一种地下车站基坑降水及收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2180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车站基坑降水及收集系统,包括降水管、用于对地下水进行过滤收集的过滤收集装置、用于抽取过滤收集装置内地下水的抽水装置和用于计量抽水装置抽出地下水总量的回收计量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过滤收集装置对降水管周围地层内的地下水进行过滤和收集,避免流入集水腔内的地下水中含有大量杂质,保证抽水泵的正常工作,进而保证该系统的使用可靠性;通过设置多个过滤引流器加快地层内地下水渗流至集水腔内的速度,加快该系统的降水速度,解决现有降水井降水排水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设置回收计量装置计量抽水泵从集水腔内抽取的地下水的总量,避免造成基坑过度降水,节约地下水资源。下水资源。下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车站基坑降水及收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车站基坑降水及收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在建和拟建的地铁工程日益增多,地铁工程不可避免要穿越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在地铁工程修建之前,地下水渗流场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随着地下工程的开挖和临空面的形成,地下水向临空面汇集、渗出,形成地下工程开挖面渗水,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集水排水措施,将岩面裂隙渗水引流到地下工程的排水沟,渗水在支护衬砌壁后聚集,水压增高,破坏支护体结构,使工程结构产生渗水,且工程结构的服务年限大大减少,同时使地下工程支护和防水施工在大面积渗水的条件下进行,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导致地下工程在运营过程中容易出现渗水。目前,业内通常采用以一定的间距设置的降水井进行降水,将地下水引入到降水井中,然后通过水泵将降水井中的水抽出,该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地下水渗入到降水井中的速度较慢,等待时间较长,导致降水井降水排水效果不佳;第二,现有的抽水泵未设置过滤装置,容易造成抽水泵堵塞,影响降水井的降水效率;第三,在对基坑进水降水时,工作人员只考虑不扰动土层结构,不管抽取多少地下水量,只要能降低水位并使得地面沉降不危及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就行,并未考虑抽水量的大小,容易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地下车站基坑降水及收集系统,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过滤收集装置对降水管周围地层内的地下水进行过滤和收集,过滤效果好,避免堵塞抽水泵;通过多个过滤引流器加快地层内地下水渗流至集水腔内的速度,加快该系统的降水速度,解决现有降水井降水排水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设置回收计量装置计量抽水泵从集水腔内抽取的地下水的总量,避免造成基坑过度降水,节约地下水资源。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车站基坑降水及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降水管和设置在降水管上且用于对地下水进行过滤收集的过滤收集装置,以及均设置在地面上且用于抽取所述过滤收集装置内地下水的抽水装置和用于计量所述抽水装置抽出地下水总量的回收计量装置;
[0005]所述降水管包括上管体和与上管体连接的下管体,所述下管体的侧壁上开设有透水孔;
[0006]所述过滤收集装置包括均设置在下管体上且用于加快地下水渗流速度的过滤引流器和用于对地下水进行过滤的侧部过滤器,以及设置在下管体底部的底部过滤器,所述底部过滤器的顶面与下管体的内侧壁配合形成集水腔,所述集水腔内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
[0007]所述回收计量装置包括计量模块、移动式漏斗和设置在所述移动式漏斗的出水口的临时储水器,以及两个均设置在所述临时储水器下方且用于计量抽出地下水总量的计量箱;
[0008]所述计量模块包括电子线路板、报警器和显示屏,所述电子线路板上集成有微控制器和与微控制器相接的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电子计数器,所述报警器和显示屏均由微控制器进行控制。
[0009]上述的一种地下车站基坑降水及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体的壁厚为中空结构,所述透水孔包括多个呈阵列式布设在下管体的外侧壁上的第一侧部透水孔,以及多个呈阵列式布设在下管体的内侧壁上的第二侧部透水孔;
[0010]所述侧部过滤器包括设置在下管体的中空结构内的侧部过滤层,以及设置在下管体的内侧壁上的第一侧部过滤膜。
[0011]上述的一种地下车站基坑降水及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过滤器包括过滤箱体和设置在过滤箱体内的底部过滤层,以及设置在过滤箱体顶面的第一底部过滤膜,所述过滤箱体的顶面与下管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箱体的底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底部透水孔,所述过滤箱体的顶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底部透水孔。
[0012]上述的一种地下车站基坑降水及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引流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过滤引流器呈阵列式布设在下管体上,多个所述过滤引流器的结构均相同,每个所述过滤引流器均包括管体、设置在管体一端的单向阀和设置在管体的外侧壁上的第二侧部过滤膜,所述管体的圆周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三侧部透水孔;
[0013]所述管体呈倾斜布设,所述管体远离下管体的一端位于下管体外侧,所述管体靠近下管体的一端伸入至集水腔内,所述单向阀位于管体靠近下管体的一端,所述管体由远离下管体的一端向靠近下管体的一端呈向下倾斜,且所述管体的中轴线与下管体的中轴线之间的锐角夹角为30
°
~60
ꢀ°

