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芯接头识别机构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141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线缆接头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缆芯接头识别机构及其使用方法,其中缆芯接头识别机构包括盒体和接头;盒体上设有端盖,且端盖的一端铰接盒体的一端,端盖的另一端设有卡片,盒体的另一端设有副板;副板上开设卡口;盒体内均匀开设多个半圆柱形状的凹槽;端盖内部均匀开设多个半圆柱的凹槽;凹槽内部设有弧形槽,且每个凹槽内的弧形槽个数均不相同,弧形槽内设有弹性板,且弹性板贯穿盒体的另一端;盒体的另一端开设多个通孔,且通孔与凹槽相连通;接头的一端开设连接孔,接头的外圈上至少开设一个阶梯槽,阶梯槽与连接孔连通,阶梯槽内设有环形状的压圈;压圈滑动连接在阶梯槽内,挤压垫圈与弧形槽形状相适应。挤压垫圈与弧形槽形状相适应。挤压垫圈与弧形槽形状相适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缆芯接头识别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线缆接头
,具体的说是缆芯接头识别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高密度集成服务器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也对服务器产品的性能,功能多样性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在同一个根线缆起到连接作用,导致线缆中包裹着多种不同的缆芯,且每个线缆的颜色和粗细各不相同,难以辨别,致使在线缆接线过程中易出现缆芯接错。
[0003]为了区别不同的缆芯以及包装每个缆芯连接稳定性,通过将缆芯插入带有不同数量压圈的接头内,接线人员通过凹槽内弧形槽的排布,可清楚明白盒体的一端裸露的弹性板所连接的缆芯,方便接线人员的识别和接线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以解
技术介绍
中所描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缆芯接头识别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了缆芯接头识别机构,包括盒体和接头;所述盒体上设有端盖,且端盖的一端铰接盒体的一端,端盖的另一端设有卡片,盒体的另一端设有副板;所述副板上开设卡口;所述盒体内均匀开设多个半圆柱形状的凹槽;所述端盖内部均匀开设多个半圆柱的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有弧形槽,且每个凹槽内的弧形槽个数均不相同,弧形槽内设有弹性板,且弹性板贯穿盒体的另一端;所述盒体的另一端开设多个通孔,且通孔与凹槽相连通;所述接头的一端开设连接孔,接头的外圈上至少开设一个阶梯槽,阶梯槽与连接孔连通,阶梯槽内设有环形状的压圈;所述压圈滑动连接在阶梯槽内,压圈由铝制材料制成,且挤压垫圈与弧形槽形状相适应。
[0006]优选的,所述副板的端部设有套筒,套筒的外圈上设有基座,基座的中心位置开设螺纹孔,螺纹孔内设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的下方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滑动连接在螺纹孔内,推杆的另一端贯穿套筒侧壁,并伸入套筒内,且推杆的另一端设有弧形板。
[0007]优选的,所述弧形板的凹面上均匀设有多个弹性的橡胶凸点。
[0008]优选的,所述通孔一侧设有条形板,条形板上开设多个半圆槽,且半圆槽与通孔对立开设;所述端盖的另一端设有压板。
[0009]优选的,所述半圆槽的内表面均匀设有多个凸起。
[0010]优选的,所述凹槽与通孔之间设有一号槽。
[0011]优选的,所述盒体的内侧壁上对称开设二号槽,两个二号槽之间设有一号板,且一号板位于通孔一侧。
[0012]优选的,所压圈的内圈侧壁上均匀设有多个尖刺。
[0013]一种缆芯接头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适用于上述缆芯接头识别机构,且该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首先将缆线穿过套筒,然后将缆线刨开,接着将每条缆芯穿过通孔,接着将缆芯外层的绝缘层刨开,最后将裸露的缆芯插入接头的一端开设连接孔内;
[0015]S2:按照接头上压圈的个数,找到凹槽对立应的弧形槽,将接头放入凹槽内;
[0016]S3:待接头依次对号入座后,将端盖与盒体闭合,并两端盖上的卡片卡入副板上的卡口内。
[0017]优选的,所述S1步骤中,每条缆芯穿过通孔之前,通孔内涂抹有绝缘胶水,用绝缘胶水将每条缆芯与通孔进行密封。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根据缆芯横截面直径尺寸,将缆芯区别开,同时在缆芯横截面直径尺寸的逐渐增大,依次增加压圈的个数,保证接头与缆芯之间连接稳定性,以及接线人员通过凹槽内弧形槽的排布,可清楚明白盒体的一端裸露的弹性板所连接的缆芯,方便接线人员的识别和接线作业。
[0020]旋转紧固螺栓,紧固螺栓下压推杆,推杆下压弧形板,弧形板挤压线缆,从而线缆紧紧固定在套筒内,继而保证线缆与盒体之间的稳定性,避免线缆脱离套筒,导致缆芯脱离接头现象的发生。
