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瑞忠专利>正文

一种可180度旋转的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157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可180度旋转的插头,其主要由一轴接座、一底座、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所组合而成,其藉由上壳体、下壳体两侧所设的耳弧,组合后形成一中空轴孔,并令该耳弧轴接轴接座,使轴接处的电源导线可被予以隐藏,并与轴接座可活动轴接,使整个插头可依环境需求180度旋转调整,以贴近插座表面或与插座平行,进而可间接减少空间的占用,达到高安全性、较广调整性及减少空间占用的目的。(*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180度旋转的插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头,尤其是指一种可依环境需求而180度旋转,而具较广调整性以减少空间占用,且于旋转时电源导线不外露,具有高安全性及较广调整性的插头结构。
技术介绍
台湾专利公告第464104号公开了一种插头结构,其主要构成是由一夹臂夹轴插头,然而,当使用于三级插头时(即含有接地端子),往往使得该插头变大或变长。上述插头结构虽已见可活动的空间,然因其以外包式,也即夹臂夹轴插头,因而使得插头受到壳体的限制,导致插头旋转角度被局限在120度,无法完全贴近插座表面或与插座平行;再者,也因其为外包式,使得该插头结构旋转时,插头体会间接使壳体与插头间的其中一导线会被拉出于插头外,因而造成导线暴露在外,久而久之一旦氧化破皮,而该插头又常是用手握持之处,其所产生的危险是可想而知。另外,上述插头结构因旋转角度被局限在120度左右,因而也难以真正达到减少空间占用的效果,反而容易因导线无法贴齐墙壁,围成耳口,使得使用者在行走时,极易踢到该导线所围成的耳口口径,将插头扯落,造成电力中断,进而导致使用的电器产品寿命缩短或发生电脑资料流失等缺陷;再加上,该插头结构旋转时,也极易因上述所述外包式造成导线暴露在外,时间一久更可能使导线外部的绝缘体破损,若附近环境又潮湿的话,更容易造成他人触电的危安事件,而常常为人所诟病。-->因此,如何将上述缺陷加以摒除,即为本技术设计人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之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180度旋转的插头,其可依环境需求使整个插头本体180度旋转而具较广的调整性,可以贴近插座表面或与插座平行,进而可间接减少空间占用。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180度旋转的插头,其为一种内包式插头结构,藉由上壳体、下壳体包覆于电源导线外部,使插头旋转时该电源导线可被隐藏在内,因而可避免危险的产生。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180度旋转的插头,该插头具有一轴接座、一底座、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其中:所述轴接座,中央位置设有一沟槽,该沟槽两侧挖设有一轴接口;所述底座,其置设于所述轴接座下方;所述上壳体,其于一端延伸一中空轴臂,并于另一端两侧设有一耳弧;所述下壳体,其可与该上壳体叠跨成一中空空间,其一端设有一中空轴臂。本技术的特点和优点是:本技术提出的减少空间占用可180度旋转的插头,其主要藉由上壳体、下壳体与插头本体相结合,使上壳体、下壳体一端所设的耳弧,形成一内呈中空的套筒,并与轴接座的轴接口活动轴接,使整个插头本体可依环境需求180度旋转而具较广的调整性,可以贴近插座表面或与插座平行,进而可间接减少空间的占用,同时减少导线所围成的耳口口径,以排除使用者踢入,并利用内包式将上壳体、下壳体及护体包覆于电源导线外部,使插头旋转时该轴接座与上下壳体间的电源导线可被隐藏,即可避免危险的产生,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不仅节省空间,还可达到高安全性及便利性的目的,能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极具产业上的利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源导线穿设轴接口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的电源导线穿设后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底座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的卡置平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导线本体    11、电源导线    12、端子        13、端子14、导线端     2、轴接座       21、沟槽        22、轴接口3、底座        31、端子透孔    32、电极片透孔  4、上壳体41、耳弧       42、中空轴臂    5、下壳体       51、耳弧52、中空轴臂   6、护体         7、插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查员方便简捷了解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能够更为显现,兹将本技术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的减少空间占用可180度旋转的插头,其主要由一轴接座2、一底座3、一上壳体4及一下壳体5所组合而成;轴接座2,中央位置设有一沟槽21,供上壳体4及下壳体5旋转其轴臂42、52穿伸后,于该槽沟21内产生可活动的空间,又该沟槽21两侧中央挖设有一轴接口22,供上壳体4、下壳体5其一端设的耳弧41、51可被置入轴接,并止抵于轴接口22内,以避免上壳体与下壳体脱落(请参阅图4A所示);底座3,其置设于轴接座2下方,该底座3设有数透孔31、32,供端-->子12、13穿设;上壳体4,其一端延伸一中空轴臂42,并于另一端两侧设有耳弧41,其可与下壳体5叠跨成一中空空间,供导线本体容置;下壳体5,与上壳体4相对应,该下壳体一端延伸一中空轴臂52,并于另一端两侧设有耳弧51,其置设于上壳体4下方。请参阅图2所示,其先藉由上壳体4、下壳体5其中空轴臂42、52上下相对应叠跨成一中空空间,供导线本体1容置,使轴接处的电源导线11可被予以隐藏;该上壳体4、下壳体5另一端所设的耳弧41、耳弧51,组合后形成一内呈中空的轴孔,供导线本体1与端子12、13衔接的导线端14可被导引穿出于轴孔两侧;该上、下壳体4、5与电源导线11可经由轴接口22下方穿出,并利用耳弧41、耳弧51轴接于轴接座2其轴接口22内侧(如图4A所示),使耳弧41、耳弧51内呈中空的轴孔与轴接座2的轴接口22可活动轴接,而可做180度旋转,并与插座7平行,以减少空间的占用,同时使轴接座2与上、下壳体4、5间的电源导线11可被予以隐藏而不外露,以增加美感及提高安全性(其轴接后的情形,请参阅图2A所示)。请参阅图3所示,该底座3嵌设于轴接座2下方,并使端子12、13穿设底座3所设的透孔31、32。请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亦可于导线本体1一端包覆护体6,该护体6使上壳体4、下壳体5可被更紧密地结合。请参阅图5所示,当本技术在实施操作时,即可依环境需求而令使用者可自行180度旋转调整,以减少空间的占用,同时减少导线所围成的耳口口径,以避免使用者行走时踢入,不慎触碰踢到耳口而造成插头被扯落的困扰,达到可提高安全性及便利性目的。综上所述,本技术与公知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可依环境需求180度旋转,减少空间的占用。2、减少导线所围成的耳口口径。-->3、旋转时轴接座与上、下壳体间的电源导线可被予以隐藏,安全性高。4、具方便性及实用性。5、具产业上利用价值。虽然本技术已以具体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涵盖之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180度旋转的插头,其特征在于:该插头具有一轴接座、一底座、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其中:所述轴接座,中央位置设有一沟槽,该沟槽两侧挖设有一轴接口;所述底座,其置设于所述轴接座下方;所述上壳体,其于一端延伸一中空轴 臂,并于另一端两侧设有一耳弧;所述下壳体,其可与该上壳体叠跨成一中空空间,其一端设有一中空轴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180度旋转的插头,其特征在于:该插头具有一轴接座、一底座、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其中:所述轴接座,中央位置设有一沟槽,该沟槽两侧挖设有一轴接口;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瑞忠
申请(专利权)人:廖瑞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