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系统、空调和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1215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空调和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设备存在送风温度较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包括至少两级并列设置的冷媒循环机构,冷媒循环机构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直膨组合柜,其中,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直膨组合柜依次串联并形成冷媒回路,不同冷媒循环机构的直膨组合柜彼此连接,并使空气经至少两级直膨组合柜逐级降温冷却。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单级冷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通过至少两级冷媒循环机构的直膨组合柜对空气进行逐级降温冷却,可使送风温度降低,经风管长距离输送后,仍能保持较低温度,起到制冷效果。冷效果。冷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冷系统、空调和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包括该制冷系统的空调和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常规矿用局部空调设备采用并联式直膨组合柜(具有一个或多个蒸发器,其具有至少两个蒸发器时,至少两个蒸发器并列设置)进行供冷送风,空气为单级冷却,导致送风温度相对较高,实际出风温度为17~23℃,随着挖掘面的不断深入,送风距离加长,风管漏热量逐渐增高,送风送至工作面后,送风温度已接近环温,无法起到制冷效果。以现有设备为例,从实际运行参数可知,送风经长距离输送后,送风温度已高达33.8℃,工作面经处理后温度仍很高,热害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0003]图1示出了现有空调的送风状态图,如图1所示,W1点为并联式直膨组合柜进风口状态点,L1为并联式直膨组合柜出风口状态点,新风经并联式直膨组合柜降温冷却后,温度可从38℃降低至23℃左右。
[0004]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及其操作方法,该方案利用多个制冷回路和控制器,以各种模式激活一个或多个制冷回路以保持温度控制。然而,申请人发现,该方案至少还存在如下缺陷:(1)该方案只考虑到开启一个或者多个系统进行制冷送风,而对于多个系统中,并未涉及单系统的负荷控制以及制冷设备整体能效的控制,导致部分工况下制冷设备整体能效较高;(2)该方案用于货物运载工具的温度控制,并不适用于矿井超低温制冷送风。
[0005]因此,急需对现有技术中用于矿井的制冷系统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制冷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设备存在送风温度较高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包括至少两级并列设置的冷媒循环机构,所述冷媒循环机构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直膨组合柜,其中,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膨胀阀和所述直膨组合柜依次串联并形成冷媒回路,不同冷媒循环机构的所述直膨组合柜彼此连接,并使空气经至少两级所述直膨组合柜逐级降温冷却。
[0009]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直膨组合柜包括至少两级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彼此串联设置。
[0010]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制冷系统运行整机的部分负荷时,所述冷媒循环机构同时处于开启状态,并使每个所述冷媒循环机构部分负荷运行以满足冷量需求,或者所述冷媒循环机构中的一者或多者出现故障时,其余所述冷媒循环机构同时处于开启状态,并使处于开启状态的每个所述冷媒循环机构满负荷或部分负荷运行以满足冷量需求。
[0011]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至少两级所述冷媒循环机构同时处于开启状态时,从靠近入风口的方向到靠近送风口的方向,所述直膨组合柜的蒸发温度和换热能力逐渐减小。
[0012]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相邻两级所述直膨组合柜的换热能力比为1.1~1.6∶1;相邻两级所述直膨组合柜的蒸发温度相差3~9℃。
[0013]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制冷系统包括第一级冷媒循环机构和第二级冷媒循环机构,所述第一级冷媒循环机构和所述第二级冷媒循环机构同时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第一级冷媒循环机构的直膨组合柜的换热能力为61%,蒸发温度为(7+A)℃;所述第二级冷媒循环机构的直膨组合柜的换热能力为39%,蒸发温度为(-1+A)℃,其中,A为基于冷量大小进行的蒸发温度修正值。
[0014]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制冷系统包括第一级冷媒循环机构、第二级冷媒循环机构、第三级冷媒循环机构和第四级冷媒循环机构,所述第一级冷媒循环机构、所述第二级冷媒循环机构、所述第三级冷媒循环机构和所述第四级冷媒循环机构同时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第一级冷媒循环机构的直膨组合柜的换热能力为34%,蒸发温度为(7+A)℃;所述第二级冷媒循环机构的直膨组合柜的换热能力为27%,蒸发温度为(3+A)℃;所述第三级冷媒循环机构的直膨组合柜的换热能力为22%,蒸发温度为(-1+A)℃;所述第四级冷媒循环机构的直膨组合柜的换热能力为17%,蒸发温度为(-4+A)℃,其中,A为基于冷量大小进行的蒸发温度修正值。
