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省力的快速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1071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省力的快速扳手,属于螺丝紧固扳手技术领域;包括变向摇把与棘轮扳手,变向摇把包括连接杆、握持杆、插接杆;握持杆插接于连接杆一端的过孔内部,握持杆的两端固定设置有防脱柱,插接杆的一端为方形的柱体结构,柱体结构与现有传统的套筒接口相适配,插接杆的另一端与连接杆远离握持杆的一端相铰接;棘轮扳手包括把手部与转动部,把手部为长条形板状结构,长度为连接杆长度的2~4倍,一端为圆筒形结构,转动部通过棘轮结构设置于把手部端部的圆筒形结构内部,转动部的中心位置沿着其轴向设置有方形过孔;插接杆的柱体结构穿过棘轮扳手的方形过孔与套筒的接口相插接;解决目前螺丝拆卸、紧固时扳手与套筒使用局限性较大的问题。性较大的问题。性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省力的快速扳手


[0001]本技术属于螺丝紧固扳手
,具体涉及一种省力的快速扳手。

技术介绍

[0002]传统螺丝拆卸、紧固工具为扳手、三脚套管、四角套管。当使用扳手时,受扳手质量影响,需频繁调整扳手开口大小,且受长柄影响,旋转时作业速度慢,容易占用较大的空间,在空间狭小时使用会十分不便。当使用套管时,旋转速度能够保障,也可以在较狭窄的空间内使用,但受套管质量影响,工具受力情况较差,作业强度大时会影响工具完好,在螺丝受力较大时套管无法方便地施加足够的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省力的快速扳手;解决目前螺丝拆卸、紧固时扳手与套筒使用局限性较大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省力的快速扳手,包括变向摇把与棘轮扳手,所述变向摇把包括连接杆、握持杆、插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过孔,所述握持杆插接于所述连接杆一端的过孔内部,握持杆的两端固定设置有防脱柱,所述插接杆的一端为方形的柱体结构,所述插接杆的柱体结构与现有传统的套筒接口相适配,所述插接杆的另一端与连接杆远离握持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棘轮扳手包括把手部与转动部,所述把手部为长条形板状结构,把手部的长度为连接杆长度的2~4倍,把手部的一端为圆筒形结构,转动部通过棘轮结构设置于所述把手部端部的圆筒形结构内部,所述转动部的中心位置沿着其轴向设置有一个方形过孔;所述插接杆的柱体结构穿过棘轮扳手的方形过孔与套筒的接口相插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柱体结构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一个圆球,圆球的内侧设置有弹簧,即所述圆球弹性连接于所述柱体结构的内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杆远离柱体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圆柱结构,圆柱结构的直径大于柱体结构的对角长度,所述圆柱结构远离柱体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通过转动轴相铰接。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方形过孔的尺寸略大于插接杆的柱体结构的外尺寸。
[0009]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0010]本技术提供的快速扳手,在拧松螺母的初始阶段,使用棘轮扳手进行松动,可以省力地将螺母拧松,由于棘轮扳手转动角度较小,不占用特别大空间,接着使用变向摇把将螺母完全拧下,可以在狭小的空间内一直转动变向摇把,同时也不需要太大的力气,实现了快速地将螺母进行紧固与拆卸;解决了使用扳手频繁调整扳手开口的问题、扳手作业速度慢的问题、套管受力强度低的问题,提高了拆卸、紧固螺母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整体的剖视图;
[0014]图3是本技术中棘轮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1为连接杆、2为握持杆、3为插接杆、4为防脱柱、5为主体结构、6为圆柱结构、7为套筒、8为把手部、9为转动部、10为方形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0017]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省力的快速扳手,包括变向摇把与棘轮扳手。
[0018]所述变向摇把包括连接杆1、握持杆2、插接杆3,所述连接杆1的一端设置有过孔,另一端设置有转动轴。所述握持杆2插接于所述连接杆1一端的过孔内部,在连接杆1端部的过孔内滑动连接;并且握持杆2的两端固定设置有防脱柱4,通过所述防脱柱4,可以防止握持杆2从所述过孔内脱出。
[0019]所述插接杆3的一端为方形的柱体结构5,柱体结构5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一个圆球,圆球的内侧设置有弹簧,即所述圆球弹性连接于所述柱体结构5的内部;所述插接杆3的另一端设置有圆柱结构6,圆柱结构6的直径大于柱体结构5的对角长度,所述圆柱结构6远离柱体结构5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1的转动轴相铰接,连接杆1与插接杆3通过所述转动轴相铰接。
[0020]所述插接杆3的柱体结构5与现有传统的套筒7接口相适配,通过将插接杆3的柱体结构5插接于套筒7的接口内,可以通过转动插接杆3来带动套筒7一起转动。
[0021]由于插接杆3的圆柱结构6端面的限制,连接杆1在插接杆3端部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
°
~180
°

