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训练评估双眼的立体镜,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动移动立体镜,电机座的一端铰接于底座上,另一端通过调节连杆与底座铰接;电机座内安装有电机,电机输出端与转动安装于电机座上的丝杠直连,眼罩架固接于电机座的一端,扣盖与丝杠螺纹连接,卡片板与扣盖固接,电机驱动丝杠旋转,通过丝杠与扣盖之间形成的螺旋副实现扣盖带动卡片板沿丝杠的轴向往复移动;眼罩架上安装有齿轮,齿轮两侧的眼罩架的内部均容置有镜片固定架,每侧镜片固定架靠近齿轮的一侧均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两侧镜片固定架在眼罩架内的移动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卡片板可以匀速移动和在设定刻度位置停止,实现了移动位置精准,移动速度匀速一致,不间断训练。断训练。断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移动立体镜
[0001]本技术涉及训练评估双眼的立体镜,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动移动立体镜。
技术介绍
[0002]对于融合功能障碍,聚散灵活度不良的人群,以及单眼抑制者、用眼疲劳者,需要对眼睛进行一些训练或评估,如训练集合功能、散开功能及抗抑制,评估双眼稳定性、眼位以及抑制的存在和程度,训练跳跃式融像运动,评估双眼融像的稳定性等。
[0003]现有用于训练、评估的立体镜,通过使用者手动实现内置训练卡片的卡片放置板的移动调节,位置不精准,每隔十秒需要调节一次,非常繁琐,难以控制;中断训练去频繁调节移动卡片放置板导致训练效果不好,使用者接受度低,未成年人需要他人辅助才能使用。再有,现有立体镜的两个凸透镜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安装凸透镜的固定架角度无法调节;而使用者每个人的瞳距不一样,导致使用者因为瞳距不同而产生眼肌疲劳,影响训练效果和使用者的接受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立体镜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移动立体镜。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本技术包括底座、调节连杆、电机、电机座、丝杠、扣盖、卡片板、眼罩架、镜片固定架及齿轮,其中电机座的一端铰接于底座上,另一端通过调节连杆与所述底座铰接,通过所述调节连杆调节电机座与底座之间的夹角;所述电机座内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与转动安装于电机座上的丝杠直连或通过传动机构与转动安装于电机座上的丝杠连接,所述眼罩架固接于电机座的一端,所述扣盖与丝杠螺纹连接、形成螺旋副,所述卡片板与扣盖固接,所述电机驱动丝杠旋转,通过所述丝杠与扣盖之间形成的螺旋副实现所述扣盖带动卡片板沿丝杠的轴向往复移动;所述眼罩架上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两侧的眼罩架的内部均容置有镜片固定架,每侧所述镜片固定架靠近齿轮的一侧均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两侧所述镜片固定架在眼罩架内的移动方向相反。
[0007]其中:所述调节连杆包括连杆A及连杆B,所述连杆A的一端与底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B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B的另一端与电机座的另一端铰接。
[0008]所述底座的两端均设有支架,所述连杆A的一端与底座一端的支架铰接,所述电机座的一端与底座另一端的支架铰接;所述连杆A的一端与底座一端支架的铰接处、连杆A另一端与连杆B一端的铰接处、连杆B另一端与电机座另一端的铰接片以及电机座一端与底座另一端支架的铰接片分别设有锁紧螺丝。
[0009]所述电机座的上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所述丝杠转动安装于凹槽内;所述凹槽开口的两侧均设有刻度尺,所述扣盖的上表面均向左右两侧延伸、形成牙片,所述牙片在扣盖沿丝杠轴向移动时对应两侧的刻度尺。
[0010]所述电机座的一端设有对卡片板的移动进行限位的限位板。
[0011]所述眼罩架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通过螺丝安装有可转动的齿轮,所述齿轮两侧的镜片固定架上的齿条分别位于齿轮的上下两侧。
[0012]所述底座内部设有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通过电机驱动器与电机连接;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有按键,所述按键设于底座的表面上。
[0013]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0014]1.本技术通过电机及一组机械零部件组合驱动卡片板围绕刻度“0”的位置进行远近匀速移动和在设定刻度位置的停止,实现了移动位置精准,移动速度匀速一致,不间断训练,远近距离随意调节,可根据适当位置随意停止,可以进行特定的位置反复精准移动(手动绝对无法做到的精准度)以达到提高训练效果,缩短训练时间的目的。
