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维修防坠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1569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梯维修防坠杆,所述连接柱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远离第一套筒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转环,所述转环远离第一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第三套筒、第二调节螺母,对限位杆进行二次紧固,避免发生松动的现象,提高该装置的紧固性,设置凸块、转柱,避免保险绳与地面边缘的棱角直接摩擦,减少对保险绳的损伤,设置支撑杆与限位杆,对电梯门框进行紧密贴合,增大与电梯门框的接触面积,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维修防坠杆


[0001]本技术涉及防坠杆
,尤其涉及电梯维修防坠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地方将会使用电梯,对电梯的检修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维护和维修的时候,维修工人需要在电梯井道内进行检修,不便对保险绳进行捆绑,电梯维修工在电梯井内踏空坠亡的悲剧屡屡发生,现有的就是直接在维修的时候将杆放置在电梯门口,然后使用保险绳挂在杆上,便于维修工人在井道内进行维修操作。
[0003]目前一些电梯维修防坠杆的紧固较差,并且一些保险绳很容易与地面边缘的棱角进行摩擦,这样很容易对保险绳造成损伤,这样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给维修工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电梯维修防坠杆。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电梯维修防坠杆,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远离第一套筒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转环,所述转环远离第一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限位杆;
[0006]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右侧面活动连接有转柱,所述连接柱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凸块;
[0007]所述固定杆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套筒,所述第三套筒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的侧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母。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第一丝杆远离第一套筒的一端延伸第一套筒的外部,所述第一丝杆的侧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母。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形状、结构相同。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第二丝杆远离第三套筒的一端与限位杆的右侧面活动连接。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块,所述固定杆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块。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所述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位于同一水平面。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9]所述凸块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三角形。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1]所述第一调节螺母的位置位于第三套筒的外部,所述第二调节螺母的位置位于第一套筒的外部。
[0022]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电梯维修防坠杆,通过设置第三套筒、第二调节螺母,能够对限位杆进行二次紧固,避免发生松动的现象,提高该装置的紧固性。
[0024]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电梯维修防坠杆,通过设置凸块、转柱,能够避免保险绳与地面边缘的棱角直接摩擦,减少对保险绳的损伤。
[0025]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电梯维修防坠杆,通过设置支撑杆与限位杆,能够对电梯门框进行紧密贴合,增大与电梯门框的接触面积,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电梯维修防坠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电梯维修防坠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电梯维修防坠杆的仰视图;
[0029]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30]图例说明:
[0031]1、连接柱;2、第一套筒;3、第二套筒;4、第一丝杆;5、转环;6、支撑杆;7、限位杆;8、固定杆;9、转柱;10、凸块;11、第三套筒;12、第二丝杆;13、第一调节螺母;14、第一支撑块;15、第二支撑块;16、第二调节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4]参照图1

4,本技术提供的电梯维修防坠杆:包括连接柱1,连接柱1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3,第一套筒2与第二套筒3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块14,便于将该装置与地面接触,第一支撑块14与第二支撑块15位于同一水平面,保持该
装置的平稳性,固定杆8的后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块15,第一套筒2与第二套筒3的形状、结构相同,便于对电梯门框进行固定,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3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4,第一丝杆4远离第一套筒2的一端延伸第一套筒2的外部,第一丝杆4的侧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母16,用于调节第一丝杆4的长度,第二调节螺母16的位置位于第一套筒2的外部,第一丝杆4远离第一套筒2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转环5,避免支撑杆6转动,转环5远离第一丝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支撑杆6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限位杆7,便于对电梯门框进行紧固。
[0035]通过设置此结构,设置支撑杆6与限位杆7,能够对电梯门框进行紧密贴合,增大与电梯门框的接触面积,提高该装置的稳定性。
[0036]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3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8,便于安装转柱9,固定杆8的右侧面活动连接有转柱9,避免保险绳与地面边缘棱角摩擦,连接柱1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凸块10,凸块10的横截面形状设置为三角形,增大保险绳与连接柱1的摩擦力。
[0037]通过设置此结构,设置凸块10、转柱9,避免保险绳与地面边缘的棱角直接摩擦,减少对保险绳的损伤。
[0038]固定杆8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套筒11,便于对限位杆7进行紧固,第三套筒1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杆12,第二丝杆12远离第三套筒11的一端与限位杆7的右侧面活动连接,第二丝杆12的侧表面螺纹连接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梯维修防坠杆,包括连接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3),所述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3)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4),所述第一丝杆(4)远离第一套筒(2)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转环(5),所述转环(5)远离第一丝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有限位杆(7);所述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3)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8),所述固定杆(8)的右侧面活动连接有转柱(9),所述连接柱(1)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凸块(10);所述固定杆(8)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套筒(11),所述第三套筒(1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杆(12),所述第二丝杆(12)的侧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母(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维修防坠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杆(4)远离第一套筒(2)的一端延伸第一套筒(2)的外部,所述第一丝杆(4)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徐英刘钢韩瑞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鲁泰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