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9256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其上设有分流片及固定座,其中分流片在其基座板体的两相对侧边上各设有呈给定间距的刺破端,而在基座板体的纵长方向上则等间距设有若干个安装口,这些安装口沿纵长方向相对于所述刺破端偏移了四分之一给定的间距。而固定座则在其上设有一长度较分流片的总长度稍长的凹陷部,另外,在该凹陷部内还设有至少两安装部,以与所述安装口中的两个相对齐。(*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本技术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通过刺破型端子(Inserlator Displacement Contact下称IDC端子)与类似该端子的刺破型分流片相组配,以提供选择性电性连接或与至少与一特定端子形成接地回路的线缆连接器。绝大多数输入/输出线缆(Input/Output)连接器与电脑内部的排线连接器不相同,其通常使用在如美国专利第5,505,637号所揭示的外部设备及电脑之间。众所周知,线缆连接器都包括有一束其外包覆有绝缘皮的导线,这类I/O线缆连接器过去都采用焊接方式分别将导电端子焊接在对应的导线上。只是该种焊接制程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劳动力及资金。并且由于相邻的导电端子彼此靠得很近,焊剂可能同时沾染在两相邻的端子/导线上,这样将致使焊剂在两相邻的端子/导线间构成桥接。因此,在其间将相应地产生不被期望或不正确的电路。相反,有时一些具有特定间距的端子/导线须通过短路而形成一组群,以符合特定环境的要求,这就要求对特定短路的端子/导线间进行跳线,进而将这些端子/导线进行有目的地短路。然而,其也同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劳动力及资金。如美国专利申请第4,602,834、4,607,899、4,997,390、5,000,699、5,391,096及5,609,493号案等,其所揭示的几种不同类型的分流器或跳线装置,均是用来和不同类型的连接器相配接,进而使未配接的连接器与互补连接器的替换物进行配接。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通过该连接器刺破端及具有刺破状构造的分流片与附近的导线进行选择性的配接,可使其上的导电端子与对应的导线进行先择性的连接,并通过刺破状构造而可在特定的端子间形成接地回路,另外,因刺破型分流片仅能以一定方位设置在线缆连接器内,因而可防止分流片在手工装配期间产生错位现象。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实现的,该线缆连接器包括有绝缘体,其上设有若干个端子收容槽,以将对应数量的导电端子收容其中。且每一导电端子均具有一刺破端,以与对应的导线刺破连接。而分流片则包括有在每一侧边上均设有叉形刺破端的主体,其中每一侧边上相邻的两刺破端间相距-->一给定间距,且两相对侧边上的刺破端沿着基座板体的纵长方向彼此偏移一半的间距,并沿着基座板体纵长方向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口,其相对于基座板体两侧边之一上所设的刺破端偏移了四分之一的间距,以使基座板体第一末端部与最接近其安装口间所形成的第一间距不等于基座板体上的第二末端部与最接近其的安装口间所形成的第二间距;另外,在固定座上的凹陷部内设有至少两安装柱,其在分流片相对于固定座上的凹陷部处于第一位置时,与若干个安装口中的两个相对齐,而当该分流片处在相对于第一位置旋转180度的第二位置时,则无法与这两个安装口进行对正。与现有的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可有效地防止线缆连接器内的分流片相对于固定座产生错位的现象。2.可有效地防止导线及对应的导电端子间产生不正确或不被期望的连接电性连接。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放大立体分解图,其中在该图中未显示上遮蔽片、上盖体、固定环及固定的导线/线缆,而仅显示了本技术的其余构件,以便说明。图3是本技术部分组装完成后的放大立体图,用以显示其内部构件如何嵌固在由上盖体及下盖体所形成的内部空间内。图4是本技术部分组装完成后的放大立体图,用以显示导电端子如何设在绝缘体内。图5是本技术绝缘体的放大立体图,用以显示其具体结构。图6是本技术下盖体的放大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分流片的放大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下固定座的放大立体图。图9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上的分流片的放大平面图。图10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上用来与图9所示的分流片相配合的下固定座的放大平面图。