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形态发展水平确定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8818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动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形态发展水平确定方法,将广域的主动配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按物理、信息和社会三个维度形态特征进行划分,构建包含物理、信息和社会三个维度的形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有序加权算子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三级指标中每个指标的第一权重,有效降低层次分析法主观极值偏差对指标权重准确性的影响,利用线性加权法进行组合赋权,进而根据组合权重确定待评价主动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的形态发展水平评分值。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建立全面的形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组合权重,提高了确定主动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的形态发展水平的准确性。管理系统的形态发展水平的准确性。管理系统的形态发展水平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形态发展水平确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主动配电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主动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形态发展水平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调度运行管理是保障区域配电网优质可靠供电的基础,是连接电网末端业务与服务用户前端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主动配电网人机交互和设备状态感知的重要载体。随着清洁能源、电动汽车和增量配电网的高比例接入以及终端设备电气化率的提升,配电网发展将呈现出新特征,这也导致了主动配电网的信息流和业务流变得更加复杂多样。配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的形态和业态不仅仅停留在以主网单一供电为主导的传统运维管理、被动检修、电话调度指令层面,而是不断向终端供电能源多样性、调度运行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融合物理维度、信息维度和社会维度的主动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形态。
[0003]适应未来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主动配电网发展亟需研究一种能够解决新形态下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的形态发展的技术评价,但是由于其中被现场接受的部分评价指标分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对主动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全方面评价,也无法量化主动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的发展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动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形态发展水平确定方法,以提高确定主动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的形态发展水平的准确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6]一种主动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形态发展水平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7]对主动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构建包含物理、信息和社会三个维度的形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所述形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0008]建立三级指标的计算模型;
[0009]采用基于有序加权算子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三级指标中每个指标的第一权重;
[0010]根据三级指标的计算模型,采用熵权法确定三级指标中每个指标的第二权重;
[0011]根据第一权重和第二权重,利用线性加权法进行组合赋权,获得三级指标中每个指标的组合权重;
[0012]根据三级指标的计算模型,计算待评价主动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的三级指标中每个指标的值;
[0013]根据三级指标中每个指标的值和组合权重,确定待评价主动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的形态发展水平评分值。
[0014]可选的,所述一级指标包括物理维度、信息维度和社会维度;
[0015]所述物理维度对应的二级指标包括安全可靠性、智能性和清洁性;所述安全可靠
性对应的三级指标包括供电可靠率、负荷转供能力和配网接线灵活性;所述智能性对应的三级指标包括智能电表覆盖率、智能配电开关覆盖率和智能化变电站比例;所述清洁性对应的三级指标包括电动汽车充电站密度、柔性负荷比例和分布式电源消纳率;
[0016]所述信息维度对应的二级指标包括通信网建设水平和调度数据网建设水平;所述通信网建设水平对应的三级指标包括调管区域光纤覆盖率、通信接入网网架水平和骨干通信网网架水平;所述调度数据网建设水平对应的三级指标包括配网数据可观测性、分布式电源可控性和配网故障研判准确率;
[0017]所述社会维度对应的二级指标包括调管能效、人员建设水平和协调性;所述调管能效对应的三级指标包括主动工单比例、人均处理工单数量和典型业务流转时长;所述人员建设水平对应的三级指标包括人员平均年龄和人员平均学历;所述协调性对应的三级指标包括调度生产协同数和典型业务流转节点数。
[0018]可选的,所述三级指标的计算模型包括:物理维度指标计算模型、信息维度指标计算模型和社会维度指标计算模型。
[0019]可选的,所述物理维度指标计算模型包括:
[0020]供电可靠率A
11
的计算公式为:其中,h
cf
为一次故障停电的时间,C
f
为一次故障停电的用户数,h
ca
为一次预安排停电的时间,C
a
为一次预安排停电的用户数,C
s
为调管区域用户数量,H
s
为统计时长;
[0021]负荷转供能力A
12
的计算公式为:其中,L为10kV线路总条数,P
ts,l
为当线路发生故障时,其他线路对线路l所带负荷进行转供的负荷量,P
l
为故障线路正常运行时所带负荷;
[0022]配网接线灵活性A
13
的计算公式为:其中,M和N分别为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条数,λ
NC,m
和λ
NC,n
分别为该网架不同接线模式下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的复杂网络连通度,l
