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水泵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锅炉给水泵的分半滑动轴承,包括分别固定在轴承座上的上轴瓦和下轴瓦、套设在下轴瓦上的甩油环,甩油环的底端伸入至轴承座底部的油槽内,转轴转动安装在下轴瓦内壁,甩油环跟随转轴转动,且甩油环内壁的顶端始终与转轴外壁接触,下轴瓦侧壁贯穿开设有加油孔,加油孔正对于转轴的外壁。本申请可适用于强润滑油和自润滑两种结构形式,并且在适用强润滑油形式时,润滑油可以通过很短的距离进入承压面;同时若强润滑油系统出现故障时,本申请可以在无强润滑油输入的情况下,短时间通过甩油环带油运转;强润滑油槽还可以作为自润滑系统的存油腔;泄油孔可以泄去多余油量,同时还可以排除杂质。杂质。杂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炉给水泵的分半滑动轴承
[0001]本申请涉及水泵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锅炉给水泵的分半滑动轴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转速较高、载荷较大的卧式多级泵领域中,更多倾向于采用油润滑滑动轴承作为主要支撑件,且为便于现场更换和检修,轴瓦的设计经常会采用分半结构形式,即将轴瓦沿轴向切成两块对称的半环结构,安装时,上下两轴瓦分别安装在轴承座上并拼接成完整的环状结构,转轴转动安装在上下两轴瓦之间,故转轴和轴瓦之间需要润滑。其中,分半结构形式的轴瓦润滑常采用强润滑油结构和自润滑结构两种不同形式。
[0003]强润滑结构是直接向轴瓦上的加油孔加润滑油,润滑油直接作用到轴瓦和轴之间,达到强润滑的效果;自润滑结构是在轴承座内部形成油槽,轴瓦上安装伸入到油槽内的甩油环,轴转动的过程中,带动甩油环转动,甩油环带出的润滑油作用到轴上,进而达到自润滑的效果。对于自润滑结构来说,当需要补充润滑油时,通过向轴瓦上的加油孔加入润滑油,加入的润滑油一部分跟随甩油环进入到油槽内,另外一部分通过轴瓦上的沟槽流入到油槽中。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如何将强润滑结构和自润滑结构合并成一个润滑结构,进而提高润滑结构的通用性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将强润滑结构和自润滑结构合并成一个润滑结构,进而提高润滑结构的通用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锅炉给水泵的分半滑动轴承。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锅炉给水泵的分半滑动轴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锅炉给水泵的分半滑动轴承,包括分别固定在轴承座上的上轴瓦和下轴瓦、套设在下轴瓦上的甩油环,所述甩油环的底端伸入至轴承座底部的油槽内,转轴转动安装在下轴瓦内壁,所述甩油环跟随转轴转动,且所述甩油环内壁的顶端始终与转轴外壁接触,所述下轴瓦侧壁贯穿开设有加油孔,所述加油孔正对于转轴的外壁。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自润滑和强润滑油两种结构进行了合并,实现了轴瓦可适用于强润滑油和自润滑两种结构形式;且紧急情况下,若强润滑油系统出现故障时,轴瓦可以在无强润滑油输入的情况下,短时间通过甩油环带油运转,有效的避免因系统故障原因导致的轴瓦损坏。
[0008]优选的,当转轴顺时针转动时,加油孔位于下轴瓦的右下方;当转轴逆时针转动时,加油孔位于下轴瓦的左下方。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适用强润滑油形式时,润滑油可以通过很短的距离进入承压面,更有利于油膜的产生。
[0010]优选的,所述下轴瓦内壁形成有强润滑油油槽,所述加油孔与所述强润滑油油槽连通。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强润滑油油槽可以作为自润滑系统的存油腔,油槽更加有利于油膜的形成。
[0012]优选的,所述下轴瓦内壁形成有泄油孔。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泄去强制润滑油系统提供的多余油量,不至于造成油槽压力过高,同时还可以排除油中的沉淀杂质,更好的保护轴瓦。
[0014]优选的,所述上轴瓦和下轴瓦的配合平面相对于轴承体的中开面倾斜安装在轴承座上。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更好的控制轴瓦与轴承体的同心度,避免了轴瓦之间出现挫台。
[0016]优选的,所述下轴瓦靠近上轴瓦的一侧设置有分半定位销,所述上轴瓦靠近下轴瓦的一侧开设有与分半定位销配合的分半定位孔。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半定位销配合分半定位孔使用,可提高上轴瓦和下轴瓦之间配合的稳定性和紧密性。
[0018]优选的,所述上轴瓦和下轴瓦均开设有测温孔。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更好对两块轴瓦进行温度检测,第一时间判断是哪一块轴瓦出现磨损。
[0020]优选的,所述测温孔、加油孔沿上轴瓦的轴线方向均设置为两个。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轴瓦通用于驱动端和非驱动端,并且安装时无需改变轴瓦方向,使水泵安装测温、进油管等更为规范美观。
