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全站仪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763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08
一种可调节的全站仪支架属于全站仪支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且体积轻巧,省时省力,调节方便,便于普及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放置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台底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内壁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滚珠螺母,所述调节杆外壁下部套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下端固定连接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内转动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右侧啮合连接有蜗杆,所述蜗轮顶面中心处与第一丝杆接触,所述传动箱底面固定连接有铰接盘,所述铰接盘底面呈环型等间距交接有多个支腿,所述支腿底面固定连接有锥脚,所述铰接盘底面中心处竖直设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底面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接有第二限位块。接有第二限位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全站仪支架


[0001]本技术属于全站仪支架
,具体地是涉及一种可调节的全站仪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测距仪,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全站仪在使用时需要通过支架进行支撑固定及调整高度配合使用,但目前的全站仪支架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难以普及使用。因此,目前需要一种成本低且便于普及使用的全站仪升降支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节的全站仪支架;本技术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且体积轻巧,省时省力,调节方便,便于普及使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的全站仪支架,包括放置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台底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内壁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滚珠螺母,所述调节杆外壁下部套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下端固定连接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内转动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右侧啮合连接有蜗杆,所述蜗轮顶面中心处与第一丝杆接触,所述传动箱底面固定连接有铰接盘,所述铰接盘底面呈环型等间距交接有多个支腿,所述支腿底面固定连接有锥脚,所述铰接盘底面中心处竖直设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底面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丝杆下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滚珠螺母,所述第二滚珠螺母外壁呈环型等间距铰接有多个连杆,所述连杆外端与所述支腿铰接,所述第二限位块底面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内滑动连接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顶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
[0006]进一步地,所述放置台顶面呈环型等间距地设置有多个螺纹槽。
[0007]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左右壁均固定连接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与所述固定杆左右侧内壁设置的滑槽滑动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蜗杆前后两端均与所述传动箱转动连接,所述蜗杆前端穿过所述传动箱延伸至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摇柄。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丝杆上部与所述第一滚珠螺母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丝杆上端依次穿过所述铰接盘、所述传动箱延伸至上侧并与所述蜗轮底面接触。
[0011]进一步地,所述拉杆呈L型结构,所述拉杆下端与所述限位环上设置的三个限位槽均为卡接配合。
[0012]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为立方体结构,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第二丝杆、所述限位杆与所述蜗轮均为滑动连接,且所述限位杆上部能够与所述第一丝杆设置的卡槽卡接配合。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通过摇动手柄使放置台升降使支腿伸缩,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体积轻巧,省时省力,并且可以对放置台、支腿进行单独调节或同时调节,灵活度高,调节方便,便于普及使用。
