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7693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有定位机构;第一壳体下部前后方向贯穿第一横把手半槽,第一壳体上部竖直开有第一竖把手半槽,第一壳体上部设有第一竖把手连接腔,下部设有第一横把手连接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用冲压件作为保证强度的骨架;使产品可靠性更高;用注塑件作为本体,产品可以做的比传统铸铝件更精致、更美观。注塑件分两次注塑成型,第一次注塑是将内部冲压件包起来,同时为第二次注塑做好注塑筋的空间,使注塑零件结构更可靠;第二道注塑作为表面层,使零件外观面没有缩印等表面缺陷,更美观。更美观。更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


[0001]本技术属于客车内饰
,涉及一种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

技术介绍

[0002]客车扶手连接件作为客车上水平扶手与竖直扶手的连接部件,在客车中使用频繁,客车扶手连接件的安装紧固件都是可以外表可以看到的,外观比较难看。
[0003]客车扶手连接件一般采用压铸铝制作,压铸铝的精度很难做到外加堵盖盖住紧固件;而注塑件强度和可靠性不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能解决客车扶手连接件的安装紧固件都是可以外表可以看到的,外观比较难看的问题。
[0005]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有定位机构;第一壳体下部前后方向贯穿第一横把手半槽,第一壳体上部竖直开有第一竖把手半槽,第一壳体上部设有第一竖把手连接腔,下部设有第一横把手连接腔;第一壳体中设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上下分别开有第一竖把手连接通孔和第一横把手连接通孔,第一壳体中上下分别开有第一内层竖把手连接通孔和第一内层横把手连接通孔,第一壳体上卡接堵盖;第二壳体下部前后方向贯穿第二横把手半槽,第二壳体上部竖直开有第二竖把手半槽;第二壳体中设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上下分别开有第二竖把手连接通孔和第二横把手连接通孔;第二连接板右侧上下连接螺母,螺母分别为竖把手连接螺母和横把手连接螺母,第二竖把手连接通孔和第二横把手连接通孔分别与竖把手连接螺母和横把手连接螺母的螺孔相连通,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螺栓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壳体由第一壳体内层和第一壳体外层组成,第一壳体内层与第一连接板通过注塑工艺连接,第一壳体内层上下分别开有第一内层竖把手连接通孔和第一内层横把手连接通孔,第一壳体内层与第一壳体外层通过注塑工艺连接,第一壳体外层上卡接堵盖。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壳体外层上开有堵盖槽,堵盖槽中卡接堵盖;堵盖槽包括卡爪容腔,卡爪容腔左侧连通卡接槽,堵盖两侧为卡爪,堵盖中间为变形槽,卡爪从上至下依次为斜面、避让面、防弹出面。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二壳体由第二壳体内层和第二壳体外层组成,第二壳体内层与第二连接板通过注塑工艺连接,第二壳体内层与第二壳体外层通过注塑工艺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外侧面为弧面。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为金属冲压件。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定位机构呈点均布,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斜块和定
位槽,定位斜块位于第一壳体右侧面,定位槽位于第一壳体左侧面。
[0012]本申请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13]本技术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用冲压件作为保证强度的骨架;使产品可靠性更高;用注塑件作为本体,产品可以做的比传统铸铝件更精致、更美观。注塑件分两次注塑成型,第一次注塑是将内部冲压件包起来,同时为第二次注塑做好注塑筋的空间,使注塑零件结构更可靠;第二道注塑作为表面层,使零件外观面没有缩印等表面缺陷,更美观。注塑件上扣合堵盖,盖住紧固件,最终实现客车扶手杆连接件的外观看不到紧固件,整体感更好,更美观,避免紧固件露出连接件表面突出来碰上乘客,让零件更安全。注塑件的外观可以通过调整塑料粒子的颜色实现不同的外观颜色,不需要喷涂。比传统铸铝件更环保。生产效率更高。冲压件可以采用其他高强度的零件代替,如铸钢件、玻纤增强塑料等等。零件的可实现的工艺手段和材料资源更多。注塑件可以用一次注塑或多次注塑形式实现同样的功能结构。这和零件的机构有关,可以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组合,实现不同结构的扶手杆连接件功能。将本专利技术结构拓展应用。注塑件之间有扣合定位用的凸凹结构,避免扣合后错位,保证表面的平整。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7]图4为图2中的A

A剖视图。
[0018]图5为图4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6为图2中的B

B剖视图。
[0020]图7为图2中的C

C剖视图。
[0021]图8为图7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9为图3中的D

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4]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他的包括,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
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6]图1

9中,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连接板1

1、第一壳体内层1

2、第一壳体外层1

3、堵盖1

4、卡爪1

41、斜面1

411、避让面1

412、防弹出面1

413、变形槽1

42、卡爪容腔1

51、卡接槽1

52、第二壳体2、第二连接板2

1、螺母2

2、第二壳体内层2

3、第二壳体外层2

4、螺栓3、竖把手4、横把手5、定位斜块6、定位槽7、冲压筋8等。
[0027]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连接件采用分体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设有定位机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通过螺栓3连接。
[0028]如图1所示,中箭头方向为本文中的前向。第一壳体1右侧面为平面,与第二壳体2贴合;左侧面为弧面,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设有定位机构;第一壳体(1)下部前后方向贯穿第一横把手半槽,第一壳体(1)上部竖直开有第一竖把手半槽,第一壳体(1)上部设有第一竖把手连接腔,下部设有第一横把手连接腔;第一壳体(1)中设有第一连接板(1

1),第一连接板(1

1)上下分别开有第一竖把手连接通孔和第一横把手连接通孔,第一壳体(1)中上下分别开有第一内层竖把手连接通孔和第一内层横把手连接通孔,第一壳体(1)上卡接堵盖(1

4);第二壳体(2)下部前后方向贯穿第二横把手半槽,第二壳体(2)上部竖直开有第二竖把手半槽;第二壳体(2)中设有第二连接板(2

1),第二连接板(2

1)上下分别开有第二竖把手连接通孔和第二横把手连接通孔;第二连接板(2

1)右侧上下连接螺母(2

2),螺母(2

2)分别为竖把手连接螺母和横把手连接螺母,第二竖把手连接通孔和第二横把手连接通孔分别与竖把手连接螺母和横把手连接螺母的螺孔相连通;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通过螺栓(3)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内置式客车扶手杆连接套,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1)由第一壳体内层(1

2)和第一壳体外层(1

3)组成,第一壳体内层(1

2)与第一连接板(1

1)通过注塑工艺连接,第一壳体内层(1

2)上下分别开有第一内层竖把手连接通孔和第一内层横把手连接通孔,第一壳体内层(1

2)与第一壳体外层(1

3)通过注塑工艺连接,第一壳体外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威王宇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宏宇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