[0021]在线缆弯折或者被拉伸时,线缆外层包裹层发生形变,而缆芯难以发生形变,缆芯被拉扯,通过一号槽内折弯的缆芯可缓冲缆芯的拉扯,从而防止缆芯被拉扯后,缆芯脱离接头。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24]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等轴测视图;
[0026]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前视图;
[0028]图6是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中接头的立体图;
[0030]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中接头的剖视图;
[0031]图中:盒体1、副板11、卡口111、条形板112、半圆槽113、凸起114、凹槽12、弧形槽121、弹性板122、通孔13、一号槽131、二号槽14、一号板141、接头2、连接孔21、阶梯槽22、压圈221、尖刺222、端盖3、卡片31、压板32、套筒4、基座41、紧固螺栓411、推杆412、弧形板413、橡胶凸点414。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33]如图1至图8所示,缆芯接头识别机构,包括盒体1和接头2;所述盒体1上设有端盖3,且端盖3的一端铰接盒体1的一端,端盖3的另一端设有卡片31,盒体1的另一端设有副板
11;所述副板11上开设卡口111;所述盒体1内均匀开设多个半圆柱形状的凹槽12;所述端盖3内部均匀开设多个半圆柱的凹槽12;所述凹槽12内部设有弧形槽121,且每个凹槽12内的弧形槽121个数均不相同,弧形槽121内设有弹性板122,且弹性板122贯穿盒体1的另一端;所述盒体1的另一端开设多个通孔13,且通孔13与凹槽12相连通;所述接头2的一端开设连接孔21,接头2的外圈上至少开设一个阶梯槽22,阶梯槽22与连接孔21连通,阶梯槽22内设有环形状的压圈221;所述压圈221滑动连接在阶梯槽22内,压圈221由铝制材料制成,且挤压垫圈与弧形槽121形状相适应;线缆中缆芯的横截面直径大小不一,为了区别不同的缆芯以及包装每个缆芯连接稳定性,通过将缆芯插入带有不同数量压圈221的接头2内;首先将缆线端部穿过套筒4,且缆线穿过套筒4后缆线的端部与盒体1的一端齐平,然后将缆线外层的包裹层去掉,将其内部的缆芯裸露,将每条缆芯穿过通孔13,然后根据连接孔21的深度,将缆芯外层的绝缘层刨开,接着根据横截面直径,将横截面直径尺寸较大的插入压圈221个数较多的接头2内的连接孔21内,同理,将横截面直径尺寸较小的插入压圈221个数较少的接头2内的连接孔21内,最后将接头2放入凹槽12内,并将端盖3与盒体1闭合,卡片31插入口内;盒体1与端盖3闭合后,槽挤压压圈221,压圈221的内圈挤压缆芯,同时压圈221将弹性板122挤压入弧形槽121内;根据缆芯横截面直径尺寸,将缆芯区别开,同时在缆芯横截面直径尺寸的逐渐增大,依次增加压圈221的个数,保证接头2与缆芯之间连接稳定性,以及接线人员通过凹槽12内弧形槽121的排布,可清楚明白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缆芯接头识别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和接头;所述盒体上设有端盖,且端盖的一端铰接盒体的一端,端盖的另一端设有卡片,盒体的另一端设有副板;所述副板上开设卡口;所述盒体内均匀开设多个半圆柱形状的凹槽;所述端盖内部均匀开设多个半圆柱的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有弧形槽,且每个凹槽内的弧形槽个数均不相同,弧形槽内设有弹性板,且弹性板贯穿盒体的另一端;所述盒体的另一端开设多个通孔,且通孔与凹槽相连通;所述接头的一端开设连接孔,接头的外圈上至少开设一个阶梯槽,阶梯槽与连接孔连通,阶梯槽内设有环形状的压圈;所述压圈滑动连接在阶梯槽内,压圈由铝制材料制成,且挤压垫圈与弧形槽形状相适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芯接头识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板的端部设有套筒,套筒的外圈上设有基座,基座的中心位置开设螺纹孔,螺纹孔内设有紧固螺栓,紧固螺栓的下方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滑动连接在螺纹孔内,推杆的另一端贯穿套筒侧壁,并伸入套筒内,且推杆的另一端设有弧形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缆芯接头识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的凹面上均匀设有多个弹性的橡胶凸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芯接头识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一侧设有条形板,条形板上开设多个半圆槽,且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冒廷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智荟数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