[0015]2.本技术通过齿轮和左、右两个带有齿条的镜片固定架实现了可以对称等距精准瞳距调节,提高了使用者的舒服程度,减少了眼肌疲劳,大大提高了训练效果,缩短了训练时间。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右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
[0020]其中:1为底座,2为按键,3为支架,4为连杆A,5为连杆B,6为电机座,7为锁紧螺丝,8为丝杠,9为扣盖,10为牙片,11为卡片板,12为眼罩架,13为固定板,14为镜片固定架,15为齿轮,16为齿条,17为螺丝,18为刻度尺,19为限位板,20为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0022]如图1~4所示,本技术包括底座1、调节连杆、电机、电机座6、丝杠8、扣盖9、卡片板11、眼罩架12、镜片固定架14及齿轮15,其中电机座6的一端铰接于底座1上,另一端通过调节连杆与底座1铰接,通过调节连杆调节电机座6与底座1之间的夹角;电机座6内安装有电机,电机输出端与转动安装于电机座6上的丝杠8直连或通过传动机构与转动安装于电机座6上的丝杠8连接,传动机构可采用齿轮传动机构,即电机输出端及丝杠8上分别安装有相互啮合的齿轮,齿轮传动机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眼罩架12固接于电机座6的一端,扣盖9与丝杠8螺纹连接、形成螺旋副,卡片板11与扣盖9固接,电机驱动丝杠8旋转,通过丝杠8与扣盖9之间形成的螺旋副实现扣盖9带动卡片板11沿丝杠8的轴向往复移动;眼罩架12上安装有齿轮15,齿轮15两侧的眼罩架12的内部均容置有镜片固定架14,每侧镜片固定架14靠近齿轮15的一侧均设有与齿轮15啮合的齿条16,两侧镜片固定架14在眼罩架12内的移动方向相反。
[0023]本实施例底座1的两端均设有支架3,本实施例的调节连杆包括连杆A4及连杆B5,连杆A4的一端与底座1一端的支架3铰接,电机座6的一端与底座1另一端的支架3铰接,连杆A4的另一端与连杆B5的一端铰接,连杆B5的另一端与电机座6的另一端铰接;在连杆A4的一
端与底座1一端支架3的铰接处、连杆A4另一端与连杆B5一端的铰接处、连杆B5另一端与电机座6另一端的铰接片以及电机座6一端与底座1另一端支架3的铰接片分别设有锁紧螺丝7,在通过调整连杆A4、连杆B5及电机座6的角度,进而调整眼罩架12的角度后,将各处的锁紧螺丝7锁紧定位。
[0024]本实施例电机座6的上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20,丝杠8转动安装于凹槽20内;凹槽20开口的两侧均设有刻度尺18,扣盖9的上表面均向左右两侧延伸、形成牙片10,牙片10在扣盖9沿丝杠8轴向移动时对应两侧的刻度尺18。在电机座6的一端设有对卡片板11的移动进行限位的限位板19,限位板19设置于凹槽20一端的端部,防止卡片板11内凹槽20内移出。
[0025]本实施例的眼罩架12上设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的端面呈“L”形,“L”形的竖边上端固接于眼罩架12上,并且“L”形竖边上通过螺丝17安装有可转动的齿轮15,齿轮15两侧的镜片固定架14上的齿条16分别位于齿轮15的上下两侧,且均位于“L”形横边的上方。
[0026]本实施例的底座1内部设有主控芯片,主控芯片通过电机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移动立体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调节连杆、电机、电机座(6)、丝杠(8)、扣盖(9)、卡片板(11)、眼罩架(12)、镜片固定架(14)及齿轮(15),其中电机座(6)的一端铰接于底座(1)上,另一端通过调节连杆与所述底座(1)铰接,通过所述调节连杆调节电机座(6)与底座(1)之间的夹角;所述电机座(6)内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与转动安装于电机座(6)上的丝杠(8)直连或通过传动机构与转动安装于电机座(6)上的丝杠(8)连接,所述眼罩架(12)固接于电机座(6)的一端,所述扣盖(9)与丝杠(8)螺纹连接、形成螺旋副,所述卡片板(11)与扣盖(9)固接,所述电机驱动丝杠(8)旋转,通过所述丝杠(8)与扣盖(9)之间形成的螺旋副实现所述扣盖(9)带动卡片板(11)沿丝杠(8)的轴向往复移动;所述眼罩架(12)上安装有齿轮(15),所述齿轮(15)两侧的眼罩架(12)的内部均容置有镜片固定架(14),每侧所述镜片固定架(14)靠近齿轮(15)的一侧均设有与齿轮(15)啮合的齿条(16),两侧所述镜片固定架(14)在眼罩架(12)内的移动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移动立体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连杆包括连杆A(4)及连杆B(5),所述连杆A(4)的一端与底座(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B(5)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B(5)的另一端与电机座(6)的另一端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移动立体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彬,张勋,崔丽红,
申请(专利权)人:王世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