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前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925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镜前灯,包括灯体、主发光单元和夜灯发光单元;主发光单元设于所述灯体,所述主发光单元能够沿第一预设方向投射光线;夜灯发光单元设于所述灯体,所述夜灯发光单元能够沿第二预设方向投射光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呈角度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镜前灯,旨在实现多种功能的照明,而且能够增加光线投射面积。而且能够增加光线投射面积。而且能够增加光线投射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前灯


[0001]本技术属于照明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镜前灯。

技术介绍

[0002]镜前灯是安装于梳妆镜上的照明设备,能够在镜前提供照明功能,减少阴影。现有的镜前灯照明功能单一,在夜晚无法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若开启主光源作为夜灯长时间照明又浪费电能。而且光源的出光方向单一,使光线投射面积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前灯,旨在实现多种功能的照明,而且能够增加光线投射面积。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镜前灯,包括:
[0005]灯体;
[0006]主发光单元,设于所述灯体,所述主发光单元能够沿第一预设方向投射光线;以及
[0007]夜灯发光单元,设于所述灯体,所述夜灯发光单元能够沿第二预设方向投射光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呈角度设置。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发光单元包括主光源和第一透光罩,所述夜灯发光单元包括夜灯光源和第二透光罩;
[0009]所述灯体包括:
[0010]安装主体,具有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开设的第一透光开口,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开设的第二透光开口,所述主光源和所述夜灯光源均安装于所述安装主体内,所述第一透光罩罩设于所述第一透光开口处,所述第二透光罩罩设于所述第二透光开口处;
[0011]驱动器,设于所述安装主体上,且分别与所述主光源和所述夜灯光源电连接;以及
[0012]安装板,设于所述安装主体上与所述第一透光罩相对的一侧,所述安装板用于与外部安装结构连接。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主体包括:
[0014]外壳,开设有所述第一透光开口和所述第二透光开口,所述外壳形成有向背离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开口的第一容纳腔;以及
[0015]固定壳,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主光源和所述夜灯光源均设于所述固定壳的侧壁上,所述固定壳形成有背离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开口的第二容纳腔,所述驱动器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中,所述安装板盖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开口处。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透光开口内还具有与所述外壳一体设置的反光罩,所述反光罩围设于所述主光源的外周,所述反光罩背离所述第一透光罩的一端贴合于所述固定壳。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壳内设有向所述第二容纳腔开口方向延伸的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安装板的边缘弯折形成卡片,所述卡片与所述固
定孔卡接以将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固定壳连接。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为矩形框架状结构,所述矩形框架状结构一端的开口为所述第一透光开口,所述第二透光开口设于所述外壳的其中一侧壁上。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透光开口的一边缘设有第一卡钩,相对的另一侧缘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透光罩的一侧缘设有与所述第一卡钩卡接配合的第二卡钩,相对的另一侧缘设有与所述连接孔卡接配合的第一卡块。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透光开口的边缘设有向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延伸的第三卡钩,所述第三卡钩能与所述第二透光罩的边缘卡接配合。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主体包括:
[0022]散热罩,主体的开口处形成所述第一透光开口,所述散热罩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透光开口的开口方向相背的所述第二透光开口,所述第一透光罩和所述散热罩围合形成筒状的第三容纳腔,所述主光源设于所述第三容纳腔中,所述第二透光罩、所述散热罩和所述主光源之间围合形成第四容纳腔,所述夜灯光源设于所述第四容纳腔中;
[0023]端盖,设有两个,分别设于所述散热罩的两端,以封盖所述第三容纳腔两端的开口;以及
[0024]安装罩,设于所述散热罩,且与所述第二透光开口位于所述散热罩的同一侧,所述安装罩形成用于容纳所述驱动器的第五容纳腔,所述第五容纳腔具有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开口,所述安装板盖设于所述第五容纳腔的开口处。
[00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罩、所述主光源和所述第一透光罩均为两端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弯曲的弧形构件。
[0026]本技术提供的镜前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镜前灯具有主发光单元和夜灯发光单元,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多种需求。在夜晚时,可以开启夜灯发光单元进行照明,节约了能源。使用者需要减少照射阴影时,可以只开启主发光单元或主发光单元与夜灯发光单元同时开启,提高了照射亮度。同时,主光发光单元与夜灯发光单元的光线投射方向呈角度设置,能够扩大照射面积,减少阴影面积。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镜前灯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镜前灯的爆炸图;
[0030]图3为图1中镜前灯的剖视图;
[0031]图4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0032]图5为图2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0033]图6为图2中C部的局部放大图;
[003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镜前灯的仰视图;
[0035]图8为沿图7中D

D线的剖视结构图;
[003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一采用的固定壳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一采用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采用的安装板与主光源和夜灯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镜前灯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镜前灯的爆炸图;
[0041]图14为图13中F部的局部放大图;
[0042]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采用的散热罩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16为图15中E部的局部放大图。
[0044]图中:1、外壳;101、第一透光开口;102、连接板;103、导光板;104、框架;105、第二透光开口;106、第三卡钩;107、第一卡钩;108、连接孔;2、第二透光罩;3、第一透光罩;301、第二卡钩;302、卡孔;4、主光源;5、固定壳;501、第二容纳腔;502、固定片;5021、固定孔;6、夜灯光源;7、驱动器;8、安装板;801、卡片;9、安装罩;901、第五容纳腔;10、散热罩;1001、安装孔;1002、卡块;11、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镜前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灯体;主发光单元,设于所述灯体,所述主发光单元能够沿第一预设方向投射光线;以及夜灯发光单元,设于所述灯体,所述夜灯发光单元能够沿第二预设方向投射光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呈角度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前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发光单元包括主光源和第一透光罩,所述夜灯发光单元包括夜灯光源和第二透光罩;所述灯体包括:安装主体,具有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开设的第一透光开口,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开设的第二透光开口,所述主光源和所述夜灯光源均安装于所述安装主体内,所述第一透光罩罩设于所述第一透光开口处,所述第二透光罩罩设于所述第二透光开口处;驱动器,设于所述安装主体上,且分别与所述主光源和所述夜灯光源电连接;以及安装板,设于所述安装主体上与所述第一透光罩相对的一侧,所述安装板用于与外部安装结构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前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主体包括:外壳,开设有所述第一透光开口和所述第二透光开口,所述外壳形成有向背离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开口的第一容纳腔;以及固定壳,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主光源和所述夜灯光源均设于所述固定壳的侧壁上,所述固定壳形成有背离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开口的第二容纳腔,所述驱动器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中,所述安装板盖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开口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前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开口内还具有与所述外壳一体设置的反光罩,所述反光罩围设于所述主光源的外周,所述反光罩背离所述第一透光罩的一端贴合于所述固定壳。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前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设有向所述第二容纳腔开口方向延伸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光赵晓亮温晓良伍旭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