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组培苗老化的综合方法,主要包括三种方法:(1)采用抗氧化剂;(2)调节培养基渗透压;(3)通过添加外源植物激素。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组培苗老化、提高组培苗复壮,实验结果显示:以上三种方法通过分别添加一定浓度的抗氧化剂和植物外源激素、调节无机盐及蔗糖浓度改变培养基渗透压或三种方法混合使用,能促进花椰菜老化植株继续生长,可有效缓解组培苗的老化,使花椰菜老化苗复壮。苗复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组培苗老化的综合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治组培苗老化的综合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植物研究与生产的重要手段。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组培苗长期继代保存会出现生长势减弱、生长停滞或生长点坏死等老化现象,严重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以及生产的正常进行,进而对组织培养产业造成较大的影响。
[0003]组培苗老化多数是因长时间无性繁殖导致的生理老化引起。组培苗老化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是遗传原因,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衰老机制,植株个体都要经历由生到死的过程,这在有性繁殖和营养繁殖的植物中都会发生。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也会出现这种遗传因素造成的衰老现象,当正常培养继代繁殖的植株出现不明原因的生长停止现象时往往是衰老造成的,一般情况下即使采用一些措施缓解衰老,效果也并不理想。组培中如果遇到遗传造成组培苗生长停滞老化现象,除了采用一些措施进行缓解外,更重要的是通过重新培养外植体进行继代繁殖,这是应对遗传因素造成组培苗衰老的有效方法;其次,逆境是造成组培苗衰老的主要原因。在组培中,继代时间过长会造成培养基中营养缺乏,有毒物质积累过多等都会导致植株过早衰老。在培养中不良的培养条件,如过高或过低的培养温度、不适的光照强度和光周期等因素也会加速组培苗的老化,因此,在组培过程中应注意培养条件的变化,使得组培苗始终保持在最佳的生长条件下,这样可以减缓组培苗的过早老化,使得组培苗的继代培养时间能够延长,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研究中尤为重要;第三,引起组培苗老化也受到激素水平的影响。在组培苗培养后期,随着植株的老化,植株内源激素的合成水平开始下降,如果不对培养基中激素水平进行调整,势必造成组培苗生长势减弱,提早进入衰老状态,因此,要想长时间继代培养,应该注意培养基中激素水平调节,适当增加一些生长素和分裂素用量。除了上述一些原因引起组培苗衰老外,还有一些其它因素也会造成组培苗的衰老,如外植体中微生物的活动,内生菌或病毒积累也会导致组培苗衰老加速,应经常对长时间继代材料进行脱菌脱毒处理,使之保持健壮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克服了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中长期继代保存的组培苗出现的老化现象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缓解组培苗老化、组培苗复壮的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长期继代保存的组培苗出现的老化现象。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组培苗老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三种方法之一加以处理:(1)采用抗氧化剂:在培养基中加入50
‑
100 mg/L VC(抗坏血酸);25
‑
100 mg/L DTT(二硫苏糖醇);25
‑
100 mg/L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1
‑
10 mg/L AgNO3(硝酸银)作为抗氧化剂。在继代时,
将老化的组培苗茎尖剪下,接种到加有不同抗氧化剂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每20
‑
30 d剪取长约0.5
‑
2 cm生长健壮的茎尖继代培养,继代培养3
‑
5次,可有效缓解长期继代保存的组培苗生长势减弱、生长点坏死老化现象;(2)调节培养基渗透压:以10
‑
