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压式温热型饮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1057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常压式温热型饮水设备,包括热水箱、冷水箱、交换器和加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冷水箱内部增设交换器,并且热水箱通过第二连通管连接到冷水箱交换器内,经冷水箱以及交换器的配合使用,进行温度交换后水温降低变成温水,此时通过启动电磁阀,温水通过出水管到出水口,放水即出水,当温控器检测到开水温度降低时,此时关闭电磁阀,并且通过控制系统提前设定好温度,此时温控器的设置,可以防止温度较低的水流出,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出水管流出的温水是开水降温后的水,不是冷水热水混合后的阴阳水,由此提高安全性,降低安全隐患。降低安全隐患。降低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常压式温热型饮水设备


[0001]本技术是一种常压式温热型饮水设备,具体涉及饮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新鲜的温开水不含细菌,不含卡路里,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一般喝35

45摄氏度的温开水最好,这样不会过于刺激肠胃和血管,尤其适合小孩饮用。传统热交换水箱的热交换原理为圆形承压水胆加热,热水经交换器降温出温水,冷水经交换器温度升高,进入加热罐内,达到节能目的。但是采用圆形承压水胆加热,在其加热时压力可达4公斤以上,由于压力过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具有爆炸的隐患,降低安全性,并且现有的圆形承压水胆最大35升,如要增大出水出水量只能增加承压数量,由此安全性能也随之降低,增大安全隐患。
[0003]关于现有的饮水设备采用圆形承压水胆加热,在其加热时压力可达4公斤以上,由于压力过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具有爆炸的隐患,降低安全性,并且现有的圆形承压水胆最大35升,如要增大出水出水量只能增加承压数量,由此安全性能也随之降低,增大安全隐患的问题。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 203687703 U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热交换水箱,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水箱,所述水箱上设置有热空气进口、热空气出口,水箱内设置有若干根换热管,换热管采用回型管道结构,换热管收尾分别与热空气进口以及热空气出口相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管内壁套装有芯管构成双层换热管,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作时,热空气进入水箱内的换热管机械能热量交换,水箱中的水与换热管内余热热交换,使水箱中水的温度升高,转换成生产、生活所需的热水,由800℃换热后的水温达到60

