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式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1466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头型电连接器,具一绝缘壳体,其包括有凹室上位与下位部分,一平板延伸于其间,每一部分包括数个端子,该壳体包括数个凹洞,容纳相应数目的弹片,这些弹片包括浮凸或凸钮,一对接地弹片自连接器接合表面凸设,前外壳有固定元件固定于该壳体,该后外壳有扣合元件固持于该前外壳上,壳体、前外壳与后外壳构成组合单元。(*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屏蔽式电连接器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以锁扣对接一互补线缆的,具有屏蔽功能的通用串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的连接器。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在电脑领域中是一种新类型连接器,其被设计成用于集成大部分不同类型的I/O用连接器(例如安装在电脑背板上的D-Sub型连接器与Mini-Dins),已成为一种标准规格。图1即表示出通用串列总线说明书修订版第0.99版中所揭露的一种计划型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及与其对接的线缆连接器,其中该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1包括壳体2、包围壳体2的外壳3,和位于壳体2与外壳3间的一个空间8,其用于接合互补线缆连接器5的插头部分4,使该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1中的端子9,与该互补线缆连接器5中的针脚10实现机械性与电性连接,且该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1上至少具有一对弹片6,被容纳并锁扣在该线缆连接器5插头部分4的开口7中。但是图1所示的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1,具有以下缺点:1、其结构不坚固;2、通用总线连接器的前面部分大体上自电脑壳体背板突出,使用或运送电脑壳体时,可能成为一种不适当的障碍物;3、该通用总线连接器1外壳3向外弯折的末端部分3′,被设计成露于电脑壳体背板后方之外,这样会造成电脑壳体背板的接地效果不好,在对接互补线缆连接器5于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1上时,会成为-->危险棱角,易碰伤使用者的手指。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它具有外屏蔽壳和强化结构,还具有接地元件,表面平整,使用搬运没有突出物外伸,屏蔽性好。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即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对接一互补线缆连接器,它包括:一绝缘壳体,其中有至少一凹室;数个通道由前向后延伸容纳数个端子于其中;外壳装置,包括至少一表面,且该表面有一开口与壳体内的凹室对正;其中,至少一外壳装置包括数个元件可自该开口边缘附近延伸,且该壳体包括数个凹洞自该凹室附近向后延伸容纳外壳装置的元件。本技术电连接器的优点在于,它具有强化结构和接地元件,屏蔽元件,其结构坚固,连接可靠,接地安全,屏蔽效果好。本技术的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为双头型,具有一绝缘壳体,其除了底面外均为两个外壳所包围,该壳体包括有上位部分和下位部分,每一部分具一凹室,且有一平板水平地延伸在该凹室中,每一部分包括数个端子凸设于对应的凹室里,该壳体包括数个向后延伸的凹洞,分布于每一个凹室之中,以紧密地容纳数个对应的弹片,其中每一弹片以向后折曲方式从外壳相对开口前端突伸出,其中一些弹片上设有浮凸,以作为固持元件或接地元件用;一对接地弹片自连接器接合表面向前凸设而出;该前外壳包括固定元件固定于壳体上,后外壳具有扣合元件可与前外壳紧密固持,藉此,壳体、前外壳与后外壳可形成一组合单元。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一现有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部分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实施例的零件视图,图中未显示端子;图3为用于图2中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中上端子与下端子的立体图;图4为组合图2中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立体图,图中未显示端子;图5为图2中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壳体剖视图,图中未示出端子以显示通道的内部结构;图6为图2中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含端子的壳体的剖视图;图7为图2中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壳体的底/前立体图,以显示位于凹室中平板下表面上用于容纳对应端子的通道;图8为壳体的上/后立体图,以显示上端子通道后端与背面上的槽沟;图9为壳体的底/后立体图,以显示下端子通道后端与凸块上的槽沟。为了清楚起见,在实施例的图式中,多数相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的标号标记。