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合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1467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适用于电脑多媒体的电连接器组合体,包括一绝缘本体、一扣持装置及多个连接器;该绝缘本体至少包含一第一本体及一第二本体,可收容与之对应的多个连接器;该绝缘本体靠该扣持装置与主机板插接固定。(*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组合体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体,特别指一种可将多媒体电脑用连接器,如D型连接器及语音插头(Audio Jack)相互结合的电连接器组合体。近年来,随着多媒体设备广泛地与电脑系统结合,多媒体电脑用连接器,如语音插头、D型连接器及模组插头(Modular Jack)在电脑领域中已普遍被使用。在传统上,有将多种连接器,如BNC插头、同轴连接器集成为一体的设计,然而,其大部分是运用在网络系统上,且大多呈直线排列结构。可理解的是,这样的直线配置,将占用主机板极大空间,且由于每一个连接器皆为独立个体,在组装上便重复多次相同程序,因而影响效率且增加成本。因此,将不同型式的连接器集成为一个组合体,已是多用途小型化电脑不可避免的趋势;有关这方面的文献,可参考美国专利第5401192及第5407366号申请。尽管人们为缩小连接器所占空间的不断地努力,但其效果却非常有限,尤其是不能突破长轴方向的空间限制。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体,它可运用于多媒体电脑之上,其中包括具有I/O功能的D型连接器以及多个应用于多媒体的语音插头。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使多个电连接器组合体成为一-->体的电连接器组合体,从而在电脑组装流程中省略许多不必要的程序,可方便且顺利地将之与主机板结合并焊接固定。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合体装设于一主机板,它包括:一绝缘本体,其上至少包含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分别位于该绝缘本体的相对两端上;第一连接器装置,固接于该第一本体上,包含至少一绝缘壳体及多个导电端子穿设于该绝缘壳体内,且每一该导电端子的一部分露于绝缘壳体之外,与主机板电连接;第二连接器装置,组合并固定设置在该第二本体上,包含至少一绝缘内体及多个导电端子穿设于该绝缘内体内,且每一该导电端子的一部分露于绝缘内体之外,与主机板电连接;所述该电连接器组合体占用主机板上的面积恒小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装置及第二连接器装置各自分别组装于主机板所述两连接器装置占用面积的总和。上述的电连接器组合体中,该第一连接器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D型连接器,并靠一对铆合螺栓将它固接在该第一本体上;该第二连接器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语音插头,其内部所设的多个导电端子可以分为导电片及接地片;该第二本体可以至少具有一个对正所述语音插头的弧形开口;该绝缘本体可以包括一从该第二本体的背部延伸出的承接部;上述的电连接器组合体还可以包含一可装设于该绝缘本体上的屏蔽壳体。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体,容纳不同纵向长度的电连接器,它包括:-->一绝缘本体,包括一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第一连接器装置,组合设置并固接于该第一本体上;第二连接器装置,固定设置在该第二本体上,包括一绝缘内体及多个单体收容在该绝缘内体中;且该每一单体的尺寸在同一纵向长度方向上,都小于所述的第一连接器装置的尺寸。上述的电连接器组合体中,该第一连接器装置可以为一D型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装置可以为语音插头组;该第一本体可以包括一收容该D型连接器的容纳部,该第二本体可以包括一收容该语音插头组的凹室。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组合体的优点在于,其配置精简,与电脑主机板插接时占用的空间最小,与传统方式需一颗颗插接至主机板固定的程序相比较,其一体化设置在电脑组装流程中可节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组合体的组装集成D型连接器及语音插头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组合体的组装集成D型连接器及语音插头组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组合体的组装集成D型连接器及语音插头组的绝缘本体背侧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组合体的组装集成D型连接器及语音插头组的绝缘本体底侧立体图。图5是图4中4-4′线经隔板片的剖面图。