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添庆专利>正文

两用连接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9041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两用连接座,其由连接座主体、成排连接端子、操作杆、嵌入式金属垫片及移动板构成。成排连接端子接触处切开为上、下形状,折曲为两边接触部,侧边及上端面设有导入斜弧,使连接座可采用侧向推入或垂直插入两种功用,移动板背面设有固定座,其上设有半圆形槽孔,槽孔设有垫片固定座,可嵌入金属垫片,将操作杆偏心突块套入金属垫片,移动板两侧设有长方形开口与主体卡销扣合,利用拆离工具裙部插入开口处,可轻易快速将移动板从连接座主体上拆解,具有快速拆解效果。(*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本电气元件的连接座,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端子切开成上、下形状,经长短折曲,使其形成两边接触,同时两边接触点呈现大约相同的高度位置,并可用以从侧面推入或从下面垂直插入接触,其中,该连接端子同时具有单边接触所需材料面积与间距,可达到双边接触结构的两用连接座。目前的电子组件和连接器的连接方式有直插入式和侧推入式二种,其视电子组件的接脚形状及脚数而定,若接触数较多,且接脚形状为圆柱状则采用侧推入式,若接脚形状为片状且脚数较少则采用直插入式;又,习用的连接座和电子组件的连接端子其连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两边接触,另一种是单边接触,其中两边接触是先发展出来的技术,接触能力的可靠性较佳,而后为了要降低成本而发展出单边接触,该单边接触可节省端子材料成本及减少组装端子的工时,但是单边接触的可靠性远低于两边接触的可靠性,且单边接触的连接座零件要有很高的精密度配合,还未能达到两边接触能力的可靠性。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美国专利号4498725的连接端子是设计为两边接触式,其虽可达到两边接触但所需的端子材料面积与间距比单边接触所需的材料约多出一倍。又因料带连结于端子脚的方向,故无法将成排端子一次装入主体内,以致于组装端子时非常费时,此为其缺点。为了解决上述缺点,产业界便因应而产生出数种连-->接座,其连接端子为了要达到两边接触,又可以成排端子组装,每一端子的间距均采用连接座间距的加倍距离,其为5.08毫米(0.2英寸)才能达到两边接触的端子材料所必须的面积及间距宽度,也才能采用成排组装,但因为连接座的间距为2.54毫米(0.1英寸),连接端子间距为5.08毫米(0.2英寸),要分为两次才能装足连接座所必须的间距2.54毫米(0.1英寸)的每一排容纳孔,且其主体与推动板组装及拆解均很复杂、费时又费力。美国专利号4988310的连接端子设计为单边接触,请参阅图3所示,该单边接触端子材料已经比两边接触节省约一倍,但是单边接触仅靠一边接触导电,比两边接触的导电保障性低一倍,实为一大缺点;单边接触仅靠一边接触,连接座配合的相关零件都要有很高的精密度,制造成本自然也随着增加,单边接触端子仅靠单一边的弹性活动,该弹性容易疲乏,而且在未装入电子组件脚柱推动板操作定位于连接状态位置时,连接端子的接触已超过插入的中心处,形成无法采用垂直插入接触使用,如果推动板操作在连接位置,此时将电子组件脚柱插入,会造成连接端子下沉变形严重损坏的双重缺点,且只能单向使用连接座,实有不足之处。一般习用连接座主体与推动板卡扣构造均无法简易快速将主体与推动板拆解分离,连接座焊接于电路板上后更难拆解分离,如果没有拆解工具供拆解,即使利用其它方式也必须花费很多时间将推动板拆解开,该推动板经外力拆开后,推动板的卡扣处均已损坏,甚至刮伤连接座主体,如欲再组装回去根本无法再使用。当今电子组件产品日新月异,脚柱已达数百支之多,因而连接-->座也同样必须要有数百支的连接端子,难免会有1至2支的连接端子必须要更换、维修或清除杂物灰尘等。连接座在制造完成后必须要做百分之百的接触导电检测,必须转动操作杆,操作到连接位置,检测完成后再操作到分离位置,检测一个连接座需要一个循环动作,会造成检测速度很慢、费时又费力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两用连接座,使其中的连接端子只需用单边接触端子的材料面积而可达到两边接触的连接端子,节省端子材料,且可一次同时装足连接座的每一排容纳孔所需的连接端子,并可采用侧面推入式及从上面垂直插入式,而达到两种功用。由于电子组件接脚有两种形状,一种为圆柱状脚数较多;另一种为片状脚数较少,圆柱状脚数较多式适合采用侧面推入式,片状脚数较少式则可以采用垂直插入式,因片状脚为长方形有四个角,如采用侧面推入式会割损推动板接脚导孔,且垂直插入式在连接座组装完成时定位于连接位置不需转动,因此,使本技术的操作杆可在制程中做垂直插入、拔出的导电检测,使复数支连接端子可达到简易又快速的制程检测,又能确保连接的质量。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用连接座,使其中的移动板背面后方处设有一固定座,该固定座上设有一半圆形槽孔,在槽孔中央处设有一垫片固定座,其可嵌入一金属垫片,并可使操作杆的偏心突块套入于金属垫片内,而可防止移动板受力处的磨损。