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野生无芒雀麦种子的田间繁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8429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种子繁育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野生无芒雀麦种子的田间繁育方法。该方法,包括原种扩繁和良种生产两个过程;其中,原种扩繁包括选种、原种圃建立、田间管理、鉴定去杂、采收检验贮藏;良种生产包括选种、良种田建立、播种、种子处理、田间管理、去杂去劣、采收检验贮藏。该田间繁育方法,提供了无芒雀麦种子田间繁育的技术措施,并有效提高野生种子的发芽率和产量。和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生无芒雀麦种子的田间繁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种子繁育
,涉及一种野生无芒雀麦种子的田间繁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ss.)是禾本科雀麦属多年生牧草,是世界温带地区重要的牧草。无芒雀麦根系发达、叶量丰富、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被誉为“禾草饲料之王”,是弥补家畜冬春两季青饲料短缺的最好牧草之一。因此,无芒雀麦是我国最重要的栽培禾草之一,在人工草地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野生的无芒雀麦,由于耐寒性强,固土性好,是天然草地补播、水土保持、护坡固土等诸多领域急需的优良植物。
[0003]然而,由于野生无芒雀麦的种子产量不高、发芽率低、发芽不整齐,导致其种植面积小,严重影响其应用。因此,保障野生无芒雀麦实际应用中种子的供给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生无芒雀麦种子的田间繁育方法,有效解决野生牧草无芒雀麦种子繁育困难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野生无芒雀麦种子的田间繁育方法,包括原种扩繁和良种生产两个过程;
[0007]原种扩繁包括如下步骤:
[0008]a1.选种;选择育种家筛选出的遗传性状稳定的种子,称为育种家种子;
[0009]a2.原种圃建立;
[0010]a3.田间管理;
[0011]a4.鉴定去杂;
[0012]a5.采收检验贮藏;当种子含水量降至39%~46%、生殖枝顶端茎和颜色变黄可进行收获,获得野生原种扩繁后的原种种子;
[0013]良种生产包括如下步骤:
[0014]b1.选种;选用野生原种扩繁后获得的原种种子;
[0015]b2.良种田建立;
[0016]b3.播种;
[0017]b4.种子处理;
[0018]b5.田间管理;
[0019]苗期除草,花期、成熟期拔除杂劣植株;
[0020]根据土壤肥力情况,以有机肥作为基肥,施肥量为7000kg/hm2~8000kg/hm2;化学氮磷钾肥进行配比使用,其中,氮肥施用量为80kg/hm2~100kg/hm2,磷肥施用量为95kg/hm2~120kg/hm2,钾肥施用量50kg/hm2~70kg/hm2;化肥的施用量为,播种时为施肥总量的60%,开花前为施肥总量的40%;
[0021]灌水量根据无芒雀麦的长势确定,在西北地区总量为3400m3/hm2~3800m3/hm2,分
别在分蘖期、抽穗后扬花前、入冬前各灌溉1/3,可采用漫灌或喷灌;
[0022]b6.去杂去劣:
[0023]b7.采收检验贮藏:当种子田中60%~70%的种子达到成熟时,即可全部收获;再脱粒后晾晒或干燥,合格种子进行包装。
[0024]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野生原种扩繁的选种、原种圃建立、田间管理、鉴定去杂以及采收检验贮藏的一系列步骤,将筛选出的遗传性状稳定的育种家种子进行扩繁,获得原种种子;再将原种种子经过良种生产的选种、良种田建立、播种、种子处理、田间管理、去杂去劣、采收检验贮藏的一系列步骤,将原种种子繁育出合格的无芒雀麦种子;此过程中,通过良种生产时田间管理的氮磷钾肥的用量控制以及精细化施入,可有效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产量。
[0025]进一步地,该田间繁育方法,原种扩繁中,步骤a2.原种圃建立的具体过程为,原种为育种家种子直接繁育的种子,选择前茬至少近4年未种植过其它冰草属植物且便于隔离的地块,原种圃周边设走道以及二至四行保护区,保护区种植同一品种;上述过程中,选择未种植过其它冰草属植物的地块,避免近亲种子发生杂交,导致繁育的种子不纯;在原种圃周边设置保护区,并在保护区内种植同一品种的无芒雀麦,可在后续繁育过程中,起到保护种植区繁育种子的作用;另外,在采收过程中,不采收保护区的种子。
[0026]进一步地,该田间繁育方法,原种扩繁中,步骤a3.田间管理的具体过程为,播前整地、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施用,适当配施微量元素肥料,适时播种、培育壮苗,直播种植、播种量为15kg/hm2~20kg/hm2,播后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通过在原种扩繁过程中,对整地、播种过程的控制,为后续播种提供基础。