图11是图9所示的分流片与图10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的下固定座组装后的平面图。现在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作详细的说明。请先参照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线缆/插头连接器总成10包括有连接器部分12及线缆部分14,其中连接器部分12包括有绝缘体16(请参照图5所示),其-->在顶表面21及底表面23上沿由前至后的方向交替设有若干个长端子通道18及短端子通道20(图中仅显示了顶表面21上的这些端子通道)。对应数量的长导电端子22及短导电端子24则分别收容固定其中。且该绝缘体16在其前部凸设有刃形部26,端子通道18、20的前部28则设在该刃形部26上,以将导电端子22、24的接触部30收容其中。另外,该刃形部26还包括有若干个设在顶表面21及底表面23上且相互平行,并间隔有一定距离的固接凸部32,以与绝缘本体70上的对应凹槽72相固接(容后详述)。为了收容绝缘本体70,该绝缘体16在其前端面上设有切口34。而为了与两螺栓110相配接,其在两侧表面上各设有两对安装凸耳36,其中每对安装凸耳36均分别设置在绝缘体16的两侧表面上。并在每一顶表面21及底表面23的两侧垂直延伸设有两对对正柱38,以与对应固定座48、50上的对正孔65相配接(容后详述)。每一导电端子22、24在其前部设有接触部30,而在其后部设有接合部40。其中接触部30用来与互补插座连接器(未图示)的对应接触部相导接,而接合部40则用来与线缆42上的对应导线46相接合(容后详述)。且每一导电端子22、24还包括有类似倒刺状的固持部,其用来将导电端子22、24干涉固持在对应的端子通道18、20内。线缆42则包括有若干个根导线46及将之包覆其内的绝缘皮44,其中每一导线46均通过刺破端而与对应导电端子22、24上的接合部40构成机械固持及电性连接。图1及图3虽仅示出两根导线46与绝缘体16的顶表面21上的对应长导电端子22及短导电端子24相接合的情形。然而,其余的导线46与对应的导电端子22、24彼此间也具有相同的连接关系。上固定座48及下固定座50则分别设在绝缘体16的顶表面21及底表面23上。其中每一固定座相对于对应的端子通道18、20处设有若干个与之对齐的收容槽52,以使每一导线46通过对应导电端子22(24)上的接合部40而被刺破连接,并被收容在对应的收容槽52内。另外,每一固定座48、50在其前部及后部适当位置上横向延伸有一对长形狭槽54、56,以收容导电端子22、24上的叉形接合部40。本技术的特征之一在于该固定座50上设有凹陷部51,分流片60则收容在其内。且该分流片60包括有其上设有安装口64的基座板体62,以与下固定座50的凹陷部51向上延伸的安装柱66相配接,进而使该分流片60收容固持在凹陷部51内。另外,该分流片60还包括有若干个分离的叉形刺破端68,以选择性地与特定的导线46进行机械固持及电性导接。换-->言之,即该分流片60的刺破端68自基座板体62上分离,此时并未与导线构成机械固持及电性连接。但当该固持用刺破端68处于刺破连接的状态时,其则分别与对应特定的导线46相连接,以使这些特定的导线46间形成接地回路。在装配过程中,为了使固定座48、50与绝缘体16相对齐,这两个固定座48、50上均设有对正孔65,以收容导接绝缘体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有由若干个根导线组成的缆缆及连接器,其中连接器又包括绝缘本体、安装在该绝缘本体上的绝缘体、安装在绝缘体上的导电端子及安装在绝缘体上的固定座、设在绝缘体上的凹陷部、及设在该凹陷部内的分流片,其特征在于:分流片的基座板体 在其纵长方向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口,其相对于基座板体两侧边之一上所设的刺破端实质偏移了四分一的间距,以使基座板体第一末端部与最接近其安装口间所形成的第一间距不等于基座板体上的第二末端部与最接近其的安装口间所形成的第二间距;及在固定座 上的凹陷部内设有至少两安装柱,其在分流片相对于固定座上的凹陷部处于第一位置时,与若干个安装口中的两个相对齐,而当该分流片处在相对于第一位置旋转180度的第二位置时,则无法与这两个安装口进行对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有由若干个根导线组成的缆缆及连接器,其中连接器又包括绝缘本体、安装在该绝缘本体上的绝缘体、安装在绝缘体上的导电端子及安装在绝缘体上的固定座、设在绝缘体上的凹陷部、及设在该凹陷部内的分流片,其特征在于:分流片的基座板体在其纵长方向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口,其相对于基座板体两侧边之一上所设的刺破端实质偏移了四分一的间距,以使基座板体第一末端部与最接近其安装口间所形成的第一间距不等于基座板体上的第二末端部与最接近其的安装口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金德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