NC,m
和l
NC,n
分别为该网架接线模式下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长度,P
OL
和P
CL
分别为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平均故障率统计等效值,L
mile
为调管区域线路总长度;
[0023]智能电表覆盖率A
21
的计算公式为:A
21
=n
h
/N
h
;其中,n
h
为智能电表安装数,N
h
为调度管理区域内总用户数;
[0024]智能配电开关覆盖率A
22
的计算公式为:A
22
=n
g
/N
g
;其中,n
g
为智能电配电开关安装数量,N
g
为调度管理区域内线路总开关数量;
[0025]智能化变电站比例A
23
的计算公式为:A
23
=n
ts
/N
ts
;其中,n
ts
为可实现变电站站内设备自动化的变电站数量,N
ts
为调管区域变电站数量;
[0026]电动汽车充电站密度A
31
的计算公式为:A
31
=n
ev
/N
cp
;其中,n
ev
为调管区域内电动汽车登记数量,N
cp
为充换电桩建设数量;
[0027]柔性负荷比例A
32
的计算公式为:A
32
=P
RL
/P
L
;其中,P
RL
为调管区域柔性负荷大小,P
L
为调管区域配电网实际负荷值大小;
[0028]分布式电源消纳率A
33
的计算公式为:其中,为调管区域分布式能源的实际出力,为调管区域分布式能源的最大允许出力大小。
[0029]可选的,所述信息维度指标计算模型包括:
[0030]调管区域光纤覆盖率B
11
的计算公式为:B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形态发展水平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对主动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构建包含物理、信息和社会三个维度的形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所述形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建立三级指标的计算模型;采用基于有序加权算子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三级指标中每个指标的第一权重;根据三级指标的计算模型,采用熵权法确定三级指标中每个指标的第二权重;根据第一权重和第二权重,利用线性加权法进行组合赋权,获得三级指标中每个指标的组合权重;根据三级指标的计算模型,计算待评价主动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的三级指标中每个指标的值;根据三级指标中每个指标的值和组合权重,确定待评价主动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的形态发展水平评分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形态发展水平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指标包括物理维度、信息维度和社会维度;所述物理维度对应的二级指标包括安全可靠性、智能性和清洁性;所述安全可靠性对应的三级指标包括供电可靠率、负荷转供能力和配网接线灵活性;所述智能性对应的三级指标包括智能电表覆盖率、智能配电开关覆盖率和智能化变电站比例;所述清洁性对应的三级指标包括电动汽车充电站密度、柔性负荷比例和分布式电源消纳率;所述信息维度对应的二级指标包括通信网建设水平和调度数据网建设水平;所述通信网建设水平对应的三级指标包括调管区域光纤覆盖率、通信接入网网架水平和骨干通信网网架水平;所述调度数据网建设水平对应的三级指标包括配网数据可观测性、分布式电源可控性和配网故障研判准确率;所述社会维度对应的二级指标包括调管能效、人员建设水平和协调性;所述调管能效对应的三级指标包括主动工单比例、人均处理工单数量和典型业务流转时长;所述人员建设水平对应的三级指标包括人员平均年龄和人员平均学历;所述协调性对应的三级指标包括调度生产协同数和典型业务流转节点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形态发展水平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指标的计算模型包括:物理维度指标计算模型、信息维度指标计算模型和社会维度指标计算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动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形态发展水平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维度指标计算模型包括:供电可靠率A
11
的计算公式为:其中,h
cf
为一次故障停电的时间,C
f
为一次故障停电的用户数,h
ca
为一次预安排停电的时间,C
a
为一次预安排停电的用户数,C
s
为调管区域用户数量,H
s
为统计时长;负荷转供能力A
12
的计算公式为:其中,L为10kV线路总条数,P
ts,l
为当
线路发生故障时,其他线路对线路l所带负荷进行转供的负荷量,P
l
为故障线路正常运行时所带负荷;配网接线灵活性A
13
的计算公式为:其中,M和N分别为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条数,λ
NC,m
和λ
NC,n
分别为该网架不同接线模式下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的复杂网络连通度,l
NC,m
和l
NC,n
分别为该网架接线模式下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长度,P
OL
和P
CL
分别为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平均故障率统计等效值,L
mile
为调管区域线路总长度;智能电表覆盖率A
21
的计算公式为:A
21
=n
h
/N
h
;其中,n
h
为智能电表安装数,N
h
为调度管理区域内总用户数;智能配电开关覆盖率A
22
的计算公式为:A
22
=n
g
/N
g
;其中,n
g
为智能电配电开关安装数量,N
g
为调度管理区域内线路总开关数量;智能化变电站比例A
23
的计算公式为:A
23
=n
ts
/N
ts
;其中,n
ts
为可实现变电站站内设备自动化的变电站数量,N
ts
为调管区域变电站数量;电动汽车充电站密度A
31
的计算公式为:A
31
=n
ev
/N
cp
;其中,n
ev
为调管区域内电动汽车登记数量,N
cp
为充换电桩建设数量;柔性负荷比例A
32
的计算公式为:A
32
=P
RL
/P
L
;其中,P
RL
为调管区域柔性负荷大小,P
L
为调管区域配电网实际负荷值大小;分布式电源消纳率A
33
的计算公式为:其中,为调管区域分布式能源的实际出力,为调管区域分布式能源的最大允许出力大小。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动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形态发展水平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维度指标计算模型包括:调管区域光纤覆盖率B
11
的计算公式为:B
11
=l/L

;其中,l为光纤的长度,L'为通信线路总长度;通信接入网网架水平B
12
的计算公式为:B
12
=n
i
/N
i
;其中,n
i
为成环节点数,N
i
为调管区域10kV接入网节点总数;骨干通信网网架水平B
13
的计算公式为:其中,N'为节点数,d
pq
为点p和点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绍杰王腾志高重晖林俐郭健傅吉悦刘志君王泽一于天蛟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