现在请参阅图2到图6,通用串列总线连接器11包括一大体为立方体的绝缘壳体12,其上有一上凹室14与一下凹室16,且每一凹室14、16内都有一水平板18朝壳体12的接合表面20延伸。再请参阅图5和图7,对应于每一水平板18,数个水平通道22并排地自壳体12的后部向前延伸,沿水平板18的底面接近该接合表面20,其中,每一通道22仅至该水平板18的前端附近,但大体上并未贯穿,此外每一通道22用于容纳一对应的端子90(图3),通道22与端子90的详细结构将在后文中说明。为了界定每一凹室14、16,该壳体12包括一第一顶壁24、一第-->二底壁26、一第三侧壁28与一第四侧壁30,其中该上凹室14的底璧26与该下凹室16的顶壁24通常为从中央壁32以相反方向设置。用于壳体12的屏蔽装置,包括一前外壳40,其由一前表面42与两侧表面44所组成,及一后外壳46,其由一上表面48和一后表面50所组成,该前外壳40的前表面42有一上方开口52和一下方开口54,以分别对应壳体12中的凹室14与16,其中在上方开口52的四周,有一对接地片56自一第三侧端58与一第四侧端60向后延伸;一强化装置62包括三个凸片64自一纵向的第一顶端66向后延伸,以及一扣合平板68,其包括一对锁扣指状物70自一纵向的第二底端72向后延伸,该锁扣指状物70包括一浮凸84于其上,以固持性地接触该互补线缆连接器相对应的开口7(参阅图1),该接地片56也可有一凸钮86于其上,以优化该接地片56与插入的互补线缆连接器外壳间的接地性能。在此实施例中,围绕着上方开口52与下方开口54前外壳40前表面42的结构,以前外壳40前表面42的中央部分74为中心,呈镜像的对称方式。因此,自上方开口52顶端66延伸的强化装置62(由于观察位置缘故,图2中未能明白显示,可由图中围绕下方开口54的强化装置62推及)其大体上和上方开口52处相同,不同处在于,下方开口54的强化装置62位于底端72上,而上方开口52的强化装置62位于上方开口52的顶端66上,同样,下方开口54的扣合平板68和上方开口52的扣合平板68,有类似的关系。相对于前述前外壳40上方开口52与下方开口54的结构,围绕壳体12的上凹室14包括位于顶壁24的第一凹洞76、位于底壁26的第二凹洞78以及一对位于侧壁28与30的第三凹洞80,可分别用以容纳对应的强化装置62、扣合平板68、以及前外壳40中的接地片56。无疑-->地,围绕下凹室16的顶壁24、底壁26、以及侧壁28、30,也有着类似的凹洞,分别用以容纳围绕前外壳40下方开口54的对应结构。有一点值得注意,由于各围绕凹室14、16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凹洞76、78、80,大体上可完全地容纳其分别对应的强化装置62、扣合平板68和接地片56,因此,该壳体12的凹室14、16可分别被设计成所需要的尺寸,以适当地扣紧该显示于图1中的互补线缆连接器5,避免任何不适当的物理性干扰。为将前外壳40固持于壳体12上,壳体12包括有数个突出物13于其两侧面15上,用以接合侧表面44上相对应数量的孔洞41,该壳体12进一步包括一浅陷部17于其两顶面转角区域上,且自后方部分向前延伸,每一浅陷部17于终端处形成一阶部19。藉此,前外壳40的侧表面44顶端上一对向内偏斜的细长片43,可被扣持地容纳于该对浅陷部17中,而该阶部19则提供了一种止挡功能以防止前外壳40往前移动。因该主连接器11被设计容置于电脑壳体(未显示)内,前外壳40的前表面42,还包括一对接地弹片47倾斜地向前延伸,用以接触电脑壳体(未示出)背板(未显示)的内侧接触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屏蔽式电连接器,用以对接一互补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绝缘壳体,其中有至少一凹室;数个通道由前向后延伸容纳数个端子于其中;外壳装置,包括至少一表面,且该表面有一开口与壳体内的凹室对正;其中,至少一外壳装置包括数个 元件可自该开口边缘附近延伸,且该壳体包括自该凹室附近向后延伸容纳外壳装置的元件的数个凹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蔽式电连接器,用以对接一互补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绝缘壳体,其中有至少一凹室;数个通道由前向后延伸容纳数个端子于其中;外壳装置,包括至少一表面,且该表面有一开口与壳体内的凹室对正;其中,至少一外壳装置包括数个元件可自该开口边缘附近延伸,且该壳体包括自该凹室附近向后延伸容纳外壳装置的元件的数个凹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延伸于该凹室中的至少一平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凹洞之一为第一凹洞,该元件之一为一强化装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凹洞之一为第二凹洞,该元件之一为一扣合平板,且在该扣合平板上至少有一浮凸。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凹洞之一为第三凹洞,该元件之一为一接地片。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元件中的一些元件大体上沿水平方向相互平行。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壳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接地弹片自该外壳前端向前倾斜地延伸,且该壳体还-->包括至少一孔洞自该壳体接合表面向后延伸且其中容纳该接地弹片。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壳装置包括至少一具有包围保护该壳体的两侧表面的前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浩川张少良
申请(专利权)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