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二次顶出功能的新型模具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产品会挂在斜顶上,机械手取出时容易造成注塑产品刮伤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二次顶出功能的新型模具结构,包括动模板和定模板,动模板与定模板之间具有成型腔,靠近动模板的一侧设有底板,所述动模板与底板之间设有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斜顶组件和直顶组件,所述斜顶组件停止顶出后,所述直顶组件继续顶出使得注塑产品与斜顶组件相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斜顶组件顶出后,直顶组件可进一步的实现二次顶出,使得注塑产品与斜顶组件分离,从而防止注塑产品取出时被刮伤。伤。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二次顶出功能的新型模具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注塑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二次顶出功能的新型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塑料模具,是塑料加工工业中和塑料成型机配套,赋予塑料制品以完整构型和精确尺寸的工具。由于塑料品种和加工方法繁多,塑料成型机和塑料制品的结构又繁简不一,所以,塑料模具的种类和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现有技术中的注塑模具开模后,利用四面斜顶一次顶出,产品整个脱离模仁镶件后,产品会跟随一边斜顶一起移动,产品会挂在斜顶上,机械手取出时容易造成注塑产品刮伤。
[0003]例如,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内的带斜顶顶针的斜顶结构[申请号:201822001196.2],该技术专利包括加工有向下倾斜的斜向坡道的后模仁、贯穿所述后模仁且一侧贴住所述斜向坡道的斜顶杆、水平穿出所述斜顶杆的斜顶顶针、安装在注塑模具内并加工有供所述斜顶匹配穿过的导向斜孔的斜顶耐磨块、以及驱动所述斜顶沿导向斜孔方向来回移动的驱动件,所述斜顶杆上还设有驱使斜顶顶针一端始终抵住斜向坡道的弹性件,沿斜顶移动方向,所述斜向坡道包括从下到上分为依次过渡连接第一凹槽段、斜向基础段和第二凹槽段,当斜顶顶针一端抵住斜向基础段时,斜顶顶针另一端伸出斜顶杆并顶开置于后模仁上的产品倒勾区域,斜顶顶针一端第一凹槽段或第二凹槽段的最深处时,斜顶顶针另一端缩回斜顶内。
[0004]该技术具有可缩短斜顶杆滑动行程,提高产品稳定性,使产品在分离过程中品质保证的优势,但其仍未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实现注塑产品完全脱离扣位,防止注塑产品取出时刮伤的具有二次顶出功能的新型模具结构。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7]一种具有二次顶出功能的新型模具结构,包括动模板和定模板,动模板与定模板之间具有用于注塑产品成型的成型腔,靠近动模板的一侧设有底板,所述动模板与底板之间设有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与动模板滑动连接,且顶出机构的一端延伸至成型腔底面,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斜顶组件和直顶组件,所述斜顶组件停止顶出后,所述直顶组件继续顶出使得注塑产品与斜顶组件相分离。
[0008]在上述的具有二次顶出功能的新型模具结构中,所述斜顶组件包括压设在底板上的第一顶出板,所述第一顶出板上设有斜顶安装块,斜顶杆一端转动连接在斜顶安装块上,另一端延伸至成型腔底面。
[0009]在上述的具有二次顶出功能的新型模具结构中,所述斜顶杆远离斜顶安装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块,所述顶块的横截面积大于斜顶杆的横截面积,所述顶块远离斜顶杆的
一端具有斜面。
[0010]在上述的具有二次顶出功能的新型模具结构中,所述直顶组件包括压设在第一顶出板上的第二顶出板,所述斜顶杆贯穿过第二顶出板,所述第二顶出板上设有直顶安装块,直顶杆一端固定连接在直顶安装块上,另一端延伸至成型腔底面,直顶组件还包括二次顶出驱动结构,所述二次顶出驱动结构一端固定连接在动模板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顶出板上。
[0011]在上述的具有二次顶出功能的新型模具结构中,所述斜顶杆端部位于成型腔的边沿位置,所述直顶杆端部位于成型腔的中心位置。
[0012]在上述的具有二次顶出功能的新型模具结构中,所述二次顶出驱动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动模板上的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驱动连接有气缸输出轴,所述气缸输出轴远离驱动气缸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顶出板上。
[0013]在上述的具有二次顶出功能的新型模具结构中,所述直顶组件还包括压设在第二顶出板上的限位面板,所述斜顶杆和直顶杆均贯穿过限位面板并与限位面板活动连接。
[0014]在上述的具有二次顶出功能的新型模具结构中,所述注塑产品包括前部和后部,所述前部和后部之间通过骨位相连接,所述骨位凸出前部和后部的内表面。
