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底座,其上间隔排列设有数个端子槽,该端子槽设有相对的第一壁及第二壁;及数个端子,其设于该底座的数个端子槽,其设有一固定部、一弹性臂、及一连接部,该固定部与端子槽的第一壁迫紧定位,该弹性臂可上下弹动且设有一连接端及一自由端,该弹性臂的连接端连接于固定部上端,该弹性臂向上倾斜延伸,该弹性臂接近自由端设有一接点,该连接部连接于固定部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较佳接触弹性且加工简易。(*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晶片(如CPU)的底面形成有数个间隔排列的接点,而连接该型式晶片的电连接器是利用一下压力将晶片固定于一座体上,藉以使晶片的接点与排列于座体的端子槽内的端子弹性接触而确保电连接。请参阅图1、图2、及图3,为一种习知连接晶片的电连接器,其是设有:一座体10,其上排列设有数个端子槽11;及数个端子20,其是设置于该座体的端子槽11,其设有一固定部21、一弹性臂22、及一连接部23,该固定部21是与端子槽11迫紧固定,该弹性臂22是一体设有一辅助弹臂28及一主弹臂24,该辅助弹臂28一侧连接于固定部21下端一侧并弯折而与固定部21叠合,该主弹臂24是呈向上斜向伸至隔壁端子槽上方,其下段25和上段26错开且接近末端设有一凸出的接点27。当晶片90置于座体10上时,晶片90的每一接点91是接触该每一端子20的接点27;请参阅图4,当晶片90受力下压时,各端子20藉由弹性臂22的弹性而缩收,此时接点27即弹性抵紧该接点91而达到电连接效果。习知构造有以下缺点:1.弹性臂22的辅助弹臂23是侧边连接于固定部21下段一侧,辅助弹臂23经弯折而与固定部21叠合,如此端子展开时其板面宽度为固定部21加上弹性臂22的两宽度和,而该两宽度和已超过一端子槽的宽度,如此-->端子在制造上即无法依端子槽的间距制成连续排列的端子,其仅能如图1所示制成跳一槽排列,如此端子在制造上不仅较为费料,且在组装上较为费工(座体上一排端子槽需分二次组装插入端子,无法一次整排插入端子)。2.端子的弹性臂22的辅助弹臂23因是侧向连接于固定部21一侧,如此端子受力向下弹动时,其左右侧受力不平均会产生偏动而不平顺。3.端子的主弹臂24由于加长延伸至隔臂端子槽11,为了避免两端子相互干涉,故其下段25和上段26左右错开,如此该主弹臂24的整体板面需设计成较窄,无法采用较宽板面,故主弹臂24会较为不稳定。4.在制造上较为不易,由于端子槽11已经很小,主弹臂24的下段25和上段26又需左右错开,如此该主弹臂24并非正中设于端子槽11,等于仅是利用端子槽11一半的空间来配置下段25和上段26,故显然在制造上甚为不易,制造上若控制不精准则容易造成下段25和上段26相互碰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端子在制造上可依端子槽的间距制成连续端子,使得座体上一排端子槽仅需一次组装即可,以达到端子制造上较为省料且组装较为省工;且其端子受力向下弹动时,弹性臂的板面两侧受力平均而能稳定的上下弹动;端子的弹性臂延伸至隔壁端子槽,而其整体板面在端子槽的中心,不需上、下段左右错开,可达到制造上的简便。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底座,其上间隔排列设有数个端子槽,该端子槽设有相对的第一-->壁及第二壁;及数个端子,其设于该底座的数个端子槽,该端子设有一固定部、一可上下弹动的弹性臂、及一连接部,该固定部与端子槽的第一壁迫紧定位,该弹性臂设有一连接端及一自由端,该弹性臂的连接端连接于固定部上端,该弹性臂向上倾斜延伸,该弹性臂接近自由端设有一接点,该连接部连接于固定部下端。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固定部弯曲成U形状,其另一面抵紧于端子槽的第二壁,而该连接部是自该固定部的板面突出,且该固定部形成一开孔。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接脚部是呈圆弧状并连接于一基准板,该基准板连接于固定部下端。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连接部连接一锡球。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弹性臂包括有一自该连接端延伸至接近第二壁的辅助弹臂及自该辅助弹臂延伸至该自由端的主弹臂,该自由端经过固定部及第一壁至隔壁的端子槽上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上端设有两侧边而中间形成一凹口,该端子的弹性臂的主弹臂穿过该凹口,而该两侧边限制该主弹臂。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上端设有放置一晶片的放置区,该数个端子的接点是凸出该端子槽至该放置区;且更进一步设有一上盖,该上盖后端枢接于底座的后端,该上盖前端设有呈横向并向前凸出的凸片,该上盖盖合于底座下压该晶片;及一摇杆,其设有相互呈垂直的第一杆及第二杆,该第二杆枢接于底座的前端且其弯曲形成一凸杆,该凸杆压制该上盖的凸片。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括一金属的外座及一塑料-->的内座,该内座套合于该外座内,该数个端子槽及放置区设于该内座上,该摇杆及上盖分别枢接于该外座的前、后端。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上端设有放置一晶片的放置区,数个端子的接点是凸出该端子槽至该放置区;且更进一步设有一上盖,该上盖后端枢接于底座的后端,该上盖前端设有一卡扣部,该底座的前端设一卡扣弹臂,该卡扣弹臂上设有一卡扣部;该上盖盖合于底座下压该晶片,且上盖的卡扣部扣合于该底座的卡扣弹臂上的卡扣部。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包括有一金属的外座及一塑料的内座,该内座套合于该外座内,该数个端子槽及放置区设于该内座上,该上盖枢接于该外座的后端。