20g/L 蔗糖和1/2倍MS无机盐调节培养基渗透压。在继代时,将老化的组培苗茎尖剪下,接种到调节渗透压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每20
‑
30 d剪取长约0.5
‑
2 cm生长健壮的茎尖继代培养,继代培养3
‑
5次,可促使老化组培苗继续生长;(3)添加外源植物激素:在培养基中单独添加0.5
‑
1 mg/L IAA(吲哚乙酸)或5
‑
10 mg/L GA3(赤霉素),或者在培养基中同时添加0.1
‑
0.5 mg/L IAA(吲哚乙酸)和5
‑
10 mg/L GA3(赤霉素),继代时,将老化组培苗接种到配制好的培养基上,每20
‑
30 d剪取长约0.5
‑
2 cm生长健壮的茎尖继代培养,继代培养2
‑
3次,可促使老化组培苗继续生长。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公开了防治组培苗老化方法在有效缓解组培苗老化、提高组培苗复壮方面的应用。实验结果显示在添加VC(抗坏血酸)、DTT(二硫苏糖醇)、PVP(聚乙烯吡咯烷酮)和AgNO3(硝酸银)等4种抗氧化剂;调整培养基渗透压和蔗糖浓度;添加IAA(吲哚乙酸)、GA3(赤霉素)等外源植物激素等处理下花椰菜老化苗可以继续正常生长并复壮。
[0008]本专利技术更加详细的描述如下:方法1 采用抗氧化剂在培养基中加入50
‑
100 mg/L VC(抗坏血酸);25
‑
100 mg/L DTT(二硫苏糖醇);25
‑
100 mg/L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1
‑
10 mg/L AgNO3(硝酸银)作为抗氧化剂。在继代时,将老化的组培苗茎尖剪下,接种到加有不同抗氧化剂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为20
‑
25℃连续光照,光照强度为2000
‑
3000 lx。每20
‑
30 d剪取长约0.5
‑
2 cm生长健壮的茎尖继代培养。继代培养3
‑
5次,进而缓解长期继代保存的组培苗生长势减弱和生长点坏死老化现象;方法2 调节培养基渗透压以10
‑
20g/L 蔗糖和1/2倍MS无机盐调节培养基渗透压,将老化的组培苗进行复壮培养;在继代时,将老化的组培苗茎尖剪下,接种到调节渗透压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在继代时,将老化的组培苗茎尖剪下,接种到加有不同抗氧化剂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为20
‑
25℃连续光照,光照强度为2000
‑
3000 lx。每20
‑
30 d剪取长约0.5
‑
2 cm生长健壮的茎尖继代培养。继代培养3
‑
5次,进而缓解长期继代保存的组培苗生长势减弱和生长点坏死老化现象;方法3 添加外源植物激素在培养基中单独添加0.5
‑
1 mg/L IAA(吲哚乙酸)或5
‑
10 mg/L GA3(赤霉素),或者在培养基中同时添加0.1
‑
0.5 mg/L IAA(吲哚乙酸)和5
‑
10 mg/L GA3(赤霉素)。在继代时,将老化的组培苗茎尖剪下,接种到加有不同抗氧化剂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条件为20
‑
25℃连续光照,光照强度为2000
‑
3000 lx。每20
‑
30 d剪取长约0.5
‑
2 cm生长健壮的茎尖继代培养,继代培养2
‑
3次。之后将生长健壮的组培苗剪下,重新接种到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组培苗老化的综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的三种方法之一加以处理方法1 采用抗氧化剂:在培养基中加入50
‑
100 mg/L VC;25
‑
100 mg/L DTT;25
‑
100 mg/L PVP;1
‑
10 mg/L AgNO3作为抗氧化剂;继代时,将老化的组培苗茎尖剪下,接种到加有不同抗氧化剂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每20
‑
30 d剪取长0.5
‑
2 cm生长健壮的茎尖继代培养,继代培养3
‑
5次,可有效缓解长期继代保存的组培苗生长势减弱、生长点坏死老化等现象;方法2 调节培养基渗透压:以10
‑
20g/L 蔗糖和1/2倍MS无机盐调节培养基渗透压;在继代时,将老化的组培苗茎尖剪下,接种到调节渗透压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每2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冬,刘艳军,许丁帆,黄俊轩,李建科,武春霞,梁兴,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农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