[0015]在上述的具有二次顶出功能的新型模具结构中,所述骨位的外表面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具有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连接筋条,所述连接筋条的两端分别与前部和后部固定连接。
[0016]在上述的具有二次顶出功能的新型模具结构中,所述顶出机构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一端延伸至骨位且与骨位的侧面相贴合。
[0017]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8]1、本技术利用斜顶组件顶出后,直顶组件可进一步的实现二次顶出,使得注塑产品与斜顶组件分离,从而防止注塑产品取出时被刮伤。
[0019]2、本技术还设置有可与注塑产品的骨位相配合的限位件,脱模过程中限位件抵住骨位,可有效避免注塑产品跟随斜顶移动,进一步保证注塑产品取出时不被刮伤,保证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1]图2是本技术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0023]图中:动模板1、顶出机构2、底板3、成型腔4、斜顶组件21、直顶组件22、限位件23、注塑产品100、前部101、后部102、骨位103、凹槽104、连接筋条105、第一顶出板211、斜顶安装块212、斜顶杆213、顶块214、斜面215、第二顶出板221、直顶安装块222、直顶杆223、二次顶出驱动结构224、驱动气缸225、气缸输出轴226、限位面板227。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一种具有二次顶出功能的新型模具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动模板1和定模板(图中
未示出),动模板1与定模板之间具有用于注塑产品100成型的成型腔4,靠近动模板1的一侧设有底板3,所述动模板1与底板3之间设有顶出机构2,所述顶出机构2与动模板1滑动连接,且顶出机构2的一端延伸至成型腔4底面,所述顶出机构2包括斜顶组件21和直顶组件22,所述斜顶组件21停止顶出后,所述直顶组件22继续顶出使得注塑产品100与斜顶组件21相分离。
[0026]本技术,使用时,注塑机中的熔融塑胶通过注塑流道注入成型腔4内,冷却后得到注塑产品100。开模,移动动模板1,此时顶出机构2发生靠近动模板1的移动,斜顶组件21进行一次顶出,再由直顶组件22进行二次顶出使得注塑产品100与斜顶组件21相分离。故本技术利用斜顶组件21顶出后,直顶组件22可进一步的实现二次顶出,使得注塑产品100与斜顶组件21分离,从而防止注塑产品100取出时被刮伤。
[0027]如图3所示,所述斜顶组件21包括压设在底板3上的第一顶出板211,所述第一顶出板211上设有斜顶安装块212,斜顶杆213一端转动连接在斜顶安装块212上,另一端延伸至成型腔4底面。所述斜顶杆213远离斜顶安装块2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块214,所述顶块214的横截面积大于斜顶杆213的横截面积,所述顶块214远离斜顶杆213的一端具有斜面215。这样可增大注塑产品100与斜顶之间的接触面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二次顶出功能的新型模具结构,包括动模板(1)和定模板,动模板(1)与定模板之间具有用于注塑产品(100)成型的成型腔(4),靠近动模板(1)的一侧设有底板(3),所述动模板(1)与底板(3)之间设有顶出机构(2),所述顶出机构(2)与动模板(1)滑动连接,且顶出机构(2)的一端延伸至成型腔(4)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2)包括斜顶组件(21)和直顶组件(22),所述斜顶组件(21)停止顶出后,所述直顶组件(22)继续顶出使得注塑产品(100)与斜顶组件(21)相分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二次顶出功能的新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组件(21)包括压设在底板(3)上的第一顶出板(211),所述第一顶出板(211)上设有斜顶安装块(212),斜顶杆(213)一端转动连接在斜顶安装块(212)上,另一端延伸至成型腔(4)底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二次顶出功能的新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杆(213)远离斜顶安装块(2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块(214),所述顶块(214)的横截面积大于斜顶杆(213)的横截面积,所述顶块(214)远离斜顶杆(213)的一端具有斜面(215)。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二次顶出功能的新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顶组件(22)包括压设在第一顶出板(211)上的第二顶出板(221),所述斜顶杆(213)贯穿过第二顶出板(221),所述第二顶出板(221)上设有直顶安装块(222),直顶杆(223)一端固定连接在直顶安装块(222)上,另一端延伸至成型腔(4)底面,直顶组件(22)还包括二次顶出驱动结构(224),所述二次顶出驱动结构(224)一端固定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昌帮,蔡瑞灵,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制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