附图说明
[0015]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蜗轮、第一丝杆及第二丝杆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调节杆及固定杆位置的解剖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丝杆、蜗轮及第二丝杆位置的解剖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结构解剖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标记:1为放置台、101为螺纹槽、2为调节杆、3为第一滚珠螺母、4为限位条、5为固定杆、501为滑槽、6为传动箱、7为蜗轮、8为蜗杆、9为第一丝杆、901为卡槽、10为第一限位块、11为摇柄、12为铰接盘、13为支腿、14为第二丝杆、15为第二滚珠螺母、16为连杆、17为第二限位块、18为锥脚、19为限位环、1901为限位槽、20为拉杆、21为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结合附图1

5所示,包括放置台1,放置台1底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杆2,调节杆2内壁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滚珠螺母3,调节杆2外壁下部套设有固定杆5,固定杆5下端固定连接有传动箱6,传动箱6内转动连接有蜗轮7,蜗轮7右侧啮合连接有蜗杆8,蜗轮7顶面中心处与第一丝杆9接触,传动箱6底面固定连接有铰接盘12,铰接盘12底面呈环型等间距交接有多个支腿13,支腿13底面固定连接有锥脚18,铰接盘12底面中心处竖直设有第二丝杆14,第二丝杆14底面连接有第二限位块17,第二丝杆14下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滚珠螺母15,第二滚珠螺母15外壁呈环型等间距铰接有多个连杆16,连杆16外端与支腿13铰接,第二限位块17底面固设于限位环19,限位环19内滑动连接有拉杆20,拉杆20顶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1。
[0023]本技术通过拉杆20与中间的限位槽1901卡接,转动摇柄11带动蜗杆8转动,蜗杆8带动啮合的蜗轮7转动,蜗轮7能够带动第一丝杆9和第二丝杆14转动,使得第一滚珠螺母3沿着第一丝杆9运动,第一滚珠螺母3带动调节杆2在固定杆5内移动,使得第二滚珠螺母15沿着第二丝杆14运动,第二滚珠螺母15带动连杆16运动将支腿13伸展开,再通过锥脚18与地面接触固定,从而形成全站仪支架。
[0024]放置台1顶面呈环型等间距开设有多个螺纹槽101。螺纹槽101与全站仪的螺杆相适配。
[0025]调节杆2左右壁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4,限位条4与固定杆5左右侧内壁设置的滑槽501滑动连接。
[0026]蜗杆8前后两端均与传动箱6转动连接,且蜗杆8前端穿过传动箱6延伸至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摇柄11。
[0027]第一丝杆9上部与第一滚珠螺母3转动连接,且第一丝杆9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
位块10。
[0028]拉杆20呈L型结构,拉杆20下端与限位环19上设置的三个限位槽1901均卡接配合。
[0029]第二丝杆14上端穿过铰接盘12、传动箱6延伸至上侧并与蜗轮7底面接触。
[0030]通过将第一丝杆9与第二丝杆14上的螺纹对称设立,使得第一丝杆9及第二丝杆14在同向转动时,第一滚珠螺母9能够在第一丝杆上向上运动,第二滚珠螺母15能够在第二丝杆14上向下运动。拉杆20与上侧的限位槽1901卡接时,限位杆21与第一丝杆9、蜗轮7卡接配合;拉杆20与中间的限位槽1901卡接时,限位杆21与第一丝杆9、蜗轮7及第二丝杆14同时卡接配合;拉杆20与下侧的限位槽1901卡接时,限位杆21与蜗轮7及第二丝杆14卡接配合。
[0031]限位杆21为立方体结构,限位杆21与第二丝杆14、限位杆21与蜗轮7均滑动连接,且限位杆21上部能够与第一丝杆9设置的卡槽901卡接配合。
[0032]工作原理。
[0033]使用时,将本装置竖直放置,通过拉杆20带动限位杆21与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全站仪支架,包括放置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台(1)底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杆(2),所述调节杆(2)内壁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滚珠螺母(3),所述调节杆(2)外壁下部套设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下端固定连接有传动箱(6),所述传动箱(6)内转动连接有蜗轮(7),所述蜗轮(7)右侧啮合连接有蜗杆(8),所述蜗轮(7)顶面中心处与第一丝杆(9)接触,所述传动箱(6)底面固定连接有铰接盘(12),所述铰接盘(12)底面呈环型等间距交接有多个支腿(13),所述支腿(13)底面固定连接有锥脚(18),所述铰接盘(12)底面中心处竖直设有第二丝杆(14),所述第二丝杆(14)底面连接有第二限位块(17),所述第二丝杆(14)下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滚珠螺母(15),所述第二滚珠螺母(15)外壁呈环型等间距铰接有多个连杆(16),所述连杆(16)外端与所述支腿(13)铰接,所述第二限位块(17)底面设置有限位环(19),所述限位环(19)内滑动连接设置有拉杆(20),所述拉杆(20)顶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全站仪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台(1)顶面呈环型等间距地设置有多个螺纹槽(1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全站仪支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学明段会升崔云龙佟笙孟庆来袁月牛倩
申请(专利权)人:抚顺罕王傲牛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