70℃,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进口温度高达800℃以上,由此导致耗能较大,不适易用于饮水机等饮水设备中使用,并且关于现有的圆形承压水胆最大35升,如要增大出水出水量只能增加承压数量,由此安全性能也随之降低,增大安全隐患的问题依然无法得到解决。
[0004]关于现有的饮水设备采用圆形承压水胆加热,在其加热时压力可达4公斤以上,由于压力过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具有爆炸的隐患,降低安全性,并且现有的圆形承压水胆最大35升,如要增大出水出水量只能增加承压数量,由此安全性能也随之降低,增大安全隐患的问题。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 107445230 A一种用于低气压环境的组合式常压饮用设备,包括换热器以及多组蒸发器与过热器,该多组蒸发器与过热器以并联的方式与换热器连接,其中蒸发器在常压下对水加热以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常压下由对应的过热器进行进一步加热,经过进一步加热的水蒸气在常压下在换热器中冷凝成饮用水。在本专利技术中,多组蒸发器与过热器以并联的方式与换热器连接,可以降低单台蒸发器与过热器对电力的需求,以常规的220V电便可以驱动,有助于饮水设备的推广使用;同时,多组蒸发器与过热器之间相互独立,即使某一组或者某几组发生故障,饮水设备仍然可以保留一定的处理能力,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对于本技术所提出的现有的圆形承压水胆最大35升,如要增大出水出水量只能增加承压数量,由此安全性能也随之降低,增大安全隐患的问题依然无法得到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常压式温热型饮水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饮水设备采用圆形承压水胆加热,在其加热时压力可达4公斤以上,由于压力过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具有爆炸的隐患,降低安全性,并且现有的圆形承压水胆最大35升,如要增大出水出水量只能增加承压数量,由此安全性能也随之降低,增大安全隐患等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常压式温热型饮水设备,包括饮水设备本体、热水箱、冷水箱、交换器和加热器,所述饮水设备本体由热水箱、冷水箱以及水龙头组合而成,所述热水箱与冷水箱之间通过第一连通管相连通,所述热水箱的内部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冷水箱的内部设置有交换器,所述热水箱侧部端面设置有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另一端与交换器相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冷水箱以及热水箱均采用常压水箱,所述热水箱内部上侧设置有高水位电极,所述热水箱内部中下端设置有低水位电极。
[0008]优选的,所述热水箱内部的加热器采用市场上常见的电动加热器,所述热水箱底端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侧设置有排水电磁阀。
[0009]优选的,所述热水箱与冷水箱侧壁顶端均设置有溢流口,位于所述冷水箱侧壁的第一连通管入口处高于所述热水箱侧壁的第一连通管的入口。
[0010]优选的,所述冷水箱内部设置有交换器,所述交换器采用盘管设置,所述盘管呈L环绕型设置,所述盘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盘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第二连通管相连通,所述盘管上侧设置有温控器。
[0011]优选的,所述出水口与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出水管位于冷水箱底端侧壁上,所述出水管上侧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外界的水龙头相连接,所述电磁阀与温控器配合使用。
[0012]优选的,所述冷水箱的底端设置有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上侧设置有进水电磁阀,所述进水电磁阀以及排水电磁阀均与高水位电极,低水位电极配合使用。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常压式温热型饮水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通过在冷水箱内部增设交换器,并且热水箱通过第二连通管连接到冷水箱交换器内,经冷水箱以及交换器的配合使用,进行温度交换后水温降低变成温水,此时通过启动电磁阀,温水通过出水管到出水口,放水即出水,当温控器检测到开水温度降低时,此时关闭电磁阀,并且通过控制系统提前设定好温度,此时温控器的设置,可以防止温度较低的水流出,并且本技术中通过出水管流出的温水是开水降温后的水,不是冷水热水混合后的阴阳水,由此提高安全性,降低安全隐患。
[0015]2、本技术的冷水箱以及热水箱均采用常压水箱,可通过增大水胆容积增大温水水量,交换器内在冷水箱内交换后,水箱内水温升高,流入热水箱的水即温水,由此达到节能目的。同时在进行热交换时水为常压,因此饮水设备本体在使用的过程中无压力过大爆炸的可能,增强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
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常压式温热型饮水设备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常压式温热型饮水设备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热水箱;2、低水位电极;3、高水位电极;4、溢流口;5、第一连通管;6、冷水箱;7、交换器;8、进水管道;9、进水电磁阀;10、出水管;11、电磁阀;12、第二连通管;13、加热器;14、排水管;15、排水电磁阀;17、盘管;18、进水口;19、出水口;20、温控器;21、饮水设备本体;22、水龙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常压式温热型饮水设备,包括热水箱(1)、冷水箱(6)、饮水设备本体(21)、交换器(7)和加热器(13),其特征在于:所述饮水设备本体(21)由热水箱(1)、冷水箱(6)以及水龙头(22)组合而成,所述热水箱(1)与冷水箱(6)之间通过第一连通管(5)相连通,所述冷水箱(6)的底端设置有进水管道(8),所述进水管道(8)上侧设置有进水电磁阀(9),所述热水箱(1)的内部设置有加热器(13),所述冷水箱(6)的内部设置有交换器(7),所述热水箱(1)侧部端面设置有第二连通管(12),所述第二连通管(12)的另一端与交换器(7)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常压式温热型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箱(6)以及热水箱(1)均采用常压水箱,所述热水箱(1)内部上侧设置有高水位电极(3),所述热水箱(1)内部中下端设置有低水位电极(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常压式温热型饮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箱(1)底端设置有排水管(14),所述排水管(14)上侧设置有排水电磁阀(15)。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亿美嘉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