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式机器人的顶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1429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潜伏式机器人的顶升结构,包括:顶升组件、顶升安装架和回转支承;顶升组件包括:第一前轴、第二前轴、第三前轴、用于连接第一前轴和第二前轴的第一前拉杆、用于连接第二前轴和第三前轴的第二前拉杆、第一后轴、第二后轴、第三后轴、用于连接第一后轴和第二后轴的第一后拉杆、用于连接第二后轴与第三后轴的第二后拉杆、两个连接座、两个分别用于连接第一前轴的一端与两个连接座中的一个的第一长连杆、两个分别连接第二前轴的一端和第二后轴的一端的第二长连杆、顶升电机和用于连接第二后轴与顶升电机的推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且稳定,整体结构高度较低,顶升幅度小,便于插取货物,操作灵活且顶升能力更大。升能力更大。升能力更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潜伏式机器人的顶升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搬运机器人的
,具体涉及一种潜伏式机器人的顶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潜伏机器人仅适用举升货架,采取顶升结构和顶升板抬起货物,再用回转支承带动顶升板实现转360度转动。但是现有的潜伏机器人采用的顶升结构复杂且占用面积较大,影响潜伏机器人的操作灵活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以上的现有的潜伏机器人采用的顶升结构复杂且占用面积较大,影响潜伏机器人的操作灵活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潜伏式机器人的顶升结构。
[0005]2、技术方案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潜伏式机器人的顶升结构,包括:顶升组件、顶升安装架和回转支承;顶升安装架安装于顶升组件的上方,回转支承安装于顶升安装架;顶升组件包括:第一前轴、第二前轴、第三前轴、用于连接第一前轴和第二前轴的第一前拉杆、用于连接第二前轴和第三前轴的第二前拉杆、第一后轴、第二后轴、第三后轴、用于连接第一后轴和第二后轴的第一后拉杆、用于连接第二后轴与第三后轴的第二后拉杆、两个连接座、两个分别用于连接第一前轴的一端与两个连接座中的一个的第一长连杆、两个分别连接第二前轴的一端和第二后轴的一端的第二长连杆、顶升电机和用于连接第二后轴与顶升电机的推杆;第三前轴的两端固定至潜伏式机器人的车盘主体;第二前拉杆通过两端形成的轴孔分别转动连接至第二前轴和第三前轴;第一前拉杆通过两端形成的轴孔分别转动连接至第二前轴和第一前轴;两个连接座固定安装于潜伏式机器人的车盘主体;第三后轴的两端固定至潜伏式机器人的车盘主体;第二后拉杆通过两端形成的轴孔分别转动连接至第二后轴和第三后轴;第一后拉杆通过两端形成的轴孔分别转动连接至第二后轴和第一后轴;两个第一长连杆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至第一前轴的两端且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至两个连接座;两个第二长连杆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至第二前轴的两端且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至第二后轴的两端;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至第二后轴且另一端固定连接至顶升电机的电机轴;第一前轴和第一后轴均连接至顶升安装架。
[0008]进一步地,第一前拉杆、第二前拉杆、第一后拉杆和第二后拉杆的数目均为2。
[0009]进一步地,两个第一前拉杆之间、两个第二前拉杆之间、两个第一后拉杆之间和两个第二后拉杆之间均设有固定连接杆。
[0010]进一步地,顶升电机通过顶升减速机驱动推杆;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顶升减速机的输出轴。
[0011]进一步地,推杆的一端形成有套筒;推杆的一端通过套筒转动套设于第二后轴的外周转动连接至第二后轴。
[0012]进一步地,顶升电机和顶升减速机安装于潜伏式机器人的车盘主体;顶升减速机的输出轴的远离顶升减速机的一端通过支撑座支撑于车盘主体。
[0013]3、有益效果
[0014]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潜伏式机器人的顶升结构的结构简单且稳定,整体结构高度较低,顶升幅度小,便于插取货物,操作灵活且顶升能力更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潜伏式搬运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的潜伏式搬运机器人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中的潜伏式搬运机器人的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3中的潜伏式搬运机器人的局部结构拆开的示意图;
[0020]图5是图4中的潜伏式搬运机器人的局部结构拆开后的顶升组件的示意图。
[0021]机器人主体10,车盘主体11,驱动轮12,控制器13,数字转换器14,驱动电机15,语音提示器16,第一电池17,第二电池18,前浮动脚轮架19,后浮动脚轮架20,万向轮21,前段钣金架22,前浮动槽221,后段钣金架23,后浮动槽231,驱动器24,功耗电阻25,充电口26,回转支承27,回转电机28,回转齿轮29,减速机30,顶升板31,顶升安装架32,顶升组件33,第一前轴331,第二前轴332,第三前轴333,第一前拉杆334,第二前拉杆335,第一后轴336,第二后轴337,第三后轴338,第一后拉杆339,第二后拉杆340,连接座341,第一长连杆342,第二长连杆343,顶升电机344,推杆345,套筒3451,固定连接杆346,支撑座347,顶升减速机348。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本技术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
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潜伏式搬运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10和顶升结构。顶升结构安装于机器人主体10的上部以用于搬运货物。机器人主体10包括:车盘主体11、驱动轮12、控制器13、数字转换器14、驱动电机15、语音提示器16、第一电池17和第二电池18。驱动轮12用于带动车盘主体11进行移动,控制器13用于控制驱动轮12,数字转换器14用于转换控制器13的控制信息,驱动电机15用于驱动驱动轮12,语音提示器16用于发出语音提示以通知周围工作人员该潜伏式搬运机器人的工作状态,第一电池17用于向机器人主体10提供电源,第二电池18用于向顶升结构提供电源。通过第一电池17用于向机器人主体10提供电源而第二电池18用于向顶升结构提供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伏式机器人的顶升结构,包括:顶升组件、顶升安装架和回转支承;所述顶升安装架安装于所述顶升组件的上方,所述回转支承安装于所述顶升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组件包括:第一前轴、第二前轴、第三前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前轴和所述第二前轴的第一前拉杆、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前轴和所述第三前轴的第二前拉杆、第一后轴、第二后轴、第三后轴、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后轴和所述第二后轴的第一后拉杆、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后轴与所述第三后轴的第二后拉杆、两个连接座、两个分别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前轴的一端与两个所述连接座中的一个的第一长连杆、两个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前轴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后轴的一端的第二长连杆、顶升电机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后轴与所述顶升电机的推杆;所述第三前轴的两端固定至潜伏式机器人的车盘主体;所述第二前拉杆通过两端形成的轴孔分别转动连接至所述第二前轴和所述第三前轴;所述第一前拉杆通过两端形成的轴孔分别转动连接至所述第二前轴和所述第一前轴;两个所述连接座固定安装于潜伏式机器人的车盘主体;所述第三后轴的两端固定至潜伏式机器人的车盘主体;所述第二后拉杆通过两端形成的轴孔分别转动连接至所述第二后轴和所述第三后轴;所述第一后拉杆通过两端形成的轴孔分别转动连接至所述第二后轴和所述第一后轴;两个所述第一长连杆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至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君韩小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迈睿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