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截水帷幕超深防渗墙接头箱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072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截水帷幕超深防渗墙接头箱及施工方法,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墙体难以密接,混凝土绕流硬化后接头箱难以顶拔且顶拔过程中箱体易破坏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接缝面积大,箱体顶拔方便,不易破坏。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接头箱箱体,接头箱箱体包括主体方钢,主体方钢的一侧设置有小方钢,主体方钢的另一侧设置有圆弧钢板,主体方钢的表面设置有加厚钢板,扁担孔均匀布置于主体方钢内部,钢扁担逐级插入扁担孔,接头箱箱体上端设置有接头箱接头,圆弧钢板上设置有连接机构。板上设置有连接机构。板上设置有连接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截水帷幕超深防渗墙接头箱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矿山帷幕防渗墙、地下帷幕防渗墙和市政建设地下截水帷幕防渗墙的设计与施工
,涉及一种截水帷幕超深防渗墙接头箱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截水帷幕防渗墙是对露天矿、地下建筑和地铁的围护结构,具有截水、防渗的作用,保证矿坑内的安全生产和地下建筑及地铁的安全性。防渗墙的形成是由不同单幅墙体连接而成,单幅槽段开挖完成后,槽段两侧设置接头箱作为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单幅墙体,两个单幅墙体连接时将相邻一侧的接头装置拔出后进行混凝土浇筑,重复上述工序将多个单幅墙体整合为一道整体的帷幕防渗墙。
[0003]由于一个整体防渗墙由多个单幅墙连接而成,每个单幅墙之间均存在一个接头,接头是防渗墙挡土和防渗的薄弱环节。接头的形状和安装方法对于防渗墙连接处是否会发生渗漏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传统的方形接头装置与浇筑槽段接触面积小,不能保证两个单幅槽连接处的密封性,易发生渗漏情况,而且由于箱体与槽壁和槽底没有密接,混凝土浇筑后浆液绕流,硬化后难以拔出,严重时接头箱破坏掉入槽段内,造成墙体质量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截水帷幕超深防渗墙接头箱及施工方法,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墙体难以密接,混凝土绕流硬化后接头箱难以顶拔且顶拔过程中箱体易破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防止混凝土扰流,接缝面积大,箱体顶拔方便,不易破坏。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截水帷幕超深防渗墙接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箱箱体,接头箱箱体包括主体方钢,主体方钢的一侧设置有小方钢,主体方钢的另一侧设置有圆弧钢板,主体方钢的表面设置有加厚钢板,扁担孔均匀布置于主体方钢内部,钢扁担逐级插入扁担孔,接头箱箱体上端设置有接头箱接头,圆弧钢板上设置有连接机构。
[0007]圆弧钢板紧贴接头箱主体方钢,圆弧钢板外侧直径同单边接头箱主体方钢厚度一致。
[0008]圆弧钢板上设置的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圆弧钢板上的连接钢板,连接钢板之间通过铰链连接。
[0009]小方钢紧贴主体方钢外侧,与主体方钢一致全长布置。
[0010]加厚钢板布置在除最上部扁担孔外所有扁担孔的上部,紧邻扁担孔顶部钢板。
[0011]主体方钢的末端以及接头箱接头上部布置有梢子孔,梢子将两节接头箱通过梢子孔连接,接头箱主体方钢末端的梢子孔至接头箱主体方钢下边缘的距离与接头箱接头内的梢子孔至接头箱主体方钢上边缘的距离相等。
[0012]扇形钢板焊接在圆弧钢板与主体方钢之间,且沿主体方钢长度方向均匀布置。
[0013]两接头箱主体方钢之间设置有支撑方钢。
[0014]接头箱接头上水平均匀布置有吊装孔。
[0015]一种采用截水帷幕超深防渗墙接头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6](一)采用液压抓斗和双轮铣分段成槽,同时利用泥浆的护壁作用防止槽孔坍塌;
[0017](二)每幅槽段成槽后在其两侧下放接头装置,其中圆弧钢板朝向开挖槽段内侧,小方钢朝向未开挖槽段;
[0018](三)将油顶通过吊车吊起,套在所述防渗墙接头箱上,将扁担穿过扁担孔卡在油顶上,利用梢子将另一节接头箱箱体底部梢子孔以及下放接头箱接头处梢子孔相互连接,借助吊车完成接头箱下放;
[0019](四)接头箱下方到位后,借助外力将接头箱张开一定角度,使接头箱主体与槽壁紧贴;
[0020](五)接着对开完槽段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初凝后将接头箱的两扇箱体向中心收缩,同时将扁担穿过扁担孔,利用油顶上下活动接头箱;
[0021](六)开挖旁边槽段至底部,然后利用抓槽机抓斗侧板卡进所述接头箱一侧小方钢内,通过侧向拨动活动接头箱;
