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1357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改良结构,该连接器主要是由绝缘本体、中心端子组及弹性端子组成。其中,中心端子组又包括柱形端子和片状端子,在柱形端子尾端凹设有一供铆接的锥形圆槽;所述片状端子设有一定位部及一与定位部基于垂直的焊接部,于定位部上设有一供柱形端子穿设的圆孔,又于圆孔的周边还设有数个凹口,作为柱形端子组装后铆接时的容料处;在组装时,柱形端子分别穿过绝缘本体与片状端子,然后利用带有与片状端子上的凹口等数目的齿轮的治具冲头将柱形端子与片状端子进行铆接,使得柱形端子的尾部产生形变,而与片状端子的凹口结合成一体,增加固定效果,从而防止柱形端子产生松动或脱落,保证电流的稳定传输。(*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改良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利用柱形端子通过治具进行铆接所产生的凸包来与片状端子上的缺口结合,以防止柱形端子松动的电源连接器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电源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中,其一般包括分别充当电源的正、负极的柱形端子和周围的弹性端子;柱形端子与弹性端子均可连接至电路板,从而达成对接连接电源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的电力传输。在与对接电源连接器的完全对接状态下,由于稳定电流传输的需要,必须保证对接电源连接器的端子与柱形端子之间具有一定的接触力,该接触力的存在会导致在与对接电源连接器的插拔过程中,对接电源连接器的端子与柱形端子之间产生一插拔力,而该插拔力势必影响到柱形端子在绝缘本体中的固持效果。如图1、2所示,为一种现有的电源连接器100结构,其主要由绝缘本体10、中心端子组及弹性端子40组成;其中中心端子组又包括柱形端子20和片状端子30,所述柱形端子20以多轴加工的方式成形,在其尾端设一供铆接的圆槽21,所述片状端子30由一金属薄板冲压而成,在其上设有一定位部31及一与定位部基于垂直的焊接部32,于定位部31上还设有一供柱形端子20穿设的套孔33;在组装时,柱形端子20分别穿过绝缘本体10与片状端子30,然后利用治具将柱形端子20与片状端子30进行铆接,使柱形端子20在铆接后干涉于片状端子30的定位部31表面,来达到固定。然而,因片状端子30的套孔33为简单的圆形,利用通过光滑的锥形治具冲头铆接后以与片状端子30的固定部的表面干涉来作固定,铆接后柱形端子20-->与片状端子30的结合紧密度不够理想,与对接电源连接器(未标示)多次插拔后仍然会有使柱形端子20松动的现象产生。有鉴于此,本技术人针对现有的电源连接器之缺点,很有必要提出一具体的改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改良结构,利用柱形端子通过治具冲头进行铆接所产生的凸包来与片状端子上的缺口干涉,以防止中心端子松动或脱离造成断路现象,从而保证电流的稳定传输。为达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加以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结构,该结构主要由绝缘本体、中心端子组及弹性端子组成。其中,中心端子组又包括柱形端子和片状端子,所述柱形端子是以多轴加工的方式形成,在其尾端设一供铆接的圆槽,所述片状端子由一金属薄板冲压而成,在其上设有一定位部及一与定位部基于垂直的第一焊接部,于定位部上还设有一供柱形端子穿设的套孔,又于套孔的周边设有数个缺口;在组装时,柱形端子分别穿过绝缘本体与片状端子,然后利用带有与片状端子上的缺口等数目齿轮的治具冲头将柱形端子与片状端子进行铆接,铆接后于柱形端子上产生的凸包与片状端子的缺口产生干涉,以防止柱形端子产生松动或脱落。相较于现有技术,该改良结构是利用柱形端子通过治具铆接,可将柱形端子所产生的形变部分挤向片状端子上的缺口,使两者形成干涉咬合,可将柱形端子有效固定,从而有效防止柱形端子产生松动或脱落,保证电流的稳定传输。附图说明图1为习知电源连接器之立体图;图2为习知电源连接器之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绝缘本体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中心端子组组装前的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中心端子组组装后的剖视图。