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致变色膜层压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9704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45
提供了一种光致变色膜层压体,其包括(a)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反的第二表面的第一聚合物膜层;和(b)在所述第一聚合物膜层(a)的所述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并与其直接接触的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由以下项的组合物形成:数均分子量大于或等于30,000g/mol的热塑性多元醇;聚(酸酐);和光致变色材料。基于存在于所述热塑性多元醇(i)和所述聚(酸酐)(ii)中的固体的总组合重量,所述热塑性多元醇(i)在所述组合物中的存在量大于或等于60重量%。还提供了一种用所述光致变色膜层压体制备的光学制品。一种用所述光致变色膜层压体制备的光学制品。一种用所述光致变色膜层压体制备的光学制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致变色膜层压体


[000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致变色膜层压体,其包括聚合物膜层和在所述聚合物膜层上的光致变色粘合剂层。光致变色膜层压体特别适合作为光学制品中的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光致变色制品一直是许多研究和开发的重点。特别地,塑料光致变色透明体由于其许多潜在用途而受到关注,包括例如处方镜片、非处方镜片、运动护目镜、面罩、护目镜和窗。对于眼科光致变色镜片,优选塑料材料,因为它们重量轻且耐冲击。
[0003]塑料光致变色眼科镜片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一种方法包括在镜片材料在模具内聚合之前将光致变色染料混合到本体镜片材料中。这种方法被称为光致变色染料的“整体”结合。然而,许多典型的塑料镜片材料(如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没有提供一种基质,使光致变色染料在暴露于光化辐射时能够快速从第一无色状态转变为第二种着色状态;并且然后在没有光化辐射的情况下迅速从第二种着色状态恢复到第一无色状态。与整体方法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镜片厚度的变化会导致第二着色状态下的不均匀暗度。
[0004]另一种方法是将光致变色染料吸收或扩散到塑料镜片的表面。这种技术可以导致镜片在第二着色状态下更均匀的暗度或着色。然而,在没有光化辐射的情况下,这种吸收镜片也可以表现出从第二着色状态到第一无色状态的缓慢转变。
[0005]第三种方法,包括在镜片表面施加光致变色可固化涂料,可以提供均匀的暗度以及第一与第二状态之间的快速转变。然而,这些涂层的厚度通常为20微米或更大,以提供足够量的光致变色材料以获得可接受的性能,由于分段线区域的涂层厚度不均匀,这些涂层不太适合施加于分段或多焦点镜片。还必须保护通常较软的涂层免受损坏和划伤,因此需要施加额外的较硬涂层。
[0006]对于通过热塑性塑料(如基于双酚A的聚碳酸酯)的注射成型制成的塑料镜片,嵌入注射成型是另一种结合光致变色材料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在注射熔融热塑性塑料之前,将光致变色层压体插入物放入模具中。填充的模具被压缩,并且光致变色层压体与熔融的热塑性材料熔合,从而形成光致变色镜片。嵌入注射成型方法在活化状态下为镜片提供均匀的颜色,并允许在第一与第二状态之间快速转换。此外,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制造光致变色分段镜片。与上述光致变色涂层方法相比,嵌入注射成型方法还允许将更厚的光致变色层结合到模制光学制品(如镜片)中。
[0007]本领域已知的是由粘合在透明聚合物片材之间的光致变色热塑性聚氨酯粘合剂制成的光致变色层压体。这些层压体的一个限制是,在嵌入注射成型期间,粘合剂会流出透明聚合物片材的边缘。这通常被称为粘合剂的“渗出”。渗出会导致模具污染和镜片边缘周围的缺陷。
[0008]本领域还已知使用包含热塑性聚氨酯和异氰酸酯预聚物的光致变色粘合剂的光致变色层压体。此类层压体旨在通过至少部分交联聚氨酯粘合剂层来克服渗出问题,尽管仍可能出现加工问题。此外,由于安全措施所需的特殊处理,异氰酸酯材料不太理想。此外,
含有异氰酸酯材料的组合物通常具有短的贮存期。
[0009]因此,需要克服与本领域公认的光致变色聚氨酯层压体相关的缺点和问题,尤其是用于嵌入注射成型以制造光致变色镜片的层压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致变色膜层压体,其至少包括:(a)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反的第二表面的第一聚合物膜层;和(b)在所述第一聚合物膜层(a)的所述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并与其直接接触的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由包含以下项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i)数均分子量大于或等于30,000g/mol的热塑性多元醇;(ii)聚(酸酐);和(iii)光致变色材料,其中基于存在于所述热塑性多元醇(i)和所述聚(酸酐)(ii)中的固体的总组合重量,所述热塑性多元醇(i)在所述组合物中的存在量大于或等于60重量%。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含所述光致变色膜层压体的光学制品。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结合了本专利技术特征的光致变色膜层压体的实例的侧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如本文所使用的,冠词“一个/种(a/an)”、以及“该/所述(the)”包含复数指示物,除非另有清楚地且明确地限于一个指示物。
[0014]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includes)”与“包含/包括(comprises)”同义。
[0015]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本文所披露的所有范围或比率应理解为涵盖其中所包含的任何和所有子范围或子比率。例如,叙述的范围或比率“1到10”应视为包含在最小值1与最大值10之间(并且包含端点)的任何和所有子范围;即,以最小值1或更大值开始并且以最大值10或更小值结束的所有子范围或子比率,诸如但不限于1至6.1、或3.5至7.8、或5.5至10。
[0016]如本文所使用的,除非另有指明,连接基团(诸如二价连接基团)的从左至右表示包括其他合适的取向,诸如但不限于从右至左取向。出于非限制性说明的目的,二价连接基团或等效地