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用连接座,使其中所设的专用拆离工具可轻易快速的将移动板从连接座主体上拆解下来,而具有快速拆解的效果。-->本技术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两用连接座,包括连接座主体和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连接座主体,其上设有数个容纳孔,该容纳孔内的一侧面上设有三个阶部,在另一侧边上设有二个阶部,且在主体两侧边各设有二个卡销,在卡销的中间处开设有一开槽;一可置入于上述容纳孔内的成排连接端子,其由料带及连接端子一体成型,在第一接触臂接触处与第二接触臂接触处采用切开成为上、下形状,第一接触臂与第二接臂的向下延伸部采用折曲结构,将第一接触臂折曲较长,第二接触臂折曲较短,长短折曲部将切开成为上、下形状的接触处由于折曲较长部所需的长度较长、折曲较短部所需的长度较短,因该长短的缩减,而使两边接触部呈现大约相同的高度位置,并达到两边接触,且该第一接触臂与第二接触臂的侧边及上端面折成便于供电子组件脚柱从侧面推入或垂直插入两种功用的斜弧形状。一金属垫片,其断面呈倒U形状,其在两侧边设有卡合尖部;一置于上述连接座主体上的移动板,该移动板在两侧边各设有两个长方形的开口,并在一端背面的中央处设有一固定座,该固定座上设有一半圆形槽孔,在槽孔的中央处设有一垫片固定座,其内嵌入一金属垫片。本技术的目的还可由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前述的两用连接座,其中所述的金属垫片,其两侧设有使其可被牢牢固定于移动板的垫片固定座内的卡合尖部。前述的两用连接座,其中所述的连接座主体,其在-->所设的卡销中间处设的有一开槽,该开槽与移动板长方形开口部设有可插入其内的一拆解工具,该拆解工具的断面为一冂字形,其在两侧板的下方各延伸设有一裙部,该裙部上设有一斜形突块。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一种可用以一次装入且具有双边接触的两用连接座,其结构是由连接座主体、一成排连接端子、一操作杆、一嵌入式金属垫片及一移动板所构成,其中,该成排连接端子为料带与连接端子成型为一体,该连接端子接触处采用切开成为上、下形状,再有用折曲长短,使其成为两边接触部,同时达到上形状折曲较长缩短较多,下形状折曲较短缩短较少,使两边接触点呈现大约相同的高度位置,连接端子的侧边及上端面设有导入斜弧形状,使连接座可采用侧向推入或垂直插入两种功用,移动板的背面中央处设有一固定座,该固定座上设有一半圆形槽孔,在槽孔的中央处设有一垫片固定座,其可嵌入一金属垫片,并可将操作杆的偏心突块套入于金属垫片内,其可防止移动板受力处的磨损,该移动板的两侧边各设有两个长方形的开口,其可与连接主体的卡销扣合,并可利用一拆离工具的裙部插入主体的开槽移动板长方形的开口处,使拆离工具有可轻易快速的将移动板从连接座主体上拆解起来,其具有一快速拆解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连接端子只需用单边接触端子的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用连接座,包括连接座主体和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连接座主体,其上设有数个容纳孔,该容纳孔内的一侧面上设有三个阶部,在另一侧边上设有二个阶部,且在主体两侧边各设有二个卡销,在卡销的中间处开设有一开槽;一可置入于上述容纳孔 内的成排连接端子,其由料带及连接端子一体成型,在第一接触臂接触处与第二接触臂接触处采用切开成为上、下形状,第一接触臂与第二接臂的向下延伸部采用折曲结构,将第一接触臂折曲较长,第二接触臂折曲较短,长短折曲部将切开成为上、下形状的接触处由于折曲较长部所需的长度较长、折曲较短部所需的长度较短,因该长短的缩减,而使两边接触部呈现大约相同的高度位置,并达到两边接触,且该第一接触臂与第二接触臂的侧边及上端面折成便于供电子组件脚柱从侧面推入或垂直插入两种功用的斜弧形状。一金属垫片,其断 面呈倒U形状,其在两侧边设有卡合尖部;一置于上述连接座主体上的移动板,该移动板在两侧边各设有两个长方形的开口,并在一端背面的中央处设有一固定座,该固定座上设有一半圆形槽孔,在槽孔的中央处设有一垫片固定座,其内嵌入一金属垫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用连接座,包括连接座主体和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连接座主体,其上设有数个容纳孔,该容纳孔内的一侧面上设有三个阶部,在另一侧边上设有二个阶部,且在主体两侧边各设有二个卡销,在卡销的中间处开设有一开槽;一可置入于上述容纳孔内的成排连接端子,其由料带及连接端子一体成型,在第一接触臂接触处与第二接触臂接触处采用切开成为上、下形状,第一接触臂与第二接臂的向下延伸部采用折曲结构,将第一接触臂折曲较长,第二接触臂折曲较短,长短折曲部将切开成为上、下形状的接触处由于折曲较长部所需的长度较长、折曲较短部所需的长度较短,因该长短的缩减,而使两边接触部呈现大约相同的高度位置,并达到两边接触,且该第一接触臂与第二接触臂的侧边及上端面折成便于供电子组件脚柱从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添庆
申请(专利权)人:蔡添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