[0027]进一步地,该田间繁育方法,原种扩繁中,步骤a4.鉴定去杂的具体过程为,按品种典型性进行单株评定和选留,在抽穗和成熟阶段分别进行田间纯度鉴定,严格拔除杂株并带出田外,选择形状典型单一的单株,再用羊皮纸袋套袋,防止天然杂交;通过鉴定去杂,有效保证繁育种子的纯度和品质。
[0028]进一步地,该田间繁育方法,良种生产中,步骤b2.良种田建立的具体过程为,采用空间隔离法,选择良种田四周至少500m以内没有任何无芒雀麦种植的地块;进一步避免其它野生的无芒雀麦种子对所要培育的种子造成不良影响。
[0029]进一步地,该田间繁育方法,良种生产中,步骤b3.播种的具体过程为,播前精细整地,秋季进行深耕,深耕深度为30cm,再用轻型钉齿耙地,耙深不超过播种深度,耙后镇压;每年4月或8月播种,按照行间距30cm、播种深度0.5cm~1cm进行条播,播量为15kg/hm2~20kg/hm2;上述播种过程,采用整地、深耕、浅耙、镇压,以及限定行距和播种深度的条播方式,可保证种子的营养吸收和良好通风。
[0030]进一步地,该田间繁育方法,良种生产中,步骤b4.种子处理的具体过程为,使用药剂进行拌种,现拌现播;在拌种前,将原种种子在40℃热水中浸泡36h~48h;有效防治病虫害,并提高无芒雀麦种子的发芽率。
[0031]进一步地,该田间繁育方法,良种生产中,步骤b6.去杂去劣的具体过程为,去除良种田间的杂株、高头麦和变异株;提高植株的品质。
[0032]进一步地,该田间繁育方法,良种生产中,步骤b7.采收检验贮藏中,种子成熟的标准为,当种子含水量降至39%~46%、生殖枝顶端茎和颜色变黄即可;脱粒后的种子可在晒
场上进行晾晒,厚度不超过5cm,每日翻动数次,使种子含水量降到12%以下;或者烘干机械干燥,使种子含水量降到12%以下。
[0033]本专利技术野生无芒雀麦种子的田间繁育方法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了无芒雀麦种子田间繁育的技术措施,并有效提高野生种子的发芽率和产量,种子在田间出苗整齐、易于收获,获得的种子颗粒饱满、纯净度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实施例1
[0035]一种野生无芒雀麦种子的田间繁育方法,包括原种扩繁和良种生产两个过程。
[0036]原种扩繁包括如下步骤:
[0037](一)选种
[0038]种子来源为由育种家在生产实践中经过长期寻花筛选出的品质优良、遗传性状稳定的最初的野生牧草种子,是生产其它种子的原始材料,称为育种家种子。
[0039](二)原种圃建立
[0040]原种是由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的种子。在准备好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生无芒雀麦种子的田间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原种扩繁和良种生产两个过程;所述原种扩繁包括如下步骤:a1.选种;选择育种家筛选出的遗传性状稳定的种子,称为育种家种子;a2.原种圃建立;a3.田间管理;a4.鉴定去杂;a5.采收检验贮藏;当种子含水量降至39%~46%、生殖枝顶端茎和颜色变黄可进行收获,获得野生原种扩繁后的原种种子;所述良种生产包括如下步骤:b1.选种;选用野生原种扩繁后获得的原种种子;b2.良种田建立;b3.播种;b4.种子处理;b5.田间管理;苗期除草,花期、成熟期拔除杂劣植株;根据土壤肥力情况,以有机肥作为基肥,施肥量为7000kg/hm2~8000kg/hm2;化学氮磷钾肥进行配比使用,其中,氮肥施用量为80kg/hm2~100kg/hm2,磷肥施用量为95kg/hm2~120kg/hm2,钾肥施用量50kg/hm2~70kg/hm2;化肥的施用量为,播种时为施肥总量的60%,开花前为施肥总量的40%;灌水量根据无芒雀麦的长势确定,在西北地区总量为3400m3/hm2~3800m3/hm2,分别在分蘖期、抽穗后扬花前、入冬前各灌溉1/3,可采用漫灌或喷灌;b6.去杂去劣:b7.采收检验贮藏:当种子田中60%~70%的种子达到成熟时,即可全部收获;再脱粒后晾晒或干燥,合格种子进行包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田间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种扩繁中,步骤a2.原种圃建立的具体过程为,原种为育种家种子直接繁育的种子,选择前茬至少近4年未种植过其它冰草属植物且便于隔离的地块,原种圃周边设走道以及二至四行保护区,保护区种植同一品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田间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种扩繁中,步骤a3.田间管理的具体过程为,播前整地、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刚伏兵哲马红彬彭文栋兰剑高雪芹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