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相分线单齿绝缘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62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三相分线单齿绝缘板,分为若干组三相分线单齿绝缘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每组三相分线单齿绝缘板组件均包括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两部分,每组三相分线单齿绝缘板组件中的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分别从定子铁芯轴线方向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插在一定子齿部上,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相互配合包裹住所述定子齿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得电梯曳引机用分布集中绕组采用自动绕线机进行绕线,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相分线单齿绝缘板


[0001]本技术涉及曳引机
,尤其涉及一种电梯曳引机用分布集中绕组的三相分线单齿绝缘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公知的电梯采用的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定子绕组,其绕制方式多种多样,为提高电磁性能,很多采用分布绕组,同时为了进一步节省端部铜线,减少材料和人工成本,少数公司也在采用分布集中绕组技术生产。市面上曳引机分布集中绕组技术采用手工嵌线的方式,槽内需要预先用绝缘纸包裹,之后,嵌入线模绕好的铜线,为保证顺利嵌线,端部要足够大,槽开口大,否则嵌线过程中容易磕伤铜线或磕破绝缘纸。另外铜线两个齿之间的跨线要留有较长的长度,前一个齿下好线后,第二个齿下线受第一个齿的引出线的影响,需要对多余的跨线进行绑扎处理,同一相的相带之间跨线、不同相之间的相带之间跨线都多剪断处理,剪掉多余的线,最后做焊接、绝缘、绑扎处理。
[0003]分布集中绕组技术可以降低反电势的畸变率,使反电势更加趋向正弦,有利于电机的振动噪音的降低,但手工嵌线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生产工艺并不高效,人工成本较高;
[0005]2)为方便手工下线,直槽定子槽口大会使曳引机的齿槽转矩变大,影响曳引机振动噪音性能;
[0006]3)铜线通过槽口进入槽内,排布杂乱,铜线不能紧贴齿部,引入线和引出线可能搭在一起,电压差大,匝间绝缘不良风险变大。
[0007]4)为方便嵌入,线圈端部铜线长,浪费铜,嵌入后整形比较耗费人力,且对机壳空间要求高;
[0008]5)同一相的相带之间的跨线预留较长的铜线,来进行焊接和包裹绝缘套管,且需要人力来绑扎;
[0009]6)槽口部,齿部和轭部对铜线绕无法提供有效的支撑,易垮线,不能充分利用槽空间;
[0010]7)内转子曳引机定子的槽与槽之间的跨线距离难以掌握,余出的铜线难以处理,相带之间的跨线需要剪断、焊接和绝缘包裹。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技术所要及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分布集中绕组所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电梯曳引机用分布集中绕组的三相分线单齿绝缘板,使用该三相分线单齿绝缘板可以使得电梯曳引机用分布集中绕组采用自动绕线机进行绕线,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00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三相分线单齿绝缘板,分为若干组三相分线单齿绝缘板组件,每组三相分线单齿绝缘板组件均包括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两部分,每组三相分线单齿绝缘板组件中的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分别从定子铁芯轴线方向相对
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插在一定子齿部上,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相互配合包裹住所述定子齿部。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板包括第一U形绝缘板、第二U形绝缘板和第三U形绝缘板,其中第二U形绝缘板和第三U形绝缘板对称设置一第一U形绝缘板中的第一底板平行于所述定子铁芯周长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U形绝缘板的第二U形槽的槽口和第三U形绝缘板的第三U 形槽的槽口方向相反;第二绝缘板包括第四U形绝缘板、第五U形绝缘板和第六U形绝缘板,其中第五U形绝缘板和第六U形绝缘板对称设置一第四U 形绝缘板中的第四底板平行于所述定子铁芯周长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五U形绝缘板的第五U形槽的槽口和第六U形绝缘板的第六U形槽的槽口方向相反;每一个第一绝缘板中的第二U形绝缘板与相邻那个第一绝缘板中的第三U形绝缘板以及与该第一绝缘板对应的每一个第二绝缘板中的第五U形绝缘板与该第五U形绝缘板相邻的第六U形绝缘板相互配合扣在一定子齿部上,包裹住该定子齿部;每一第一绝缘板的第二U形绝缘板中的第二底板和该第一绝缘板的第三U形绝缘板中的第三底板、该第一绝缘板的第一U形绝缘板的第一底板、对应的每一第二绝缘板的第五U形绝缘板中的第五底板和该第二绝缘板的第六U形绝缘板中的第六底板、该第二绝缘板的第四U形绝缘板的第四底板共同围成一线圈腔。