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动沙丘的快速固沙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8221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16
为了快速控制风蚀引起的流动沙丘流动性,在建立物理沙障基础上,选择速生性固沙植物,建立一种可以快速形成固沙效果的流动沙丘治理方法。物理沙障采用稻草制作的草方格,在流动沙丘表面建立草方格网格化物理沙障,草方格规格为1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Spreng.Syst.Veg.),沙蒿采用撒播方式种植,播种量为750

1000g/亩。该物种组合模式实施后能够在1

2年快速形成40%以上的植被盖度,可以快速实现流动沙丘的固定,有效控制沙丘活动,是一种速效的流动沙丘快速治理方法。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典型流动沙丘固沙植被形成过程示意图;
[0014]图2流动沙丘山竹岩黄耆不同株行距植被盖度形成速度比较;
[0015]图3流动沙丘沙蒿播种量与存苗数和盖度比较;
[0016]图4流动沙丘快速治理技术模式治理前景观(2016年)(赤峰市翁牛特旗阿什罕苏木苏都线公路,N 42058

22.9”,E 119036

36.1”);
[0017]图5流动沙丘快速治理技术模式治理后景观(2017年)(赤峰市翁牛特旗阿什罕苏木苏都线公路,N 42058

22.9”,E 119036

36.1”);
[0018]图6流动沙丘快速治理技术模式治理后景观(2018年)(赤峰市翁牛特旗阿什罕苏木苏都线公路,N 42058

22.9”,E 119036

36.1”)。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主要技术包括物理沙障的设置、速生型固沙植物的组合配置。其具体特征是:
[0020]1.流动沙丘表面物理沙障构建技术
[0021]在流动沙丘表面首先进行物理沙障构建,构建材料选择稻草,沙障规格选择1m
×
1m,草方格全面覆盖沙丘表面,具体操作采用目前常规施工方法,这是本项技术实施的前提条件。稻草部份埋入沙丘表土构成草方格,埋入深度12

15cm,草木作物地面剩余高度20

30cm。
[0022]2.速生型固沙植物种类及配置
[0023]为了快速产生流动沙丘固沙效果,本项技术利用特定沙生植物的生长速度优势,选择速生型沙生植物的组合配置,实现流动沙丘的快速固定(植被盖度>40%)及稳定维持(>5年)目标。本技术模式选择生长迅速的山竹岩黄耆(Hedysarum fruticosum Pall.)为主栽物种,选择2年生山竹岩黄耆苗木进行栽植,栽植株行距为1m
×
1m,定植点为每个草方格的中心点;配置物种选择生长迅速的固沙植物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 Spreng.Syst.Veg.),沙蒿采用撒播方式种植,播种量为900g/亩。应用上述技术模式,在科尔沁沙地西部翁牛特旗阿什罕苏木沙丘区开展试验,原立地类型为流动沙丘,试验面积300亩,试验区内分别设置单一物种固沙模式对照区、传统物种组合模式对照区、山竹岩黄耆+沙蒿组合试验区,首先在当年3月份开展草方格固沙工程建设,构建完全覆盖流动沙丘表面的1m
×
1m草方格,在4月中旬完成山竹岩黄耆苗木及其他参试苗木栽植工作,6月中旬完成沙蒿播种工作。
[0024]研究结果表明,沙蒿+山竹岩黄耆组合模式能够有效的加快固沙植被的形成速度。从图1中可见,这种组合模式与单一物种固沙模式比较发现,以往传统单一灌木物种(白柠条、山竹岩黄耆、小黄柳、小叶锦鸡儿)固沙模式通常4

6年才能形成稳定的有效固沙植被(植被盖度达到或超过40%),以应用最广的小叶锦鸡儿、山竹岩黄耆单一物种固沙模式为例,其在流动沙丘上按照常规密度(1m
×
1m)种植之后3年,其植被盖度仅为20

25%之间,5
年以后才可达到40%以上产生有效固沙效果。本组合模式与单一沙蒿固沙模式比较发现,单一沙蒿固沙模式虽然可以快速形成有效固沙植被(播种第二年可达到40%盖度),但其持续性不足,一般4年后迅速衰退,有效盖度低于30%。
[0025]本组合模式与其他多物种组合模式比较发现,与生产上常用的小叶锦鸡儿+小黄柳模式(试验面积为50亩,固沙模式与栽植密度与上述1中所述模式相同)、白柠条+小黄柳模式(试验面积为50亩,固沙模式与栽植密度与上述1中所述模式相同)比较,本组合(沙蒿+山竹岩黄耆)固沙模式能够在建植初期利用沙蒿的速生性(第二年)迅速形成有效固沙植被盖度(40

45%)(表1),其植被盖度形成速度明显高于其他2个组合模式,且后期(3

5年)可以维持较高的植被盖度(50

60%)。因此,从生长速度和生长持续性角度考虑,本技术模式物种组合选择沙蒿+山竹岩黄耆组合。
[0026]表1不同物种组合模式固沙植被盖度形成速度比较
[0027][0028][0029]同时,为了确定关于本项技术模式中物种配置株行距问题,本项技术研发过程中设置了山竹岩黄耆不同的株行距处理梯度,经过比较发现,在设置的4个不同株行距处理中(试验面积分别各为20亩,在设置了上述1中所述流动沙丘表面物理沙障的情况下种植,同时采用撒播方式种植沙蒿,播种量为900g/亩),较大株行距处理(2m
×
2m、1m
×
2m)条件下,植被盖度的形成速度较慢,经过4年以后才可形成40%以上的有效固沙盖度;较小的株行距1m
×
0.5m处理虽然可以迅速形成有效植被盖度(第二年即可达到45%),但随着植物生长产生的个体竞争逐渐增强,造成第三年后期植被盖度迅速下降,到第五年植被盖度降低到35%;通过比较发现,山竹岩黄耆在1m
×
1m株行距条件下,其第二年植被盖度即可形成有效固沙盖度(>40%),且后期生长稳定,到第五年时植被盖度可达60%,因此本项技术设定山竹岩黄耆合理株行距为1m
×
1m。如图2所示。
[0030]不同沙蒿播种量试验比较发现,在通常出芽率为75%的沙蒿种子条件下,采用撒播方式种植沙蒿,设置了4个播种量处理(试验面积分别各为20亩,在设置了上述1中所述流动沙丘表面物理沙障的情况下种植山竹岩黄耆,山竹岩黄耆株行距在1m
×
1m),通过调查播种后第二年的存苗数和植被盖度,对比分析其固沙效果,结果表明,播种量为750g/亩及以上处理第二年的存苗数大于15株/m2,盖度大于25%,基本可以满足流动沙丘沙蒿盖度需求,同时考虑到播种量和效果的经济性,播种量750

1000g/亩就可以满足本项技术的需求。如图3所示。
[0031]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该技术能够在1

2年内,在流动沙丘表面形成40%以上的植被盖度,可以快速实现流动沙丘的固定,有效控制沙丘活动,是一种有速效的流动沙丘快速治理方法。本专利技术适合应用于需要快速固定流动沙丘的穿沙公路、铁路、输电线路等工程建设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动沙丘的快速固沙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1)首先在流动沙丘表面构建草方格物理沙障;2)于沙丘上选择种植速生固沙植物山竹岩黄耆和沙蒿,形成混交植被。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沙障规格为(0.8

1.2m)
×
(0.8

1.2m),优选1m
×
1m;用草本作物桔杆部份埋入沙丘表土构成草方格,草本作物为稻草、麦草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埋入深度10

20cm(优选12

15cm),草本作物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拉木萨印家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