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转换装置及液压缸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1901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液转换装置及液压缸设备,包括上端盖、缸筒和下端盖;所述上端盖上具有通气口,所述下端盖上具有通油口;所述缸筒中设置有挡气板、挡油板和挡油环,所述挡油板与所述下端盖之间形成第一缓冲腔,所述挡油板与所述筒壁之间形成有环形通油槽;所述挡油环与所述挡油板之间形成第二缓冲腔;所述环形通油槽连通所述第一缓冲腔与所述第二缓冲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气液转换装置及液压缸设备,通过在通油口的上方布置有挡油板和挡油环,可以避免回油过程中油液飞溅,提升了产品的性能。的性能。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转换装置及液压缸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缸
,尤其涉及一种气液转换装置及液压缸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气液转换装置是把气压转换成油压,用此油压驱动执行元件(液压缸)的一种装置。气液转换装置常应用于气液联用缸、气液增压缸等场合。
[0003]气液转换装置具有通气口和通油口,通气口与外部的供气设备连接,通油口与执行元件(液压缸)连接。
[0004]在向气液转换装置中充气时,气液转换装置中液压油从通油口压出进入执行元件(液压缸)中,带动活塞杆伸出。在执行元件(液压缸)中的活塞复位时,执行元件(液压缸)中的液压油经通油口回到气液转换装置中,气液转换装置中的气体经通气口排出。在回油过程中,气液转换装置的通油口附近存在油液飞溅的现象,甚至使得油液从通气口溅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气液转换装置及液压缸设备,通过在通油口的上方布置有挡油板和挡油环,可以避免回油过程中油液飞溅,提升了产品的性能。
[0006]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气液转换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端盖、缸筒和下端盖;
[0007]所述上端盖上具有通气口,所述下端盖上具有通油口;
[0008]所述缸筒中处于所述通气口的下方设置有挡气板,所述挡气板与所述缸筒的筒壁之间形成有环形通气槽;
[0009]所述缸筒中处于所述下端盖的上方设置有挡油板,所述挡油板与所述下端盖之间形成第一缓冲腔,所述通油口与所述第一缓冲腔连通;
[0010]所述挡油板与所述筒壁之间形成有环形通油槽;
[0011]在所述缸筒中处于所述挡油板的上方设置有挡油环,所述挡油环处于所述挡气板的下方,所述挡油环的中部具有过油孔,所述挡油环与所述挡油板之间形成第二缓冲腔;
[0012]所述环形通油槽连通所述第一缓冲腔与所述第二缓冲腔。
[0013]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油环的外环面与所述筒壁接触。
[0014]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油板和所述挡油环通过第一连接元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下端安装在所述下端盖上。
[0015]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下端盖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
[0016]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包括第一螺栓、第一螺母和套筒;
[0017]所述第一螺栓依次穿过所述挡油环、所述套筒、所述挡油板和所述第一螺母并连接至所述第一螺纹孔。
[0018]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气板通过第二连接元件安装在所述上端盖的
下方。
[0019]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上端盖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
[0020]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包括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
[0021]所述第二螺栓依次穿过所述挡气板和所述第二螺母并连接至所述第二螺纹孔。
[0022]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气液转换装置还包括处于所述缸筒外侧的液位显示管;
[0023]所述液位显示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缸筒中的油缸腔体连通。
[0024]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上端盖上设置有灌油口,所述灌油口偏置在所述挡气板的一侧,所述灌油口中可拆卸地安装有塞盖。
[0025]在其中一项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下端盖上具有多个所述通油口。
[0026]本技术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液压缸设备,包括液压缸和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气液转换装置;
[0027]所述通油口通过油管与所述液压缸连接。
[002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9]本技术提供的气液转换装置及液压缸设备,通过在通油口的上方布置有挡油板和挡油环,可以避免回油过程中油液飞溅,提升了产品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液转换装置的半剖图;
[0031]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液转换装置沿着第一平面的剖视图,其中第一平面经过第一连接元件和第二连接元件;
[0032]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液转换装置沿着第二平面的剖视图,其中第二平面与第一平面垂直;
[0033]图4为上端盖的通气口上安装有电磁阀的示意图;
[0034]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液压缸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36]如图1

4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气液转换装置100,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端盖1、缸筒2和下端盖3。
[0037]上端盖1上具有通气口11,下端盖3上具有通油口31。
[0038]缸筒2中处于通气口11的下方设置有挡气板4,挡气板4与缸筒2的筒壁21之间形成有环形通气槽41。
[0039]缸筒2中处于下端盖3的上方设置有挡油板5,挡油板5与下端盖3之间形成第一缓冲腔221,通油口31与第一缓冲腔221连通。
[0040]挡油板5与筒壁21之间形成有环形通油槽51。
[0041]在缸筒2中处于挡油板5的上方设置有挡油环6,挡油环6处于挡气板4的下方,挡油环6的中部具有过油孔61,挡油环6与挡油板5之间形成第二缓冲腔222。
[0042]环形通油槽51连通第一缓冲腔221与第二缓冲腔222。
[0043]本实施例技术的气液转换装置100用于把气压转换成油压,以驱动执行元件(液压缸)作动。
[0044]该气液转换装置100包括上端盖1、缸筒2、下端盖3、挡气板4、挡油板5和挡油环6等。
[0045]上端盖1、缸筒2和下端盖3通过拉杆装配在一起。上端盖1上的通气口11,通气口11用于进排气。具体地,可在通气口11上安装电磁阀15,电磁阀15的进气口151与压缩气体供给设备通过管道连接。供气时,压缩气体可经进气口151、通气口11进入缸筒2的腔体中。电磁阀15的排气口152用于将从通气口11排出的气体排向大气中。进气口151及排气口152分别设置有阀片,以控制进气口151及排气口152的开关。
[0046]下端盖3上具有通油口31,通油口31通过油管与执行元件(液压缸)连接。当通气口11向缸筒2中供气时,缸筒2中的液压油经通油口31输出给执行元件(液压缸),以驱动执行元件(液压缸)作动。当执行元件(液压缸)复位时,液压油经通油口31回到缸筒2中,缸筒2中的气体经通气口11、排气口152排向大气。
[0047]挡气板4处于缸筒2的上部且处于通气口11的下方预设距离,挡气板4的边缘与筒壁21间隔预设距离,从而挡气板4与筒壁2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环形通气槽41。
[0048]初始状态时,油缸腔体2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端盖、缸筒和下端盖;所述上端盖上具有通气口,所述下端盖上具有通油口;所述缸筒中处于所述通气口的下方设置有挡气板,所述挡气板与所述缸筒的筒壁之间形成有环形通气槽;所述缸筒中处于所述下端盖的上方设置有挡油板,所述挡油板与所述下端盖之间形成第一缓冲腔,所述通油口与所述第一缓冲腔连通;所述挡油板与所述筒壁之间形成有环形通油槽;在所述缸筒中处于所述挡油板的上方设置有挡油环,所述挡油环处于所述挡气板的下方,所述挡油环的中部具有过油孔,所述挡油环与所述挡油板之间形成第二缓冲腔;所述环形通油槽连通所述第一缓冲腔与所述第二缓冲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环的外环面与所述筒壁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和所述挡油环通过第一连接元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下端安装在所述下端盖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盖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包括第一螺栓、第一螺母和套筒;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清海解士翔
申请(专利权)人:SMC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