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开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1108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开口器,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开口器板,所述第一开口器板的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开设有第一咬合槽,所述第一开口器板的顶部靠近另一侧边缘处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开口器板的底部靠近另一侧边缘处固定有第一对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开口器设置成可调节的,在患者刚刚开始使用的时候,患者的嘴巴开口度一般是很小的,随着患者开口功能的恢复,开口度会越来越大,开口器也可以随之调节得越来越大,直到恢复患者的口腔功能完全恢复,解决了传统的开口器是固定,不可调节,随着患者口腔功能的恢复,医院只能不停的更换不同大小的开口器与患者相适应,给治疗造成了很大麻烦的问题。给治疗造成了很大麻烦的问题。给治疗造成了很大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开口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开口器。

技术介绍

[0002]医疗设备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也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医疗设备是医疗、科研、教学、机构、临床学科工作最基本要素,即包括专业医疗设备,也包括家用医疗设备。
[0003]目前市场上常规的开口器在临床应用多年,但所用材料大多未经过个体化精确制作,与患者口腔不能完全充分吻合,使用时舒适度不理想,依从性较差。由于条件影响有些甚至需要医生用木料手工制作,误差大,与口腔吻合度差,并且现有的开口器是固定,不可调节,随着患者口腔功能的慢慢恢复,医院只能不停的更换不同大小的开口器与患者相适应,给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将开口器设置成可调节的,在患者刚刚开始使用的时候,患者的嘴巴开口度一般是很小的,随着患者开口功能的恢复,开口度会越来越大,开口器也可以随之调节得越来越大,直到恢复患者的口腔功能完全恢复,解决了传统的开口器是固定,不可调节,随着患者口腔功能的慢慢恢复,医院只能不停的更换不同大小的开口器与患者相适应,给治疗造成了很大麻烦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开口器,包括第一开口器板,所述第一开口器板的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开设有第一咬合槽,所述第一开口器板的顶部靠近另一侧边缘处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开口器板的底部靠近另一侧边缘处固定有第一对接板,所述第一开口器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开口器板,所述第二开口器板的顶部和第一开口器板的底部均开设有楔形槽,所述第一开口器板的一侧外表面靠近底部边缘处和第二开口器板的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均开设有半圆槽。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开口器板的底部靠近一侧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咬合槽,所述第二开口器板的底部靠近另一侧边缘处开设有第二限位槽。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开口器板的顶部靠近另一侧边缘处固定有第二对接板,所述第二对接板的顶部与第一对接板的底部相对。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有硅胶圈,两个所述楔形槽的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的一侧固定有调节芯轴。
[0009]优选的,所述调节芯轴的外表面套合有手柄,所述调节芯轴位于两个半圆槽的相对一侧之间。
[0010]优选的,所述手柄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调节芯轴贯穿至螺纹孔的内部。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2]1、本技术中,在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第一开口器板和第二开口器板置于患
者口部,并且使患者的上下牙齿分别咬合在第一咬合槽和第二咬合槽的内部,患者刚刚开始使用的时候,患者的嘴巴开口度一般是很小的,随着患者开口功能的恢复,开口度会越来越大,这时通过旋转手柄拉动调节芯轴使得第一开口器板和第二开口器板内部的楔形块在楔形槽的内部移动,即可将开口调节得越来越大,直到恢复患者的口腔功能完全恢复。
[0013]2、本技术中,在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内壁之间滑动连接硅胶圈,使第一开口器板和第二开口器板在手柄的条件下张开时不会出现分离现象,硅胶圈可以始终给第一开口器板和第二开口器板一个约束力,并且手柄的一端抵在第一开口器板和第二开口器板的一侧使得第一开口器板和第二开口器板在张开的过程中不会散架,保证了工作的稳定性,通过楔形块和楔形槽来调节第一开口器板和第二开口器板的开口度,可以使调节时开口张开的过程循序渐进,梯度缓冲。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可调节开口器的主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可调节开口器的一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可调节开口器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例说明:1、第一开口器板;2、第一咬合槽;3、第一限位槽;4、硅胶圈; 5、第一对接板;6、第二对接板;7、第二限位槽;8、第二咬合槽;9、第二开口器板;10、半圆槽;11、手柄;12、螺纹孔;13、调节芯轴;14、楔形块; 15、楔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0]实施例1,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开口器技术方案:包括第一开口器板1,第一开口器板1的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开设有第一咬合槽2,第一开口器板1的顶部靠近另一侧边缘处开设有第一限位槽3,第一开口器板1的底部靠近另一侧边缘处固定有第一对接板5,第一开口器板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开口器板9,第二开口器板9的顶部和第一开口器板1的底部均开设有楔形槽15,第一开口器板1的一侧外表面靠近底部边缘处和第二开口器板9的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均开设有半圆槽10。
[0021]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在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第一开口器板1和第二开口器板9置于患者口部,并且使患者的上下牙齿分别咬合在第一咬合槽2 和第二咬合槽8的内部,患者刚刚开始使用的时候,患者的嘴巴开口度一般是很小的,随着患者开口功能的恢复,开口度会越来越大,这时通过旋转手柄11拉动调节芯轴13使得第一开口器板1和第二开口器板9内部的楔形块14在楔形槽15 的内部移动,即可将开口调节得越来越大,直到恢复患者的口腔功能完全恢复,解决了传统的开口器是固定,不可调节,随着患者口腔功能的慢慢恢复,医院只能不停的更换不同大小的开口器与患者相适应,给治疗造成了很大麻烦的
问题。
[0022]实施例2,如图1

3所示,第二开口器板9的底部靠近一侧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咬合槽8,第二开口器板9的底部靠近另一侧边缘处开设有第二限位槽7,第二开口器板9的顶部靠近另一侧边缘处固定有第二对接板6,第二对接板6的顶部与第一对接板5的底部相对,第一限位槽3和第二限位槽7的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有硅胶圈4,两个楔形槽15的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有楔形块14,楔形块14的一侧固定有调节芯轴13,调节芯轴13的外表面套合有手柄11,调节芯轴13位于两个半圆槽10 的相对一侧之间,手柄11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12,调节芯轴13贯穿至螺纹孔12 的内部。
[0023]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在第一限位槽3和第二限位槽7的内壁之间滑动连接硅胶圈4,使第一开口器板1和第二开口器板9在手柄11的条件下张开时不会出现分离现象,硅胶圈4可以始终给第一开口器板1和第二开口器板9一个约束力,并且手柄11的一端抵在第一开口器板1和第二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开口器,包括第一开口器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器板(1)的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开设有第一咬合槽(2),所述第一开口器板(1)的顶部靠近另一侧边缘处开设有第一限位槽(3),所述第一开口器板(1)的底部靠近另一侧边缘处固定有第一对接板(5),所述第一开口器板(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开口器板(9),所述第二开口器板(9)的顶部和第一开口器板(1)的底部均开设有楔形槽(15),所述第一开口器板(1)的一侧外表面靠近底部边缘处和第二开口器板(9)的顶部靠近一侧边缘处均开设有半圆槽(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开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器板(9)的底部靠近一侧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咬合槽(8),所述第二开口器板(9)的底部靠近另一侧边缘处开设有第二限位槽(7)。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玉洁甘斌达梁忠国江岱琪李红丽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