[0022]优选的,所述上轴瓦开设有放气孔。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于保持轴瓦内部气压与外部大气压保持平衡。
[0024]优选的,所述下轴瓦靠近上轴瓦一端的内外侧壁均延伸形成有导流槽。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槽一方面便于部分润滑油顺着导流槽跟随转轴进入到承压区,另一方面部分润滑油沿着导流槽流回至油槽中。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将自润滑和强润滑油两种结构进行了合并,实现了轴瓦可适用于强润滑油和自润滑两种结构形式;且紧急情况下,若强润滑油系统出现故障时,轴瓦可以在无强润滑油输入的情况下,短时间通过甩油环带油运转,有效的避免因系统故障原因导致的轴瓦损坏;当转轴顺时针转动时,加油孔位于下轴瓦的右下方;当转轴逆时针转动时,加油孔位于下轴瓦的左下方,在适用强润滑油形式时,润滑油可以通过很短的距离进入承压面,更有利于油膜的产生;通过设置泄油孔,可以泄去强制润滑油系统提供的多余油量,不至于造成油槽压力过高,同时还可以排除油中的沉淀杂质,更好的保护轴瓦。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爆炸视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轴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中上轴瓦和下轴瓦安装到轴承座上的剖面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上轴瓦;2、下轴瓦;3、甩油环;4、缺口;5、沟槽;6、分半定位销;7、
分半定位孔;8、加油孔;9、强润滑油油槽;10、泄油孔;11、导流槽;12、测温孔;13、放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1
‑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锅炉给水泵的分半滑动轴承。
[0031]参照图1和图2,一种锅炉给水泵的分半滑动轴承,包括分别通过定位销固定在轴承座上的上轴瓦1和下轴瓦2,上轴瓦1和下轴瓦2均为半圆筒状,在具体安装时,上轴瓦1与下轴瓦2对齐拼接成一个整体的圆筒状的轴瓦结构。本实施例中,上轴瓦1和下轴瓦2内侧均成型有耐磨材料层(图中未示出),优选的,耐磨材料层选择巴氏合金。
[0032]下轴瓦2上套设有甩油环3,甩油环3的底端伸入至轴承座底部形成的油槽内,油槽内装有润滑油,甩油环3的底部与润滑油接触。水泵的转轴转动安装在下轴瓦2内壁,即下轴瓦2对转轴起到支撑作用,甩油环3内壁的顶端始终与转轴的外壁接触,转轴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甩油环3转动,甩油环3将油槽内的润滑油带至转轴上,转轴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与下轴瓦2内壁形成油膜,油膜不但可以隔开金属面的接触摩擦,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吸振效果。通过甩油环3和轴承座内的油槽的配合,能够实现轴瓦的自润滑效果。
[0033]上轴瓦1两侧关于其中心面对称形成有两个缺口4,同时,上轴瓦1内壁形成有用于与转轴配合使用的沟槽5,两个缺口4通过沟槽5相连通。当转轴安装在上轴瓦1和下轴瓦2之间时,转轴的顶部始终支撑着甩油环3,而同时为了保证甩油环3能够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给水泵的分半滑动轴承,包括分别固定在轴承座上的上轴瓦(1)和下轴瓦(2)、套设在下轴瓦(2)上的甩油环(3),所述甩油环(3)的底端伸入至轴承座底部的油槽内,其特征在于:转轴转动安装在下轴瓦(2)内壁,所述甩油环(3)跟随转轴转动,且所述甩油环(3)内壁的顶端始终与转轴外壁接触,所述下轴瓦(2)侧壁贯穿开设有加油孔(8),所述加油孔(8)正对于转轴的外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给水泵的分半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当转轴顺时针转动时,加油孔(8)位于下轴瓦(2)的右下方;当转轴逆时针转动时,加油孔(8)位于下轴瓦(2)的左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给水泵的分半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轴瓦(2)内壁形成有强润滑油油槽(9),所述加油孔(8)与所述强润滑油油槽(9)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锅炉给水泵的分半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轴瓦(2)内壁形成有泄油孔(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李,朱永斌,姜栋,陈永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水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