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U形绝缘板还包括第二外侧板和第二内侧板,所述第二外侧板、所述第二内侧板分设在第二底板的外、内侧并围成第二U形槽;所述第三U形绝缘板还包括第三外侧板和第三内侧板,所述第三外侧板、所述第三内侧板分设在第三底板的外、内侧并围成第三U形槽;所述第五U形绝缘板还包括第五外侧板和第五内侧板,所述第五外侧板、所述第五内侧板分设在第五底板的外、内侧并围成第五U形槽;所述第六U形绝缘板还包括第六外侧板和第六内侧板,所述第六外侧板、所述第六内侧板分设在第六底板的外、内侧并围成第六U形槽;每一个第一绝缘板的第二U形绝缘板中的第二底板、第二外侧板、第二内侧板、相邻那个第一绝缘板的第三U形绝缘板中的第三底板、第三外侧板、第三内侧板以及与该第一绝缘板对应的每一个第二绝缘板的第五U形绝缘板中的第五底板、第五外侧板、第五内侧板、与该第二绝缘板相邻的第二绝缘板的第六U形绝缘板中的第六底板、第六外侧板、第六内侧板相互配合扣在一定子齿部上。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底板、第二外侧板和第二内侧板远离所述第一U形绝缘板的那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底端搭边、第二外侧端搭边和第二内侧端搭边;在所述第三底板、第三外侧板和第三内侧板远离所述第一U形绝缘板的那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底端搭边、第三外侧端搭边和第三内侧端搭边;在所述第五底板、第五外侧板和第五内侧板远离所述第四U形绝缘板的那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五底端搭边、第五外侧端搭边和第五内侧端搭边;在所述第六底板、第六外侧板和第六内侧板远离所述第四U形绝缘板的那一端分别设置有第六底端搭边、第六外侧端搭边和第六内侧端搭边;其中所述第二底端搭边、第二外侧端搭边和第二内侧端搭边分别与第五底端搭边、第五外侧端搭边和第五内侧端搭边相互搭接,所述第三底端搭边、第三外侧端搭边和第三内侧端搭边分别与第六底端搭边、第六外侧端搭边和第六内侧端搭边相互搭接。
[0016]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底端搭边、第二外侧端搭边、第二内侧端搭边和所述第三底端搭边、第三外侧端搭边、第三内侧端搭边贴紧在所述定子齿部上,第五底端搭边、第五外侧端搭边、第五内侧端搭边分别搭接第二底端搭边、第二外侧端搭
边、第二内侧端搭边上,第六底端搭边、第六外侧端搭边、第六内侧端搭边分别搭接第三底端搭边、第三外侧端搭边、第三内侧端搭边上。
[0017]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底端搭边、第二外侧端搭边、第二内侧端搭边、第五底端搭边、第五外侧端搭边、第五内侧端搭边、第三底端搭边、第三外侧端搭边、第三内侧端搭边、第六底端搭边、第六外侧端搭边和第六内侧端搭边的长度均为2~6mm;所述第二底端搭边、第二外侧端搭边、第二内侧端搭边、第五底端搭边、第五外侧端搭边、第五内侧端搭边、第三底端搭边、第三外侧端搭边、第三内侧端搭边、第六底端搭边、第六外侧端搭边、第六内侧端搭边的厚度分别为第二底板、第二内侧板、第二外侧板、第五底板、第五内侧板、第五外侧板、第三底板、第三内侧板、第三外侧板、第六底板、第六内侧板、第六外侧板厚度的0.4~0.5倍。
[0018]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三相分线单齿绝缘板,分为若干组三相分线单齿绝缘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每组三相分线单齿绝缘板组件均包括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两部分,每组三相分线单齿绝缘板组件中的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分别从定子铁芯轴线方向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插在一定子齿部上,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相互配合包裹住所述定子齿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分线单齿绝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板包括第一U形绝缘板、第二U形绝缘板和第三U形绝缘板,其中第二U形绝缘板和第三U形绝缘板对称设置一第一U形绝缘板中的第一底板平行于所述定子铁芯周长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U形绝缘板的第二U形槽的槽口和第三U形绝缘板的第三U形槽的槽口方向相反;第二绝缘板包括第四U形绝缘板、第五U形绝缘板和第六U形绝缘板,其中第五U形绝缘板和第六U形绝缘板对称设置一第四U形绝缘板中的第四底板平行于所述定子铁芯周长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五U形绝缘板的第五U形槽的槽口和第六U形绝缘板的第六U形槽的槽口方向相反;每一个第一绝缘板中的第二U形绝缘板与相邻那个第一绝缘板中的第三U形绝缘板以及与该第一绝缘板对应的每一个第二绝缘板中的第五U形绝缘板与该第五U形绝缘板相邻的第六U形绝缘板相互配合扣在一定子齿部上,包裹住该定子齿部;每一第一绝缘板的第二U形绝缘板中的第二底板和该第一绝缘板的第三U形绝缘板中的第三底板、该第一绝缘板的第一U形绝缘板的第一底板、对应的每一第二绝缘板的第五U形绝缘板中的第五底板和该第二绝缘板的第六U形绝缘板中的第六底板、该第二绝缘板的第四U形绝缘板的第四底板共同围成一线圈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相分线单齿绝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U形绝缘板还包括第二外侧板和第二内侧板,所述第二外