-->图6是图3中3-3′线经固接通道的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组合体的组装集成D型连接器及语音插头组结合后的侧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组合体的组装集成D型连接器及语音插头组的屏蔽壳体立体图。请参阅图1,依据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组合体,其集成D型连接器及语音插头的装置包括:一绝缘本体12,其中划分成一第一本体14及一第二本体16;其中该第一本体14含有一对螺栓结合部18,其上各开一贯穿孔17,以利于容纳铆合螺栓75,且该第一本体14的前缘延伸出一挡肩部20,以承接D型连接器60中的绝缘壳体62,此外,介于该对螺栓结合部18之间有一容纳部19,可容纳该绝缘壳体62的后缘64,并可收容D型连接器60中的若干导电端子66。位于该D型连接器绝缘壳体62的前侧有一接合部68,其中设有多个通道70,以容纳该若干导电端子66的接触端79;另外,在该接合部68的前端有一外壳71,可依靠其上的锁扣片72与绝缘壳体62上缘的锁扣凹槽61相互扣持而固定,由此,接合部68边上的延伸凸缘67便可与绝缘壳体62前侧的收容室63相互接合;而该延伸凸缘67便可被紧密地夹持固定在外壳71上的壳板凸缘73与绝缘壳体62之间。请参阅图1、图3至及图6,该电连接器组合体的绝缘本体12在背面尚包含一承接部50,其中开设若干垂直穿孔52,以收容该若干导电端子66的插脚端69,然后再将此插脚端69焊接于主机板上(图上未示)。在前述承接部50的两侧,各设立一固接通道13及承接面15,可用以承接扣持装置54,并使之穿设定位。其中该扣持装置54包括一开设贯穿孔56的方形垂片55,以及一穿设到承接部50的固接通道-->13的扣持端58,其中该方形垂片55及扣持端58则由水平部57连结为一体;在该扣持端58的中心开设出一凸片59,以使扣持装置54穿设于固接通道13内时,可与通道13中的凸壁11(请参阅图6)卡合固定。此外,绝缘本体12由一对铆合螺栓75,串接该扣持装置54及该D型连接器60,该对铆合螺栓75帽上各具有一筒状部77及一平板部78,其中该筒状部77可穿过扣持装置54、绝缘本体12、D型连接器60的绝缘壳体62及外壳71上的贯穿孔56、17、65及80,最后将该筒状部77前端铆开,并以筒状部77内的螺纹(图上未示)与一母螺丝76螺合;如此,不但可使D型连接器顺利组装,也可与绝缘本体12紧密地结合固定。而对应于该D型连接器60的另一接头(图上未示)上,也各具有一对螺丝(图上未示),以便于该螺丝与D型连接器60上的母螺丝76相互螺合后,使该D型连接器60与该接头产生电连接。请参阅图1、图4及图5,绝缘本体12的第二本体16包含有一前侧板21、一后侧板22、对称的左、右侧板23、24及一内平板26;由上述各板形成一开口朝下的凹室29,该凹室29中设置两对隔离板片27,分别成形于前侧板21及后侧板22,并于该隔离板片27的两侧各设立一扣持凸块28,且在前侧板21的底缘开设三个弧形开口25。在语音插头组30部分,是由一个一体成型的绝缘内体32及若干组导电片36及接地片38所组成;其中该绝缘内体32包含三个单体34,该三个单体34各自容纳一组导电片36及接地片38,而介于该单体与单体间对应于所述凹室29内的隔离板片27分别开设一对导槽40,以利于第二体16接合时顺利地容纳该凹室29内的隔离板片27,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体,装设于一主机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绝缘本体,至少包含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分别位于该缘本体的相对两端上;第一连接器装置,固接于该第一本体上,包括至少一绝绝壳体及多个导电端子穿设于该绝缘壳体内,且每一该导电端子的一 部分露于绝缘壳体之外,与主机板电连接;第二连接器装置,组合并固定设置在该第二本体上,包括至少一绝缘内体及多个导电端子穿设于该绝缘内体内,且每一该导电端子的一部分露于绝缘内体之外,与主机板电连接;该电连接器组合体占用主机板上的面积恒小 于该第一连接器装置及该第二连接器装置各自分别组装于主机板两连接器装置占用面积的总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体,装设于一主机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绝缘本体,至少包含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分别位于该缘本体的相对两端上;第一连接器装置,固接于该第一本体上,包括至少一绝绝壳体及多个导电端子穿设于该绝缘壳体内,且每一该导电端子的一部分露于绝缘壳体之外,与主机板电连接;第二连接器装置,组合并固定设置在该第二本体上,包括至少一绝缘内体及多个导电端子穿设于该绝缘内体内,且每一该导电端子的一部分露于绝缘内体之外,与主机板电连接;该电连接器组合体占用主机板上的面积恒小于该第一连接器装置及该第二连接器装置各自分别组装于主机板两连接器装置占用面积的总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器装置包括至少一D型连接器,并靠一对铆合螺栓将其固接在该第一本体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语音插头,其内部所设的多个导电端子分为导电片及接地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浩川马崇仁
申请(专利权)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