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雲景专利>正文

缆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8339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缆线连接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连接器本体、端子及一缆线,其特征是,上下壳体扣合连接为一体,其中夹持连接器本体,连接器本体内置多个端子,相邻端子尾段呈一长一短状态,端子尾部伸出该连接器本体,其尾端折起呈突状体,突状体扩大面具有向上开口的Y形槽,用以将缆线的各导线夹持定位。(*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缆线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路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组装便捷,且各导线与端子的接触面积一致,具有良好电气特性的缆线连接器。
技术介绍
图1所示是现有一种排线连接器,用于电脑相关组件间的传输,但该排线11至少是由七、八十条以上的讯号导线并排构成,致使排线11及连接器12的体积都较大,相对较占空间,如此无法满足电脑产品日益轻薄化的需求。一种SATA(Serial AT Attachment)介面的缆线连接器,因只须数条讯号导线,故体积大幅缩少,已经成为各业者研发的产品。如图2A、2B所示,为现有SATA缆线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其是在母连接器本体13的内部容置数个端子14,端子尾部是伸出于本体13的后端,而缆线15的数条导线151是焊接固定在端子14的尾部。之后,如图2B所示,再以热熔胶射出成型一外覆体16将本体13与缆线15固定,而构成一连接器形态。此种连接器成型结构存在如下缺点:1、导线151必须用人工逐一焊接,不仅颇为费时,且焊接过程会散发有毒气体,不利于环保及人体健康。2、由于导线151很细,况且此类型导线中间二条地线是共同连接于一个端子,且各连接点的焊接点的大小不易控制,然而,焊接点不良或大小不一,都会影响到电气特性,致使目前的SATA连接器的不合格率居高不下,而无法普及。3、当在模具内灌入热熔胶形成外覆体16时,由于灌注压力颇大,易使导线151变形,甚至产生短路,形成不良品。有关SATA或ATA介面的连接器,见诸于公告第453532号、510599号及第525853号等专利案。由上述得知,使用焊接及热熔胶方式存在诸多问题,为了不便用焊接及热熔胶包覆,而可以使导线迅速及稳固与端子结合,且讯号导线的电气特性-->能符合需求,为本技术所欲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缆线连接器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缆线连接器,其不仅组装便捷,且各导线与端子的接触面积一致,而具有良好电气特性。本技术利用一个下壳体,供各端子尾部交错排列放置其上,方便各导线整齐嵌入相对的端子尾端的突状体,再借由一上壳体扣合在下壳体而共同结合于本体后侧,使各端子及导线皆准确结合定位,不相互干扰,且勿须再在外部包覆热熔胶,减少加工制程。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缆线连接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连接器本体、端子及一缆线,其特征是,上下壳体扣合连接为一体,其中夹持连接器本体,连接器本体内置多个端子,相邻端子尾段呈一长一短状态,端子尾部伸出该连接器本体,其尾端折起呈突状体,突状体扩大面具有向上开口的Y形槽,用以将缆线的各导线夹持定位。前述的缆线连接器,其中下壳体内面具有多个端子固定槽和导线槽,两侧具有对应的卡扣体。前述的缆线连接器,其中端子前段为弹性臂;中段为卡制部卡制于固定槽中;尾端伸出连接器本体,上折呈直立突状体,突状体呈扩大面,扩大面具有上宽下窄的Y形槽。前述的缆线连接器,其中上下壳体具有对应的定位柱和孔。前述的缆线连接器,其中连接器本体的卡块扣在壳体对应的扣孔中。前述的缆线连接器,其中上下壳体的导线置放槽具有横向定位尖肋。前述的缆线连接器,其中突状体底缘两侧的凸缘片插在下壳体的槽中。前述的缆线连接器,其中端子于突状体前方设有压着片,且上壳体相对于压着片具有压扣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不仅组装便捷,且各导线与端子的接触面积一致,而具有良好电气特性。本技术利用一个下壳体,供各端子尾部交错排列放置其上,方便各导线整齐嵌入相对的端子尾端的突状体,再借由一上壳体扣合在下壳体而共同结合于本体后侧,使各端子及导线皆准确结合定位,不相互干扰,且勿须再在外部包覆热熔胶,减少加工制程。