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第一座体,其设有若干端子及一容置区,该若干端子设有接板部,藉以连接于印刷电路板;一第二座体,其设有若干端子,该第二座体设于第一座体的容置区,该若干端子设有接板部,藉以连接于印刷电路板;及一正位构造,其设于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令第二座体设置于第一座体之容置区时仅能上下浮动。藉由以上构造,第一、二座体可相互上下浮动,藉以使两者的若干端子易于调整成共面。(*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专利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具有上下浮动之调整效果,以令端子之接板部容易达到共面效果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电连接器已广泛使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为了携带方便电子产品普遍朝轻薄短小发展,因此电连接器愈来愈精密,或者将数种电连接器设计结合成一体,藉以达到节省体积之效果且组装上亦较为方便省工。然而当数种电连接器结合成一体时,端子数量变得非常多,为了使各端子之接板部能有一致性,在制造上则需有甚高的精密度,如此则必然使制造成本提高,当端子为水平式之接板部时,此种组合式电连接器要使众多端子的接板部皆能有一致性平整度的需求则更为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可实现若干端子之接板部具有极佳的共面效果。本技术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可实现充分利用剩余空间,将多种电连接器组合一起。本技术之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可使制造上容易加工,大幅降低制造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第一座体,其设有若干端子及一容置区,该若干端子设有接板部,藉以连接于印刷电路板;一第二座体,其设有若干端子,该第二座体设于第一座体之容置区,该若干端子设有接板部,藉以连接于印刷电路板;及一正位构造,其设于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令第二座体设置于第一座体之容置区时仅能上下浮动。-->藉由以上构造,第一、二座体可相互上下浮动,藉以使两者之若干端子易于调整成共面。附图描述本技术之上述及其它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施例之详细说明中并参考图式当可更加明白,其中:图1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之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前视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之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7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9是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之前视图。图10是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之使用状态图。标号说明第一座体10 端子12 连接部13延伸部14 侧臂15 容置区16接板部18 扣板件19 电路板24第二座体25 端子27 接板部28凹槽41 凸块42 弹性卡勾43第一座体51 第二座体52 上盖53第一端子54 第二接子55 延伸部56容置区57 凸缘60 接板部58接板部59 第三端子62 第四接子65接板部63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及图5,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包括有:第一座体10、第二座体25及正位构造,其中:第一座体10上设有若干端子12,该第一座体10设有一连接部13,该连接部13两侧设有延伸部14及侧臂15,该连接部13和两侧臂15围成一容置区16,该端子12设有水平状之接板部18藉以连接于印刷电路板24。第二座体25上设有若干端子27,该第二座体26设于第一座体10之容置区16,该若干端子27设有水平状之接板部28藉以连接于印刷电路板24。正位构造设于第一座体10和第二座体25,令第二座体25设置于第一座体10之容置区16时前后左右定位而仅能上下浮动,该正位构造包括有:一凹槽41,设于第一座体两侧之延伸部14内缘;一凸块42,设于第二座体25之两侧缘;该第二座体之凸块42与第一座体之凹槽41卡定,使两者前后左右卡定仅能上下浮动,及一弹性卡勾43,该弹性卡勾设于第一座体两侧之延伸部14内缘并可勾合于第二座体26,令第一座体10与第二座体25组合后即可扣合而实现更为确实的定位效果。藉由以上构造,在组合时该第二座体25两侧之凸块42对准第一座体10之凹槽41后再由上而下置入第一座体10之容置区16,此时该第一座体两侧之延伸部14内缘的弹性卡勾43即扣卡于第二座体25上。