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持久抗菌、防螨的调温面料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2033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持久抗菌、防螨的调温面料及其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按照(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持久抗菌、防螨的调温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特别涉及一种持久抗菌、防螨的调温面 料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功能型纺织品朝着持久性和耐洗性发展。其中,人们对生活用 品抗菌功能的追求,对“调温、深睡、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多。
[0003]目前,纺织品用功能整理剂可以赋予纺织品抗菌和调温的效果,但是在 多次水洗之后,随着粘合剂脱落,功能整理剂在纺织品上的含量亦随之减少, 纺织品功能效果随之降低。为了达到较好的可水洗或持久效果,生产时需要 增加功能整理剂的用量,这无疑增加了化学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增加染整废 水及家庭洗涤废水中功能成分的含量,与“节能、减排”要求相违背。
[0004]而功能纺织品耐洗的另一个方向是将有效成分混纺在纤维中,这样既能 减少功能整理物质的使用,又能增加纺织品的可水洗性。纺织行业中,抗菌、 调温二合一纺织品大有存在,但是,持久性的抗菌、防螨、调温梭织面料涉 及不多,尤其是功能明显、耐洗性强的多功能纺织品很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持久抗菌、防螨的调温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功能面料可以同时满足产品材质的抗菌防螨性和调温性能,而 且具有耐洗涤性和生态安全性,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持久抗菌、防螨的调温面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15

40):(3

12):(48

82)的质量比,采用相变微胶囊混纺粘胶短 纤、金属离子改性聚酯短纤和纤维素短纤混纺成纱线,纱支为21S

80S,作为 经纱、纬纱或经纬纱,在梭织机上生产出面料坯布;
[0007]将所述面料坯布依次进行精炼、氧漂、水洗和烘干工序,得到持久抗菌、 防螨的调温梭织面料。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相变微胶囊混纺粘胶短纤中相变微胶囊芯材 为石蜡、正十六烷和正十八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金属离子改性聚酯短纤 中金属离子为银离子、铜离子或锌离子。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相变微胶囊混纺粘胶短纤的线密度为 0.9dtex

2.5dtex;所述金属离子改性聚酯短纤的线密度为1.0dtex

2.5dtex;所 述纤维素短纤的线密度为0.5dtex

1.2dtex。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面料坯布经纬纱线比例为(100

200): (45

200),总根数为145

400根/英寸。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混纺成纱线的方式为赛络纺和/或紧密纺,单 纱断裂
强力变异系数0

16CV%。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精炼工序采用2

5g/L碳酸钠,温度为80

95℃。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氧漂工序采用双氧水工作液,其中含有1

5g/L 双氧水和2

10g/L氢氧化钠。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氧漂工序后不进行丝光处理,而还包括染色 工序,再进行水洗和烘干工序,所述烘干工序的温度优选为140

160℃。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烘干工序后还包括柔软整理,采用亲水柔软 剂进行,得到持久抗菌、防螨的调温梭织面料成品。
[0016]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如前文所述的生产方法得到的持久抗菌、防螨的调温 梭织面料。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以相变微胶囊混纺粘胶、金属离子改性 涤纶短纤和纤维素纤维混纺纱为原料,设定特定的面料纱支,使用特殊的坯 布后整理工艺,生产得到一种持久抗菌防螨调温梭织面料。本专利技术该功能面 料产品的功能成分位于纤维内部,耐洗性强,效果持久。而且该纺织品耐水 洗特性,降低了功能成分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符合“节能、减排”要 求。同时,其坯布后整工艺中使用氧漂工序但不丝光处理,保证有效功能成 分的存留率;本专利技术结合合理的纤维比例和纱支,既保证面料的功能明显又 保证纺织品品质。本专利技术得到的面料具有抗菌、防螨、调温功能,耐洗涤性 好,且柔软舒适、安全环保,可以达到国家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 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 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持久抗菌、防螨的调温面料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按照(15

40):(3

12):(48

82)的质量比,采用相变微胶囊混纺粘 胶短纤、金属离子改性聚酯短纤和纤维素短纤混纺成纱线,纱支为21S

80S, 在梭织机上生产出面料坯布;将所述面料坯布依次进行精炼、氧漂、水洗和 烘干工序,得到持久抗菌、防螨的调温梭织面料。
[0020]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持久抗菌 防螨调温梭织面料及其生产方法、成品,本专利技术得到的面料具有抗菌、防螨 和调温功能,耐洗涤性好,且柔软舒适、安全环保,用于解决纺织品功能种 类少、不耐洗等问题。
[00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首先进行纱线纺纱流程,所述纱线为金属离子改性涤纶短 纤维、相变微胶囊混纺粘胶短纤和天丝、棉、竹等纤维素短纤维混纺而成的。
[00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市售的短纤维(相对于长丝的短纤)原料;其中,所 述的相变微胶囊混纺粘胶短纤主要是将相变微胶囊在粘胶纺丝过程中加入形 成的纤维材料,相变微胶囊是利用无机或有机材料为壁材将相变材料包封制 成的微胶囊,作为芯材的相变材料随外界环境温度发生相态转变,主要分为 有机类和无机类。粘胶纺丝过程通常是湿法纺丝,使纤维素磺酸酯分解再生 并凝固成纤维素纤维。作为优选,所述相变微胶囊混纺粘胶短纤的线密度为 0.9dtex

2.5dtex,长度为35

40mm,纤维焓值5

50J/g;相变微胶囊芯材为
石蜡、 正十六烷烃和正十八烷烃中的一种或多种,可具体采用石蜡芯材,壁材为二 氧化硅,粒径为2

8μm。
[0023]所述金属离子改性聚酯短纤一般是抗菌金属材料为纺丝助剂,经熔体纺 丝加工而成的功能聚酯纤维;普通的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 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简称PET纤维。所述的金属 离子改性聚酯短纤的线密度优选为1.0dtex

2.5dtex,长度为35

40mm;金属离 子优选为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持久抗菌、防螨的调温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按照(15

40):(3

12):(48

82)的质量比,采用相变微胶囊混纺粘胶短纤、金属离子改性聚酯短纤和纤维素短纤混纺成纱线,纱支为21S

80S,作为经纱、纬纱或经纬纱,在梭织机上生产出面料坯布;将所述面料坯布依次进行精炼、氧漂、水洗和烘干工序,得到持久抗菌、防螨的调温梭织面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微胶囊混纺粘胶短纤中相变微胶囊芯材为石蜡、正十六烷和正十八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金属离子改性聚酯短纤中金属离子为银离子、铜离子或锌离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微胶囊混纺粘胶短纤的线密度为0.9dtex

2.5dtex;所述金属离子改性聚酯短纤的线密度为1.0dtex

2.5dtex;所述纤维素短纤的线密度为0.5dtex

1.2dtex。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坯布经纬纱线比例为(100

200):(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雪丽王耀民刘文博汪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亮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