侧板、所述第二内侧板分设在第二底板的外、内侧并围成第二U形槽;所述第三U形绝缘板还包括第三外侧板和第三内侧板,所述第三外侧板、所述第三内侧板分设在第三底板的外、内侧并围成第三U形槽;所述第五U形绝缘板还包括第五外侧板和第五内侧板,所述第五外侧板、所述第五内侧板分设在第五底板的外、内侧并围成第五U形槽;所述第六U形绝缘板还包括第六外侧板和第六内侧板,所述第六外侧板、所述第六内侧板分设在第六底板的外、内侧并围成第六U形槽;每一个第一绝缘板的第二U形绝缘板中的第二底板、第二外侧板、第二内侧板、相邻那个第一绝缘板的第三U形绝缘板中的第三底板、第三外侧板、第三内侧板以及与该第一绝缘板对应的每一个第二绝缘板的第五U形绝缘板中的第五底板、第五外侧板、第五内侧板、与该第二绝缘板相邻的第二绝缘板的第六U形绝缘板中的第六底板、第六外侧板、第六内侧板相互配合扣在一定子齿部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相分线单齿绝缘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底板、第二外侧板和第二内侧板远离所述第一U形绝缘板的那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底端搭边、第二外侧端搭边和第二内侧端搭边;在所述第三底板、第三外侧板和第三内侧板远离所述第一U形绝缘板的那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底端搭边、第三外侧端搭边和第三内侧端搭边;在所述第五底板、第五外侧板和第五内侧板远离所述第四U形绝缘板的那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五底端搭边、第五外侧端搭边和第五内侧端搭边;在所述第六底板、第六外侧板和第六内侧板远离所述第四U形绝缘板的那一端分别设置有第六底端搭边、第六外侧端搭边和第六内侧端搭边;其中所述第二底端搭边、第二外侧端搭边和第二内侧端搭边分别与第五底端搭边、第五外侧端搭边和第五内侧端搭边相互搭接,所述第三底端搭边、第三外侧端搭边和第三内侧端搭边分别与第六底端搭边、第六外侧端搭边和第六内侧端搭边相互搭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相分线单齿绝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端搭边、第二外
侧端搭边、第二内侧端搭边和所述第三底端搭边、第三外侧端搭边、第三内侧端搭边贴紧在所述定子齿部上,第五底端搭边、第五外侧端搭边、第五内侧端搭边分别搭接第二底端搭边、第二外侧端搭边、第二内侧端搭边上,第六底端搭边、第六外侧端搭边、第六内侧端搭边分别搭接第三底端搭边、第三外侧端搭边、第三内侧端搭边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相分线单齿绝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端搭边、第二外侧端搭边、第二内侧端搭边、第五底端搭边、第五外侧端搭边、第五内侧端搭边、第三底端搭边、第三外侧端搭边、第三内侧端搭边、第六底端搭边、第六外侧端搭边和第六内侧端搭边的长度均为2~6mm;所述第二底端搭边、第二外侧端搭边、第二内侧端搭边、第五底端搭边、第五外侧端搭边、第五内侧端搭边、第三底端搭边、第三外侧端搭边、第三内侧端搭边、第六底端搭边、第六外侧端搭边、第六内侧端搭边的厚度分别为第二底板、第二内侧板、第二外侧板、第五底板、第五内侧板、第五外侧板、第三底板、第三内侧板、第三外侧板、第六底板、第六内侧板、第六外侧板厚度的0.4~0.5倍。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相分线单齿绝缘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外侧板临近第二U形槽槽口的这一侧设置有第二外侧侧搭边,在所述第三外侧板临近第三U形槽槽口的这一侧设置有第三外侧侧搭边;在所述第五外侧板临近所述第五U形槽槽口的这一侧设置有第五外侧侧搭边;在第六外侧板临近所述第六U形槽槽口的这一侧设置有第六外侧侧搭边;每一个第一绝缘板的第二U形绝缘板中的第二外侧侧搭边与相邻那个第一绝缘板的第三U形绝缘板中的第三外侧侧搭边相互搭接,每一个第二绝缘板的第五U形绝缘板中的第五外侧侧搭边与相邻那个第二绝缘板的第六U形绝缘板中的第六外侧侧搭边相互搭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相分线单齿绝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侧侧搭边、第三外侧侧搭边、第五外侧侧搭边、第六内外侧侧搭边的宽度为2~6mm,厚度分别为第二外侧板、第三外侧板、第五外侧板、第六外侧板的厚度为0.4~0.5倍。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相分线单齿绝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侧侧搭边和第五外侧侧搭边贴紧所述定子齿部,所述第三外侧侧搭边、第六外侧侧搭边分别搭接在所述第二外侧侧搭边和第五外侧侧搭边上。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相分线单齿绝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侧板、第三外侧板、第五外侧板、第六外侧板的宽度分别大于所述第二内侧板、第三内侧板、第五内侧板、第六内侧板的宽度;所述第二内侧板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五内侧板的宽度;所述第二外侧板与所述第二外侧侧搭边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五外侧板与所述第五外侧侧搭边的宽度之和;所述第三内侧板的宽度等于所述第六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新刚
申请(专利权)人: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