[0014]上述的一种地下车站基坑降水及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装置包括第一抽水装置和第二抽水装置,所述第一抽水装置和第二抽水装置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抽水装置和第二抽水装置均包括抽水泵、与抽水泵的进水口连接的抽水管和与抽水泵的出水口连通的第一排水管,以及设置在抽水管远离抽水泵的端部的过滤管,所述抽水泵由微控制器进行控制,所述第一排水管远离抽水泵的端部伸入至所述移动式漏斗内。
[0015]上述的一种地下车站基坑降水及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管包括与抽水管连通的过滤管体、设置在过滤管体的外侧壁上的第三侧部过滤膜、设置在过滤管体底部且用于封堵过滤管体的挡板,以及设置在挡板底面的第二底部过滤膜,所述过滤管体上开设有多个第四侧部透水孔,所述挡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三底部透水孔;
[0016]所述过滤管体的顶部与抽水管远离抽水泵的端部螺纹连接。
[0017]上述的一种地下车站基坑降水及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漏斗包括倒梯形漏斗和用于带动倒梯形漏斗移动的移动式支撑架,
[0018]所述倒梯形漏斗的顶部开口为进水口,所述倒梯形漏斗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上设置有漏斗过滤膜,所述倒梯形漏斗的底部开口为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硬性出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远离抽水泵的端部伸入至倒梯形漏斗内;
[0019]所述移动式支撑架包括多个支撑立柱,以及连接于相邻两个支撑立柱之间的水平连接杆,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与倒梯形漏斗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立柱的底部均设置有用于带动支撑立柱移动的支撑架行走轮。
[0020]上述的一种地下车站基坑降水及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储水器包括设置在水平连接杆上的第一伸缩杆、与硬性出水管连接的柔性输水管、套设在柔性输水管上且与第一伸缩杆的内杆固定连接的安装板、安装在安装板底部的接水斗,以及设置在安装板上且用于驱动接水斗转动的接水斗驱动器,所述接水斗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接水斗与安装板铰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由微控制器进行控制。
[0021]上述的一种地下车站基坑降水及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计量箱分别为左计量箱和右计量箱,所述左计量箱和右计量箱的结构相同,所述左计量箱和右计量箱均包括计量箱体、设置在计量箱体内的第二液位传感器、设置在计量箱体上的第二排水管和设置在第二排水管上的阀门,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车站基坑降水及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降水管(1)和设置在降水管(1)上且用于对地下水进行过滤收集的过滤收集装置,以及均设置在地面上且用于抽取所述过滤收集装置内地下水的抽水装置和用于计量所述抽水装置抽出地下水总量的回收计量装置;所述降水管(1)包括上管体(1

1)和与上管体(1

1)连接的下管体(1

2),所述下管体(1

2)的侧壁上开设有透水孔;所述过滤收集装置包括均设置在下管体(1

2)上且用于加快地下水渗流速度的过滤引流器和用于对地下水进行过滤的侧部过滤器,以及设置在下管体(1

2)底部的底部过滤器,所述底部过滤器的顶面与下管体(1

2)的内侧壁配合形成集水腔(3),所述集水腔(3)内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4);所述回收计量装置包括计量模块、移动式漏斗和设置在所述移动式漏斗的出水口的临时储水器,以及两个均设置在所述临时储水器下方且用于计量抽出地下水总量的计量箱;所述计量模块包括电子线路板、报警器(5)和显示屏(9),所述电子线路板上集成有微控制器(6)和与微控制器(6)相接的无线通信模块(7),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4)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6)的输出端连接有电子计数器(8),所述报警器(5)和显示屏(9)均由微控制器(6)进行控制。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车站基坑降水及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体(1

2)的壁厚为中空结构,所述透水孔包括多个呈阵列式布设在下管体(1

2)的外侧壁上的第一侧部透水孔(10),以及多个呈阵列式布设在下管体(1

2)的内侧壁上的第二侧部透水孔(11);所述侧部过滤器包括设置在下管体(1

2)的中空结构内的侧部过滤层(12),以及设置在下管体(1

2)的内侧壁上的第一侧部过滤膜(13)。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车站基坑降水及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过滤器包括过滤箱体(14)和设置在过滤箱体(14)内的底部过滤层(15),以及设置在过滤箱体(14)顶面的第一底部过滤膜(16),所述过滤箱体(14)的顶面与下管体(1

2)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箱体(14)的底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底部透水孔(17),所述过滤箱体(14)的顶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底部透水孔(18)。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车站基坑降水及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引流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过滤引流器呈阵列式布设在下管体(1

2)上,多个所述过滤引流器的结构均相同,每个所述过滤引流器均包括管体(19)、设置在管体(19)一端的单向阀(20)和设置在管体(19)的外侧壁上的第二侧部过滤膜(21),所述管体(19)的圆周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三侧部透水孔(22);所述管体(19)呈倾斜布设,所述管体(19)远离下管体(1

2)的一端位于下管体(1

2)外侧,所述管体(19)靠近下管体(1

2)的一端伸入至集水腔(3)内,所述单向阀(20)位于管体(19)靠近下管体(1

2)的一端,所述管体(19)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新伟李平高鹏刘旭斌毕晨鲁航崔永辉许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