[0022](七)然后将钢扁担逐级插入扁担孔,通过油顶逐级顶起钢扁担将接头箱顶起,借助吊车完成接头箱的顶拔移除;
[0023](八)然后浇筑混凝土完成防渗墙的连接;
[0024](九)重复上述(一)至(八)工序完成整个防渗墙。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0026]1、本专利技术的接头箱在防渗墙施工中通过将圆弧钢板下放在混凝土待浇筑一侧,形成弧形连接而增大防渗墙连接处的接触面积,使接头处防渗效果更好,不易渗漏。同时连接机构的设置可在接头箱下放完成后使接头箱两扇箱体张开,使接头箱与槽壁接触严密,在增加接头面积的同时能有效阻止混凝土扰流,顶拔时通过油顶的侧向压力使接头箱两扇箱体向中心收缩,接头箱与槽壁分离,便于顶拔。
[0027]2、该防渗墙接头沿主体方钢布置的小方钢在成槽机作用下可实现接头箱侧向活动,减小顶拔压力,同时该防渗墙接头箱扁担孔上部经过加厚钢板加固后在顶拔过程中不易破坏,克服了防渗墙接头箱在顶拔过程中顶拔难度大,箱体结构易破坏的问题,两根扁担同时顶拔能够减少顶拔时扁担的受力大小,并能方便工人进行施工,两个梢子孔的设计同样具备该优点。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防渗墙专用接头箱正视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防渗墙专用接头箱右视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防渗墙专用接头箱俯视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钢扁担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梢子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钢扁担穿孔示意图;
[0034]图7为本专利技术防渗墙接头箱下放位置示意图;
[0035]图8为本专利技术接头箱顶侧拨示意图;
[0036]图9为本专利技术接头箱下放后张开示意图。
[0037]图中:1、主体方钢;2、圆弧钢板;3、小方钢;4、加厚钢板;5、钢扁担;6、扁担孔;7、梢子;8、梢子孔;9、扇形钢板;10、连接钢板;11、铰链;12、支撑方钢;13、接头箱接头;14、吊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39]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截水帷幕超深防渗墙接头箱,包括槽段、油顶、防渗墙接头箱以及扁担、梢子,所述防渗墙接头箱左侧圆弧钢板位于开挖槽段内侧,同时将油顶通过吊车吊起,套在所述接头箱上,通过箱体底部梢子孔以及接头处梢子孔利用梢子相互连接。
[0040]作为一种优选设计方案,所述扁担孔平面尺寸较扁担平面尺寸要稍大,方便接头箱在略微变形下扁担亦能穿过扁担孔,单面共计布置18个扁担孔。
[0041]作为一种优选设计方案,所述梢子孔平面尺寸较梢子平面尺寸要稍大,方面在拼接接头箱时梢子插入方便。
[0042]作为一种优选设计方案,所述加厚钢板尺寸较接头箱主体方钢要厚,且设置在扁担孔上部。
[0043]作为一种优选设计方案,所述支撑方钢设置在两主方钢之间,防止方钢相互靠紧。
[0044]作为一种优选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截水帷幕超深防渗墙接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箱箱体,接头箱箱体包括主体方钢(1),主体方钢(1)的一侧设置有小方钢(3),主体方钢(1)的另一侧设置有圆弧钢板(2),主体方钢(1)的表面设置有加厚钢板(4),扁担孔(6)均匀布置于主体方钢(1)内部,钢扁担(5)逐级插入扁担孔(6),接头箱箱体上端设置有接头箱接头(13),圆弧钢板(2)上设置有连接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截水帷幕超深防渗墙接头箱,其特征在于:圆弧钢板(2)紧贴接头箱主体方钢(1),圆弧钢板(2)外侧直径同单边接头箱主体方钢(1)厚度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截水帷幕超深防渗墙接头箱,其特征在于:圆弧钢板(2)上设置的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圆弧钢板(2)上的连接钢板(10),连接钢板(10)之间通过铰链(1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截水帷幕超深防渗墙接头箱,其特征在于:小方钢(3)紧贴主体方钢(1)外侧,与主体方钢(1)一致全长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截水帷幕超深防渗墙接头箱,其特征在于:加厚钢板(4)布置在除最上部扁担孔(6)外所有扁担孔(6)的上部,紧邻扁担孔(6)顶部钢板。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截水帷幕超深防渗墙接头箱,其特征在于:主体方钢(1)的末端以及接头箱接头(13)上部布置有梢子孔(8),梢子(7)将两节接头箱通过梢子孔(8)连接,接头箱主体方钢(1)末端的梢子孔(8)至接头箱主体方钢(1)下边缘的距离与接头箱接头(13)内的梢子孔(8)至接头箱主体方钢(1)上边缘的距离相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永胜张雁郭景忠王海滕庆山田增林李三川牛光亮张秋园朱宏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