[0022]所述棘轮扳手包括把手部8与转动部9,所述把手部8为长条形板状结构,把手部8的长度为连接杆1长度的2~4倍。
[0023]所述把手部8的一端为圆筒形结构,转动部9通过棘轮结构设置于所述把手部8端部的圆筒形结构内部。由于棘轮结构只可以单向旋转,转动部9在把手部8内部也只可以单向旋转。
[0024]所述转动部9的中心位置沿着其轴向设置有一个方形过孔10,所述方形过孔10的尺寸略大于插接杆3的柱体结构5的外尺寸。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
[0026]当需要使用本技术提供的快速扳手时,首先将变向摇把的插接杆3的柱体结构5一端插接于棘轮扳手的转动部9的方形过孔10中,然后将柱体结构5穿过棘轮扳手的一端插接于套筒7的接口内。使用时,一只手握住棘轮扳手的把手部8,另一只手握持变向摇把
的握持杆2端部。
[0027]拧下螺母时,首先向着拧松螺母的方向用力转动棘轮扳手的把手部8,由于把手部8的长度远大于连接杆1的长度,力臂更长,更加省力,可以更加方便地将螺母先拧松。螺母拧松后,在拧动螺母所需要的力减小,接着用一只手扶住棘轮扳手的把手部8,另一只手转动变向摇把,由于变向摇把的连接杆较短,可以更加轻松便捷地拧动套筒,并且占用的空间较小,可以整圈地转动变向摇把,直至最终将螺母彻底拧下。
[0028]由于变向摇把带动套筒7转动时,套筒7与棘轮把手的相对转动方向相反,转动部9可以在棘轮把手部8内部空转,而把手部8不需要转动,更加便捷。同时可以手扶把手部8,使得螺母拧松时更加稳定。
[0029]拧紧螺母时,将棘轮扳手拆下,并上下调转方向,重新将变向摇把与棘轮扳手以及套筒7装在一起。首先手扶住把手部8,转动变向摇把使螺母逐渐拧紧。最后向着拧紧螺母的方向转动棘轮扳手,通过棘轮扳手较长的力臂彻底将螺母拧紧。
[0030]通过上述操作,将变向摇把与棘轮扳手两种力臂不同的扳手组合在一起,根据实际情形选择性使用,更加便捷,省时省力。
[003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省力的快速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向摇把与棘轮扳手,所述变向摇把包括连接杆(1)、握持杆(2)、插接杆(3);所述连接杆(1)的一端设置有过孔,所述握持杆(2)插接于所述连接杆(1)一端的过孔内部,握持杆(2)的两端固定设置有防脱柱(4),所述插接杆(3)的一端为方形的柱体结构(5),所述插接杆(3)的柱体结构(5)与现有传统的套筒(7)接口相适配,所述插接杆(3)的另一端与连接杆(1)远离握持杆(2)的一端相铰接;所述棘轮扳手包括把手部(8)与转动部(9),所述把手部(8)为长条形板状结构,把手部(8)的长度为连接杆(1)长度的2~4倍,把手部(8)的一端为圆筒形结构,转动部(9)通过棘轮结构设置于所述把手部(8)端部的圆筒形结构内部,所述转动部(9)的中心位置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未明李晓亮杨海林吴勋李志伟张立佳张永亮张涛郭强李茂晗史飞龙田野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潞安集团余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