C(O)O

的从左至右表示包括其从右至左表示或等效地

O(O)C



OC(O)


[0017]除了在操作实例中、或在另有指明的情况下,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表示成分、反应条件等的量的所有数字应理解为在所有情况下由术语“约(about)”修饰。“约”意指所述值的正或负百分之二十五,比如所述值的正或负百分之十。然而,不应将其视为对等效原则下的值的任何分析的限制。
[0018]如本文所使用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值,如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使用合适的标准物(如聚苯乙烯标准物)来确定,除非另外明确地指明。
[0019]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聚合物”意指均聚物(例如,由单一单体种类所制备的)、共
聚物(例如,由至少两种单体种类所制备的)、以及接枝聚合物。
[0020]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甲基)丙烯酸酯((meth)acrylate)”和类似术语,诸如“(甲基)丙烯酸酯((meth)acrylic acid ester)”,意指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的衍生物,包括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酸酯类、丙烯酰胺类、甲基丙烯酰胺类、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意指甲基丙烯酸和/或丙烯酸。
[0021]对于一些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在本文中也称为光致变色

二向色性化合物(如,当它们包括一个或多个含介晶的基团时)。
[0022]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热塑性”是指在加热时软化或变成流体并且在冷却时固化并且能够再加工,即,经受这样的加热和冷却而不丧失结构完整性的聚合物。
[0023]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光致变色(的)(photochromic)”和类似术语(比如“光致变色化合物”)意指具有响应于至少光化辐射的吸收而变化的至少可见辐射的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光致变色膜层压体,其至少包括:(a)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反的第二表面的第一聚合物膜层;和(b)在所述第一聚合物膜层(a)的所述第一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并与其直接接触的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由包含以下项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i)数均分子量大于或等于30,000g/mol的热塑性多元醇;(ii)聚(酸酐);和(iii)光致变色材料,其中基于存在于所述热塑性多元醇(i)和所述聚(酸酐)(ii)中的固体的总组合重量,所述热塑性多元醇(i)在所述组合物中的存在量大于或等于60重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致变色层压体,其进一步包括(c)第二聚合物膜层,其与所述第一聚合物膜层(a)相同或不同,所述第二聚合物膜层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反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聚合物膜层的所述第一表面设置在所述粘合剂层的至少一部分上并与其直接接触。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致变色层压体,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膜层(a)和所述第二聚合物膜层(c)各自独立地包含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聚合物:聚碳酸酯、多环烯烃、聚氨酯、聚(脲)氨酯、聚硫氨酯、聚硫(脲)氨酯、聚(碳酸烯丙酯)、乙酸纤维素、二乙酸纤维素、三乙酸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聚砜、聚烯烃、聚醚、聚酰胺、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乙烯醇缩丁醛、其共聚物及其混合物。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致变色层压体,其中,所述热塑性多元醇(i)包含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热塑性多元醇:聚氨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丙烯酸多元醇、聚二甲基硅氧烷多元醇、聚(脲)氨酯多元醇、聚酰胺多元醇、其共聚物及其混合物。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致变色层压体,其中,所述热塑性多元醇(i)包括肖氏A硬度小于90的热塑性聚氨酯多元醇。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致变色层压体,其中,所述热塑性多元醇(i)包括脂肪族热塑性聚氨酯二醇。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致变色层压体,其中,所述聚(酸酐)(ii)包含平均每分子具有至少两个环状羧酸酐基团的聚合物。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致变色层压体,其中,所述聚(酸酐)(ii)包含至少一种选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
申请(专利权)人:光学转变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