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拉耳鞋口的舒适鞋,包含界定出穿着空间并具有斜向顶开口端缘的鞋状内套、包括袜身部、穿套部与环状车缝部的外袜体、接着层及固设于袜身部的鞋底。斜向顶开口端缘由前朝后倾斜而呈前高后低状,穿着空间形成由斜向顶开口端缘所围绕出的入套开口。穿套部在上下方向上高于斜向顶开口端缘,并界定出与穿着空间连通的穿套鞋口,穿套部具有前拉耳、后拉耳及两个连接于前拉耳与后拉耳之间的侧带,环状车缝部朝下延伸至鞋状内套的穿着空间内,并固定于鞋状内套的内表面,环状车缝部的底缘在上下方向低于斜向顶开口端缘。接着层固接于鞋状内套与袜身部之间。利用穿套部的前拉耳与后拉耳配合鞋状内套,可改善穿脱鞋的方便性和穿着舒适性、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拉耳鞋口的舒适鞋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鞋子,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拉耳鞋口的舒适鞋。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2、3所示,现有一种袜鞋包括一内套1、一穿套并固定于该内套1上的鞋面2、一收口束圈3,及一固定于该鞋面2底部的鞋底4。该内套1具有一顶开口端部101,并界定出一穿着空间102,该穿着空间102形成一由该顶开口端部101所围绕出的入套开口103,该鞋面2具有一对应于该顶开口端部101并与该顶开口端部101等高的顶开口端部201,该收口束圈3围绕地固设于所述顶开口端部101、201,以将所述顶开口端部101、201收口。
[0003]如图3、4所示,由于此种袜鞋为了维持使用者穿着时的稳定性,以避免使用者的脚后跟从鞋子中滑脱出来,因此,此种袜鞋并无法将该内套1的顶开口端部101在使用者的脚踝高度上降得太低,以免该入套开口103的一开口宽度W变得过大,如此一来,由于该入套开口103的开口宽度W实际上较一般鞋子来得小,而且,该内套1本身具有一定的结构韧性,使用者在穿鞋时并无法将该入套开口103大幅度地拉开,因此,使用者在穿鞋时,其足部经由该入套开口103穿入该内套1的穿着空间102的入鞋角度是相当有限的,一开始顶多只能将不到二分之一的足部穿入该穿着空间102内,而且,使用者在费了一番功夫将脚掌由该入套开口103穿入该内套1的穿着空间102内之后,使用者更需用力地朝上提拉此种袜鞋的后跟处,才能顺利地将足部完全穿入该内套1的穿着空间102内,凡此种种,造成此种袜鞋在穿着时并不方便。
[0004]此外,为了避免该入套开口103的开口宽度W过小,对穿鞋造成阻碍,因此,此种袜鞋也无法将该内套1的顶开口端部101在使用者的脚踝高度上提升得太高,造成此种袜鞋对使用者的脚踝的包覆性不佳,影响穿着时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先前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具有拉耳鞋口的舒适鞋。
[0006]于是,本技术具有拉耳鞋口的舒适鞋,包含鞋状内套、外袜体、接着层,及鞋底。
[0007]所述鞋状内套界定出顶端呈开放状且底端呈封闭状的穿着空间,并具有斜向顶开口端缘,所述斜向顶开口端缘由前朝后倾斜,而呈前高后低状,所述穿着空间形成由所述斜向顶开口端缘所围绕出的入套开口。
[0008]所述外袜体包括对应于所述鞋状内套并套设于所述鞋状内套上的袜身部、从所述袜身部朝上延伸出的穿套部,及从所述穿套部朝下延伸出的环状车缝部,所述穿套部在上下方向上高于所述斜向顶开口端缘,并界定出与所述穿着空间连通的穿套鞋口,所述穿套部具有前拉耳、相对于所述前拉耳的后拉耳,及两个连接于所述前拉耳与所述后拉耳之间的侧带,所述前拉耳具有前主体部,及两个分别从所述前主体部左、右两侧延伸出的前翼
部,所述后拉耳具有对应于所述前主体部的后主体部,及两个分别从所述后主体部左、右两侧延伸出并分别对应于所述前翼部的后翼部,所述前主体部的顶缘在所述上下方向上高于所述后主体部的顶缘,所述前翼部的顶缘朝后并朝下倾斜,所述后翼部的顶缘朝前并朝下倾斜,所述侧带分别连接于所述前翼部与所述后翼部之间,所述环状车缝部朝下延伸至所述鞋状内套的穿着空间内,并固定于所述鞋状内套的内表面,所述环状车缝部的底缘在所述上下方向低于所述斜向顶开口端缘。
[0009]所述接着层固接于所述鞋状内套与所述袜身部之间。
[0010]所述鞋底固设于所述袜身部。
[0011]本技术具有拉耳鞋口的舒适鞋,所述外袜体反折形成所述穿套部与所述环状车缝部。
[0012]本技术具有拉耳鞋口的舒适鞋,所述鞋状内套包括里布层、表布层,及固接于所述里布层与所述表布层之间的泡绵层,所述环状车缝部是车缝固定于所述里布层。
[0013]本技术具有拉耳鞋口的舒适鞋,还包含束紧单元,所述束紧单元包括与所述鞋底连接的第一束紧饰片、与所述鞋底连接的第二束紧饰片,及至少一连接于所述第一束紧饰片与所述第二束紧饰片之间的束紧带。
[0014]本技术具有拉耳鞋口的舒适鞋,所述第一束紧饰片具有服贴于所述外袜体的袜身部的第一主片体、从所述第一主片体朝后延伸出的第一带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带体的第一结合件,所述第二束紧饰片具有服贴于所述外袜体的袜身部的第二主片体、从所述第二主片体朝后延伸出的第二带体,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带体的第二结合件,所述第一主片体与所述第二主片体设置于所述外袜体的袜身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带体绕过所述后拉耳的后侧至使所述第二结合件能拆卸地黏扣于所述第一结合件。