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弹性臂的自由端经过第二壁至隔壁的端子槽上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每一端子槽的上缘设有一缺口相通至隔壁的端子槽,该端子的弹性臂的上段经由该缺口至隔壁的端子槽上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弹性臂的下段呈一倾面且上段呈一较下段为倾斜的倾面。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弹性臂的下段呈一宽板且上段呈一较该宽板为窄的窄板,该宽板设有一开孔,该窄板延伸到隔壁端子槽并上下对应到该端子槽内端子的宽板的开孔而让开不接触该具有开孔的宽板。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并参考图式当可更加明白,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习知电连接器的端子立体图。-->图2是习知电连接器的俯视图。图3是习知电连接器与晶片的第一使用状态图。图4是习知电连接器与晶片的第二使用状态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7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图9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侧视剖面图。图10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端子与内座的立体图。图11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端子立体图。图12是本技术较二佳实施例的端子与内座的俯视图。图13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端子立体图。图14是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端子立体图。图15是本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端子立体图。图16是本技术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端子立体图。图17是本技术第七较佳实施例的端子立体图。图18是本技术第八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9是本技术第八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20是本技术第九较佳实施例的端子立体图。图21是本技术第九较佳实施例的端子与内座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5、图6、图7、图8及图9,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是包括有:一底座、数个端子60、一上盖70、及一摇杆80,其中:该底座包括有一金属的外座30及一塑料的内座40;该外座30设有-->一底面31及两侧壁32,该底面31的中央内形成一透空区33,另其前端设有第一枢接部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 一底座,其上间隔排列设有数个端子槽,该端子槽设有相对的第一壁及第二壁;及 数个端子,其设于该底座的数个端子槽,该端子设有一固定部、一可上下弹动的弹性臂、及一连接部,该固定部与端子槽的第一壁迫紧定位,该弹性臂设有一连接端及一自由端,该弹性臂的连接端连接于固定部上端,该弹性臂向上倾斜延伸,该弹性臂接近自由端设有一接点,该连接部连接于固定部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底座,其上间隔排列设有数个端子槽,该端子槽设有相对的第一壁及第二壁;及数个端子,其设于该底座的数个端子槽,该端子设有一固定部、一可上下弹动的弹性臂、及一连接部,该固定部与端子槽的第一壁迫紧定位,该弹性臂设有一连接端及一自由端,该弹性臂的连接端连接于固定部上端,该弹性臂向上倾斜延伸,该弹性臂接近自由端设有一接点,该连接部连接于固定部下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固定部弯曲成U形状,其另一面抵紧于端子槽的第二壁,而该连接部是自该固定部的板面突出,且该固定部形成一开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接脚部是呈圆弧状并连接于一基准板,该基准板连接于固定部下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连接部连接一锡球。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弹性臂包括有一自该连接端延伸至接近第二壁的辅助弹臂及自该辅助弹臂延伸至该自由端的主弹臂,该自由端经过固定部及第一壁至隔壁的端子槽上方。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上端设有两侧边而中间形成一凹口,该端子的弹性臂的主弹臂穿过该凹口,而该两侧边限制该主弹臂。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上端设有放置一晶片的放置区,该数个端子的接点是凸出该端子槽至该放置区;-->且更进一步设有一上盖,该上盖后端枢接于底座的后端,该上盖前端设有呈横向并向前凸出的凸片,该上盖盖合于底座下压该晶片;及一摇杆,其设有相互呈垂直的第一杆及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周旋,
申请(专利权)人:拓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