100-习知电源连接器,10-绝缘本体,20-柱形端子,21-圆槽30-片状端子,31-定位部,32-焊接部,33-套孔,40-弹性端子,200-新型电源连接器,10-绝缘本体,11-对接口,12-收容腔,13-台阶,14-圆孔,15-凹槽,151-凹台,152-肋条,153-方槽,154-端子槽,16-卡口,20-柱形端子,21-对接部,22-固持部,23-连接部,231-圆槽,232-凸包,30-片状端子,31-定位部,32-第一焊接部,33-套孔,331-缺口,40-弹性端子,41-接触部,42-固定部,421-扣持片,43-第二焊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结构,现配合附图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详加说明如下:请参照图3、4及5所示,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改良结构之一具体实施例,该电源连接器200由绝缘本体10、中心端子组及弹性端子40组成。其中,该绝缘本体10大致呈立方体形,其前端延伸设有用以收容对接电源连接器(未标示)的圆形对接口11,该对接口11一直向后延伸并形成一收容腔12,于收容腔12后端设有一圆形台阶13,于台阶13的正中间还设有一圆孔14,所述对接口11、台阶13与圆孔14三者位于同一直在线;而绝缘本体10后端则设有一凹槽15,于凹槽15的底面的一端设有一供置放片状端子30的方形凹台151,于该凹-->台151的底面上则设有若干凸起的肋条152,该等肋条152可在铆接时为绝缘本体10提供弹性缓冲固定作用,以避免损伤绝缘本体10及固定好片状端子30,又于凹槽15的底面的另一端设有一方槽153,该方槽153向前延伸至绝缘本体10前端与收容腔12相贯通,又于方槽153上的一侧边设有一与之相贯通端子槽154;所述绝缘本体10的右侧面还设有一卡口16。所述弹性端子40由金属薄板冲压而成,其上设有呈弹性的接触部41、固定部42及焊接部43,该弹性端子从绝缘本体10后端的方槽153置入,并通过其上设的扣持片421与绝缘本体10上的卡口16卡扣配合来固定于绝缘本体10的端子槽154内。所述中心端子组包括柱形端子20和片状端子30,其中柱形端子20是以多轴加工的方式形成,其包括一与对接电源连接器(未标示)接合的对接部21、固持部22及连接部23,三者位于同一直在线,均呈圆柱形,于连接部23的后端还凹设有一锥形的圆槽231;所述片状端子30由一金属薄板冲压而成,在其上设有一定位部31及一与定位部31基于垂直的第二焊接部32,于定位部31上还设有一供柱形端子20穿设的套孔33,又于套孔33的周边设有若干个缺口331。请参考图5、6及7所示,在组装时,首先柱形端子20从绝缘本体的对接口11伸入并穿过绝缘本体10上的圆孔14,其上的固持部22固定于收容腔12的台阶13内,片状端子30则以垂直的方式通过其上设的套孔33套入至柱形端子20的连接部23上,并置放于绝缘本体10的凹台151内,而后利用治具将柱形端子20与片状端子30进行铆接,该治具冲头是以圆锥形状设计,在其圆锥面上设有与片状端子30上的凹口331等数目的齿轮,通过铆接后,柱形端子20的圆槽231外表面产生一凸包232,该凸包232正好卡入片状端子30的缺口331内,因此可以使柱形端子20完全固定于片状端30子上,不再有松动甚至脱离-->的现象产生,保证了电流的稳定传输。本技术的重点在于:利用柱形端子20通过在铆接后所产生的凸包232与片状端子30缺口331产生干涉,来使柱形端子20达到固定,以保证电流的稳定传输。为使熟悉该项技术者如实了解本技术精神之实施技术目的与功效,所举之实施例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加以说明,并不对本技术加以任何限制,本技术还可尚有其它的变化实施方式,所以凡熟悉此项技术者在不脱离本案技术精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连接器改良结构,该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0)、组设于绝缘本体内的中心端子组及弹性端子(40)组成,所述中心端子组又分为柱形端子(20)和片状端子(30),于该柱形端子(20)的尾端凹设有一圆槽(231),又于片状端子的30固定部(31)中间还设有套孔(33);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端子(30)的套孔(33)边缘至少设有一缺口(331),所述柱形端子与片状端子进行铆接后,该缺口(331)与铆接后柱形端子(20)所产生的凸包(232)形成密接干涉。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源连接器改良结构,该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0)、组设于绝缘本体内的中心端子组及弹性端子(40)组成,所述中心端子组又分为柱形端子(20)和片状端子(30),于该柱形端子(20)的尾端凹设有一圆槽(231),又于片状端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鹫津实游宏俊罗志兵
申请(专利权)人: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