[0015]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冷却水循环机构,所述冷却水循环机构包括膨胀罐、冷却水循环泵、冷却塔和冷却水回水管路,其中,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水出水端与所述膨胀罐连接,所述膨胀罐、所述冷却水循环泵和所述冷却塔依次连接,并且所述冷却塔的出水端经所述冷却水回水管路与所述冷凝器的冷却水进水端连接。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冷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包括至少两级并列设置的冷媒循环机构,冷媒循环机构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直膨组合柜,其中,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直膨组合柜依次串联并形成冷媒回路,不同冷媒循环机构的直膨组合柜彼此连接,并使空气经至少两级直膨组合柜逐级降温冷却,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单级冷却,本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通过至少两级冷媒循环机构的直膨组合柜对空气进行逐级降温冷却,可使送风温度降低,经风管长距离输送后,仍能保持较低温度,起到制冷效果。即本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设备存在送风温度较高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包括至少两级并列设置的冷媒循环机构,各冷媒循环机构独立运行,可互为备份,在任一冷媒循环机构出现异常时,不影响其余冷媒循环机构的运行,不影响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适用性强。
[0018]此外,本专利技术优选技术方案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优选技术方案的直膨组合柜包括至少两级蒸发器,至少两级蒸发器彼此串联设置,可使空气在经过每个直膨组合柜时,都可通过至少两级蒸发器逐级降温冷却,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并联式直膨组合柜,本专利技术优选技术方案的直膨组合柜可进一步降低送风温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0020]此外,本专利技术优选技术方案的制冷系统运行整机的部分负荷时,冷媒循环机构同时处于开启状态,并使每个冷媒循环机构部分负荷运行以满足冷量需求,或者冷媒循环机构中的一者或多者出现故障时,其余冷媒循环机构同时处于开启状态,并使处于开启状态
的每个冷媒循环机构满负荷或部分负荷运行以满足冷量需求,即本专利技术优选技术方案的制冷系统运行整机的部分负荷时,通过多个冷媒循环机构同时运行,可利用多个冷媒循环机构来分担制冷量,从而可使每个冷媒循环机构的冷凝温度较低,提高每个冷媒循环机构的蒸发温度,减少每个冷媒循环机构压缩机的压比,进而使得制冷系统整体能效增加。
[002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
[0022]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包括本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冷系统。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包括本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制冷系统,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本专利技术的空调通过本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制冷系统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级并列设置的冷媒循环机构,所述冷媒循环机构包括压缩机(101)、冷凝器(102)、膨胀阀(103)和直膨组合柜(104),其中,所述压缩机(101)、所述冷凝器(102)、所述膨胀阀(103)和所述直膨组合柜(104)依次串联并形成冷媒回路,不同冷媒循环机构的所述直膨组合柜(104)彼此连接,并使空气经至少两级所述直膨组合柜(104)逐级降温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膨组合柜(104)包括至少两级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彼此串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运行整机的部分负荷时,所述冷媒循环机构同时处于开启状态,并使每个所述冷媒循环机构部分负荷运行以满足冷量需求,或者所述冷媒循环机构中的一者或多者出现故障时,其余所述冷媒循环机构同时处于开启状态,并使处于开启状态的每个所述冷媒循环机构满负荷或部分负荷运行以满足冷量需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两级所述冷媒循环机构同时处于开启状态时,从靠近入风口的方向到靠近送风口的方向,所述直膨组合柜(104)的蒸发温度和换热能力逐渐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级所述直膨组合柜(104)的换热能力比为1.1~1.6∶1;相邻两级所述直膨组合柜(104)的蒸发温度相差3~9℃。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级冷媒循环机构和第二级冷媒循环机构,所述第一级冷媒循环机构和所述第二级冷媒循环机构同时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第一级冷媒循环机构的直膨组合柜(104)的换热能力为61%,蒸发温度为(7+A)℃;所述第二级冷媒循环机构的直膨组合柜(104)的换热能力为39%,蒸发温度为(-1+A)℃,其中,A为基于冷量大小进行的蒸发温度修正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明胜刘洋陈培生程琦李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