[0015]本技术具有拉耳鞋口的舒适鞋,所述第一结合件与所述第二结合件是一种魔术贴。
[0016]本技术具有拉耳鞋口的舒适鞋,所述第一主片体具有与所述鞋底连接的第一底端部,及与所述束紧带连接的第一顶端部,所述第二主片体具有与所述鞋底连接的第二底端部,及与所述束紧带连接的第二顶端部。
[0017]本技术具有拉耳鞋口的舒适鞋,所述束紧带是一种鞋带,所述第一主片体的第一顶端部形成有数个间隔设置的第一鞋带穿孔,所述第二主片体的第二顶端部形成有数个间隔设置的第二鞋带穿孔,所述束紧带能拆卸地穿设于所述第一主片体的第一鞋带穿孔与所述第二主片体的第二鞋带穿孔。
[0018]本技术具有拉耳鞋口的舒适鞋,所述外袜体是一种编织袜。
[0019]本技术具有拉耳鞋口的舒适鞋,在所述前拉耳与所述后拉耳未被相对拉开的未拉开状态下,所述外袜体的穿套部的穿套鞋口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鞋状内套的穿着空间的入套开口的开口宽度,在所述前拉耳与所述后拉耳被相对拉开的拉开状态下,所述穿套鞋口的开口宽度大于所述入套开口的开口宽度。
[0020]本技术的功效在于:本技术利用所述外袜体的穿套部的前拉耳与后拉耳配合所述鞋状内套的设计,可降低所述鞋状内套的斜向顶开口端缘在使用者的脚踝高度上的所在高度,而有效加大所述鞋状内套的入套开口的开口宽度,而且,使用者在穿着时可相对拉开所述前拉耳与后拉耳,使所述穿套部的穿套鞋口的开口宽度进一步扩大到大于所述
鞋状内套的入套开口的开口宽度,而有效增加入鞋角度,可更方便于使用者穿鞋或脱鞋。此外,本技术可通过所述前拉耳与所述后拉耳将所述鞋状内套的斜向顶开口端缘在使用者的脚踝高度上所降低的高度回补回来,如此,本技术在兼具穿脱方便性的情形下,除了可通过所述前拉耳与所述后拉耳去包覆使用者的脚踝,而改善使用者在穿着时的舒适性之外,更可通过所述后拉耳的阻挡,而避免使用者的脚后跟轻易地从所述鞋状内套中滑脱出来,以维持使用者在穿着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现有一种袜鞋的立体外观图;
[0022]图2是该袜鞋的分解立体图;
[0023]图3是该袜鞋的组合剖视图;
[0024]图4是一类似于图3的视图,说明使用者将足部穿入该袜鞋内;
[0025]图5是本技术具有拉耳鞋口的舒适鞋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0026]图6是该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拉耳鞋口的舒适鞋,包含鞋状内套、外袜体、接着层,及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状内套,界定出顶端呈开放状且底端呈封闭状的穿着空间,并具有斜向顶开口端缘,所述斜向顶开口端缘由前朝后倾斜,而呈前高后低状,所述穿着空间形成由所述斜向顶开口端缘所围绕出的入套开口;所述外袜体,包括对应于所述鞋状内套并套设于所述鞋状内套上的袜身部、从所述袜身部朝上延伸出的穿套部,及从所述穿套部朝下延伸出的环状车缝部,所述穿套部在上下方向上高于所述斜向顶开口端缘,并界定出与所述穿着空间连通的穿套鞋口,所述穿套部具有前拉耳、相对于所述前拉耳的后拉耳,及两个连接于所述前拉耳与所述后拉耳之间的侧带,所述前拉耳具有前主体部,及两个分别从所述前主体部左、右两侧延伸出的前翼部,所述后拉耳具有对应于所述前主体部的后主体部,及两个分别从所述后主体部左、右两侧延伸出并分别对应于所述前翼部的后翼部,所述前主体部的顶缘在所述上下方向上高于所述后主体部的顶缘,所述前翼部的顶缘朝后并朝下倾斜,所述后翼部的顶缘朝前并朝下倾斜,所述侧带分别连接于所述前翼部与所述后翼部之间,所述环状车缝部朝下延伸至所述鞋状内套的穿着空间内,并固定于所述鞋状内套的内表面,所述环状车缝部的底缘在所述上下方向低于所述斜向顶开口端缘;所述接着层,固接于所述鞋状内套与所述袜身部之间;及所述鞋底,固设于所述袜身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拉耳鞋口的舒适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袜体反折形成所述穿套部与所述环状车缝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拉耳鞋口的舒适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状内套包括里布层、表布层,及固接于所述里布层与所述表布层之间的泡绵层,所述环状车缝部是车缝固定于所述里布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拉耳鞋口的舒适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拉耳鞋口的舒适鞋还包含束紧单元,所述束紧单元包括与所述鞋底连接的第一束紧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中豪,张佳颖,
申请(专利权)人:张中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