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排线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A是现有SATA缆线连接器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2B是现有SATA缆线连接器成型后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后侧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端子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连接器结合后的俯视半剖面图图8是图7所示8-8线的断面剖视图图9是图8所示9-9线的断面剖视图图10是图8所示10-10线的断面剖视图图中标号说明:2端子            32固定槽    51定位槽21弹性臂         4下壳体     52压扣体22卡制部         41固定槽    53卡扣件23、23’尾部     411凹槽     54扣孔231压着片        42置放槽    55凸柱24突状体         421尖助     6缆线241Y形槽         43卡扣体    61导线242凸缘片        44扣孔      7结合面3本体            45圆柱孔31卡块           5上壳体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本技术是在一使用于SATA介面的母连接器的本体3后端,连接设有一下壳体4,该下壳体4内缘面设有数个端子固定槽41,及导线置放槽42,且两侧设有卡扣体43,该端子固定槽41是配合容置在本体2的数个端子的尾端而设成。请同时参阅图6所示,该端子2的前段部为弹性臂21,中段为卡制部22,而尾部23、23’水平延伸呈一长一短相邻的形态,并于末端向上弯摺呈直立突状体24,该突状体24是呈扩大面的设计,且在扩大面上设有上宽下窄的-->Y形槽241;一SATA规格的缆线6,其数条导线61是相对于前述各突状体24的Y形槽241由上而下嵌入,且中间二条地线是共用一Y形槽,使其分别夹持在Y形槽241间,因各导线61的接触面积均相同,故其电气导通特性亦相同。请再参阅图4所示,将一上壳体5罩盖在下壳体4上方,借助两侧与下壳体4的卡扣体43相配合的卡扣件(图4未示),其是置于图号53所指槽孔内部,该槽孔为脱镆方式,亦可不用,故卡扣件53可由图7显示,但,卡扣体43与卡扣件53的相互勾扣而结合的设计,可在上、下壳体4、5的适当位置,以适当型体出现,在此不再赘述。另,可在下壳体4两侧设有圆柱孔45,而上壳体5相对位置设有能插入圆柱孔45的凸柱55;借此,使上、下壳体5、4方便定位,进而使上、下壳体5、4准确结合,并借助前缘的扣孔54、44扣在本体3相对处所设的二卡块31,使其连接于本体3后端,如要使上、下壳体5、4的结合更稳固及美观,可如图3所示,其结合面7利用高频加工予以接合。如图7所示,该端子2的前段弹性臂21为穿置于本体3并以卡制部22定位在固定槽32而容置在本体3内,该端子2的长尾部23’及短尾部23是伸出于该本体3的后端,并定位在端子固定槽41上。该导线61是嵌入突状体24的Y形槽241内,被稳固夹持,而上壳体5相对于各端子的突状体24,则设有定位槽51,供突状体241直向定位。如图8所示,该缆线6的各导线61与各端子2的连接,完全无需使用焊接固定,且各相邻端子尾部的突状体24是一前一后相互错开排列,不仅巧妙运用有限空间,且各导线61不会相互干扰或形成短路现象,因此,能够大幅提高此种SATA连接器的合格率。请再参阅图8并配合图4所示,该上、下壳体结合后所构成的缆线置放槽42,是在上、下槽面设有数条横向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缆线连接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连接器本体、端子及一缆线,其特征是,上下壳体扣合连接为一体,其中夹持连接器本体,连接器本体内置多个端子,相邻端子尾段呈一长一短状态,端子尾部伸出该连接器本体,其尾端折起呈突状体,突状体扩大面具有向上开口的Y形槽,用以将缆线的各导线夹持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连接器,其特征是,下壳体内面具有多个端子固定槽和导线槽,两侧具有对应的卡扣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连接器,其特征是,端子前段为弹性臂;中段为卡制部卡制于固定槽中;尾端伸出连接器本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雲景
申请(专利权)人:宋雲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