本技术可归纳以下优点,即:虽然第一、二座体10、25组合后的端子数量更多,然因该第一、二座体10、25可相互上下浮动,故可藉以相互上下调整,达到两座体上之端子之接板部易于形成共面,如此与印刷电路板方能有较佳的焊接效果。由于第一座体10两侧设有侧臂15而使两侧臂间形成一甚大的空间(容置区16),在此空间设置第二座体25,可充分善用该剩余空间,该第一座体10之连接部13高于第二座体25之高度(参见图4),故不会因第二座体25在前端而受阻碍。-->由于第一、二座体10、25可相互上下浮动,纵使两座体的尺寸略有误差,然藉由相互的浮动调整,组装后两者之端子的接板部易于达到共面需求,如此在制造上的精密度要求可降低,达到加工容易及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另外第一、二座体10、25组装正位后可一次排列于印刷电路板上,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请参阅图6,该图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其中电连接器包括有:第一座体10、第二座体25及正位构造,其中该第一座体10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大致相同,而该第二座体25为另一型式,为各种记忆卡的共享座,其上设有若干端子12;该正位机构设于第一座体10和第二座体25,令第二座体25设置于第一座体10之容置区16时前后左右定位而仅能上下浮动,该正位构造包括有:一凹槽41,设于第二座体25两侧缘;一凸块42,设于第一座体10两侧之延伸部14内缘;该第一座体10之凸块42与第二座体之凹槽41卡定,使两者前后左右卡定仅能上下浮动;及一弹性卡勾43,该弹性卡勾设于第一座体10两侧之延伸部14内缘,并可勾合于第二座体25,令第一座体10与第二座体25组合后即可扣合而有更为确实的定位效果。图7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其中电连接器包括有:第一座体10、第二座体25及一正位构造,其中该第一座体10与第二实施例的构造大致相同,差别在于其两侧臂15与两侧之延伸部14一体成型,且其四周各设有一扣板件19;该第二座体25与第二实施例之构造大致相同;该正位机构设于第一座体10和第二座体25,令第二座体25设置于第一座体10之容置区16时前后左右定位而仅能上下浮动,该正位构造包括有:一长形的凹槽41,设于第一座体10两侧之延伸部14内缘;若干凸块42,设于第二座体25之两侧缘;该第二座体25之凸块42与第一座体10之凹槽41卡定,使两者前后左右卡定仅能上下浮动。上述实施例皆是以两个不同型态的连接器组合成一具有多个使用用途的连接器,然而本技术构造运用在一电连接器上,亦可实现多数-->端子的接板部易于共面的效果,图8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该电连接器包括有:第一座体51、第二座体52、一上盖53及一正位构造,其中:该第一座体51上设有一排第一端子54及一排第二接子55,其两侧设有延伸部56,两延伸部56间形成一容置区57,且于前后端下缘各设有一向内的凸缘60,该第一端子54设有水平的接板部58,第二端子55设有水平的接板部59。该第二座体52设置于第一座体51之容置区,其上设有一排第三端子62及一排第四接子65,该第三端子62设有水平的接板部63,第四端子65亦设有水平的接板部。该正位机构设于第一座体51和第二座体52,令第二座体25设置于第一座体10之容置区57时前后左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座体,其设有若干端子及一容置区,该若干端子设有接板部,藉以连接于印刷电路板;一第二座体,其设有若干端子,该第二座体设于第一座体的容置区,该若干端子设有接板部,藉以连接于印刷电路板;及一正位构造,其设于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令第二座体设置于第一座体的容置区时仅能上下浮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座体,其设有若干端子及一容置区,该若干端子设有接板部,藉以连接于印刷电路板;一第二座体,其设有若干端子,该第二座体设于第一座体的容置区,该若干端子设有接板部,藉以连接于印刷电路板;及一正位构造,其设于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令第二座体设置于第一座体的容置区时仅能上下浮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正位构造包括:一设于第一座体的凸块;及一设于第二座体的凹槽,该第二座体的凹槽与第一座体的凸块卡定,两者仅能上下浮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正位构造更于第一座体设有弹性卡勾,可勾合于第二座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座体的连接部两侧设有延伸部及侧臂,该连接部和两侧臂形成该容置区。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正位构造包括:一设于第一座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周旋,
申请(专利权)人:蔡周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