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易组装防眩筒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1280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易组装防眩筒灯,包括外壳、控制盒、聚光圈、透光板和反光杯,所述外壳的底部内侧设置有基板和LED照明模块;所述外壳的底部内侧设置有限位柱;所述外壳远离底部的内侧设置有突出于表面的环形凸筋;所述外壳的口部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反光杯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卡体。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外壳位于基板的外侧四周设置开设有卡口的限位柱,使聚光圈安装在多个限位柱之间,使透光板通过卡口与限位柱连接;同时通过在外壳的内侧表面设置环形凸筋,在反光杯的外侧表面四周设置卡体,通过卡体卡合在环形凸筋上,将反光杯、透光板和聚光圈牢固、可靠的与外壳连接,不需借助额外螺丝进行固定,提升了组装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效易组装防眩筒灯


[0001]本技术涉及灯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高效易组装防眩筒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的筒灯灯具由于结构设置的限制,组装时各零件的连接均采用额外的螺丝进行固定,且组装结构过于复杂,不仅增加组装难度,影响生产质量,而且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效易组装防眩筒灯,采用简易的组装结构,通过在外壳位于基板的外侧四周设置开设有卡口的限位柱,使聚光圈安装在多个限位柱之间,使透光板通过卡口与限位柱连接;同时通过在外壳的内侧表面设置环形凸筋,在反光杯的外侧表面四周设置卡体,通过卡体卡合在环形凸筋上,将反光杯、透光板和聚光圈牢固、可靠的与外壳连接,不需借助额外螺丝进行固定,提升了组装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新型高效易组装防眩筒灯,包括外壳和设置于外壳底部外侧表面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部内侧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LED照明模块;
[0006]所述外壳的底部内侧设置有突出于表面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以外壳的轴线为中心圆周分布于基板外侧四周;所述限位柱远离外壳底部表面的一端设置有卡口;
[0007]所述限位柱的内侧设置有聚光圈;所述聚光圈的其中一端套设在基板外侧四周;所述聚光圈远离基板的一端设置有透光板;所述透光板通过卡口安装在限位柱上;
[0008]所述外壳远离底部的内侧设置有突出于表面的环形凸筋;所述外壳的口部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反光杯;所述反光杯的其中一端与透光板连接,另一端通过环形凹槽与外壳连接;
[0009]所述反光杯的外侧表面设置有与外壳的轴线平行的若干个卡体;所述反光杯与外壳安装时,若干个所述卡体卡合在环形凸筋上,将所述透光板和聚光圈固定在外壳上。
[0010]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部外侧表面设置有多个连接柱;所述控制盒通过连接柱安装在外壳上;所述基板、LED照明模块和控制盒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外壳上;所述紧固件与连接柱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口部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外壳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反光杯与环形凹槽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翻边;
[0012]所述第一翻边与外壳一体冲压成型。
[0013]优选的,所述外壳与反光杯和聚光圈之间设置有散热腔。
[0014]优选的,所述反光杯呈上小下大的喇叭状结构;所述反光杯的材质为铝金属,且其内壁设置有防眩光电镀层。
[0015]优选的,所述外壳内外表面进行沙面阳极氧化处理。
[0016]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左右对称的夹扣。
[0017]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该技术采用简易的组装结构,通过在外壳位于基板的外侧四周设置开设有卡口的限位柱,使聚光圈安装在多个限位柱之间,使透光板通过卡口与限位柱连接;同时通过在外壳的内侧表面设置环形凸筋,在反光杯的外侧表面四周设置卡体,通过卡体卡合在环形凸筋上,将反光杯、透光板和聚光圈牢固、可靠的与外壳连接,不需借助额外螺丝进行固定,提升了组装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主视图;
[0021]图3为图2中A

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中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外壳1、控制盒2、基板3、LED照明模块4、聚光圈5、透光板6、反光杯7、紧固件8、夹扣9、限位柱11、环形凸筋12、环形凹槽13、连接柱14、第一翻边15、卡体71、第二翻边72、散热腔100、卡口111。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7]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8]如图1

4所示,一种新型高效易组装防眩筒灯,包括外壳1和设置于外壳1底部外侧表面的控制盒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内侧设置有基板3,所述基板3上设置有LED照明模块4;
[0029]所述外壳1的底部内侧设置有突出于表面的限位柱11;所述限位柱11以外壳1的轴线为中心圆周分布于基板3外侧四周;所述限位柱11远离外壳1底部表面的一端设置有卡口111;
[0030]所述限位柱11的内侧设置有聚光圈5;所述聚光圈5的其中一端套设在基板3外侧
四周;所述聚光圈5远离基板3的一端设置有透光板6;所述透光板6通过卡口111安装在限位柱11上;
[0031]所述外壳1远离底部的内侧设置有突出于表面的环形凸筋12;所述外壳1的口部设置有环形凹槽13;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反光杯7;所述反光杯7的其中一端与透光板6连接,另一端通过环形凹槽13与外壳1连接;
[0032]所述反光杯7的外侧表面设置有与外壳1的轴线平行的若干个卡体71;所述反光杯7与外壳1安装时,若干个所述卡体71卡合在环形凸筋12上,将所述透光板6和聚光圈5固定在外壳1上。
[0033]在该实施例中,该筒灯整体采用简易的组装结构,通过在外壳1位于基板3的外侧四周设置开设有卡口111的限位柱11,使聚光圈5安装在多个限位柱11之间,使透光板6通过卡口111与限位柱11连接;同时通过在外壳
·
的内侧表面设置环形凸筋12,在反光杯7的外侧表面四周设置卡体71,通过卡体71卡合在环形凸筋12上,将反光杯7、透光板6和聚光圈5牢固、可靠的与外壳1连接,不需借助额外螺丝进行固定,提升了组装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034]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外壳1的底部外侧表面设置有多个连接柱14;所述控制盒2通过连接柱14安装在外壳1上;所述基板3、LED照明模块4和控制盒2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效易组装防眩筒灯,包括外壳和设置于外壳底部外侧表面的控制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部内侧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LED照明模块;所述外壳的底部内侧设置有突出于表面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以外壳的轴线为中心圆周分布于基板外侧四周;所述限位柱远离外壳底部表面的一端设置有卡口;所述限位柱的内侧设置有聚光圈;所述聚光圈的其中一端套设在基板外侧四周;所述聚光圈远离基板的一端设置有透光板;所述透光板通过卡口安装在限位柱上;所述外壳远离底部的内侧设置有突出于表面的环形凸筋;所述外壳的口部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反光杯;所述反光杯的其中一端与透光板连接,另一端通过环形凹槽与外壳连接;所述反光杯的外侧表面设置有与外壳的轴线平行的若干个卡体;所述反光杯与外壳安装时,若干个所述卡体卡合在环形凸筋上,将所述透光板和聚光圈固定在外壳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易组装防眩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鹏举石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梵尔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