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斜拉带的榫卯节点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7611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斜拉带的榫卯节点框架,包括竖向柱和横向梁,竖向柱与横向梁之间通过榫卯节点连接,竖向柱和横向梁之间形成矩形框架,竖向柱与横向梁之间连接有位于矩形框架内侧角的连接组合件,矩形框架对角线的连接组合件之间连接有斜拉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传统的榫卯节点木框架相比,提高了木框架的抗侧力性能,钢连接组合件提高了榫卯节点抗拔、防脱榫的能力,是对传统木结构革新、将传统木结构与现代工艺结合的一次尝试,有利于推动传统木结构的发展。木结构的发展。木结构的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斜拉带的榫卯节点框架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工程木结构
,具体为一种带斜拉带的榫卯节点框架。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的传统木结构主要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形式,穿斗式木结构是我国西南地区常用的木结构建筑。穿斗式木结构抗震耗能性能、变形能力较好,但极限承载力、抗侧力和刚度较差;由于房屋整体性较差,尽管传统的穿斗式木结构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但其侧向刚度小,特别是纵向的整体性较差,没有良好的抗侧移能力,整体的刚度和强度较弱,不能满足要求,在地震中出现摆动,导致房屋倾斜、榫卯节点脱榫破坏、墙体倒塌甚至整体倒塌。
[0003]因此提高木框架的抗侧移能力、加强榫卯节点连接成为提高传统木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故需要采取合理的构造措施加强木框架的抗侧移能力,在有效提高抗侧移能力的同时增大木框架本身的耗能能力。
[0004]目前,对传统木框架以及节点的本身力学性能的研究较多,但在传统木结构的改良上相关研究较少,国内一些学者根据轻型木结构的优点和结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木结构墙体,通过在传统木结构木框架中内嵌轻型木剪力墙,从而达到了提高传统木结构的极限承载力、耗能以及变形能力的目的。还有学者通过对榫卯节点进行加固来实现整体框架承载力和抗侧移能力的提升,通过利用螺栓、木销、钢构件及碳纤维布对榫卯节点进行加固,在提升节点的强度和刚度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上方法都各具优点,但部分方法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时操作较为复杂,设置的螺栓孔对木构件本身有较大的破坏作用,外包碳纤维布、大量使用外露钢构件影响结构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斜拉带的榫卯节点框架,解决了现有榫卯节点木结构框架抗震性能不足、施工不便的问题。
[0006]本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带斜拉带的榫卯节点框架,包括竖向柱和横向梁,竖向柱与横向梁之间通过榫卯节点连接,竖向柱和横向梁之间形成矩形框架,竖向柱与横向梁之间连接有位于矩形框架内侧角的连接组合件,矩形框架对角线的连接组合件之间连接有斜拉带。形成矩形框架的竖向柱和横向梁之间榫卯节点连接,连接组合件对节点进行加强,同时实现斜拉带的安装,斜拉带通过对角线拉撑的方式,对整体结构进行加强。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竖向柱与横向梁之间通过直透式的榫卯节点连接,竖向柱上设有卯眼,横向梁上设有榫头,榫头的宽度小于中部柱体宽度,榫头为L形纵截面,卯眼与榫头形状配合。同样的,竖向柱和横向梁之间也可采用其它的榫卯节点实现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竖向柱和横向梁为木结构。同样的,竖向柱和横向梁也可采用与
木结构相似或不同的其它材质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斜拉带为钢结构。同样的,斜拉带也可采用与钢结构相似或不同的其它材质结构。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矩形框架的两条对角线的连接组合件之间连接有前后交错布置的两条斜拉带。同样的,斜拉带也可以采用单对角线布置的形式。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组合件包括竖端板、横端板和肋板,竖端板与横端板垂直连接,肋板分别与竖端板、横端板垂直连接,竖端板与竖向柱连接,横端板与横向梁连接,肋板与斜拉带连接。竖端板、横端板和肋板连接为一体,分别实现竖向柱、横向梁和斜拉带的连接固定。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竖端板、横端板和肋板均为钢结构。同样的,竖端板、横端板和肋板也可采用与钢结构相似或不同的其它材质结构。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竖端板、横端板和肋板之间焊接为一体。同样的,也可采用一体铸造、螺栓连接等其它连接方式。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竖端板通过自攻螺钉I与竖向柱连接,横端板通过自攻螺钉II与横向梁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的自攻螺钉I和自攻螺钉II均与斜拉带的轴线方向相同。同样的,自攻螺钉I和自攻螺钉II的布置方向也可与斜拉带的轴线方向之间存在一定范围的夹角。
[0017]进一步的,所述的肋板通过铆钉与斜拉带连接。同样的,肋板与斜拉带之间也可采用螺栓、焊接等其它连接方式。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与传统的木结构榫卯节点框架相比,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提高了结构的抗侧移性能,具有较好的的刚度和强度,能有效地减少墙体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变形,使得墙体构造更加安全可靠;有利于传承并发扬传统木结构,推动传统木结构在现代建筑中的发展。
[0020](2)本技术利用钢连接组合件对节点进行了加固处理,提高了节点的刚度,从而有效的防止了榫卯节点的脱榫、折榫破坏,在节点处采用的全螺纹自攻螺钉,一方面将钢连接组合件与木框架进行连接,提高了节点的强度与刚度;另一方面自攻螺钉对木构件横纹进行加强从而延缓木材开裂以及裂缝的发展,使节点在外力作用下的破坏模式由脆性像延性转变,提高节点的承载力和延性。
[0021](3)本技术通过工厂预制完成钢、木构件切割钻孔、钢连接组合件焊接、钢拉带与钢连接组合件铆钉连接制作,施工现场直接对构件进行拼装,利用自攻螺钉将钢连接组合件与木梁、木柱进行连接,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保证施工效率,对环境影响小。
[0022]前述本技术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技术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且本技术,(各非冲突选择)选择之间以及和其他选择之间也可以自由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技术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技术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梁柱节点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中竖向柱和横向梁安装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中竖向柱和横向梁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7]图5是本技术中斜拉带与连接组合件的连接示意图。
[0028]图6是本技术斜拉带与连接组合件正、反面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9]图7是本技术连接组合件与梁、柱连接示意图。
[0030]图中:1

竖向柱,2

横向梁,3

斜拉带,4

竖端板,5

横端板,6

肋板,7

自攻螺钉I,8

自攻螺钉II,9

铆钉,101

柱预钻孔,201

梁预钻孔,301

带铆钉孔,401

竖板螺钉孔,501

横板螺钉孔,601

板铆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列非限制性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
[0032]实施例1:
[0033]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斜拉带的榫卯节点框架,包括竖向柱(1)和横向梁(2),竖向柱(1)与横向梁(2)之间通过榫卯节点连接,竖向柱(1)和横向梁(2)之间形成矩形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柱(1)与横向梁(2)之间连接有位于矩形框架内侧角的连接组合件,矩形框架对角线的连接组合件之间连接有斜拉带(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斜拉带的榫卯节点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柱(1)与横向梁(2)之间通过直透式的榫卯节点连接,竖向柱(1)上设有卯眼,横向梁(2)上设有榫头,榫头的宽度小于中部柱体宽度,榫头为L形纵截面,卯眼与榫头形状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斜拉带的榫卯节点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柱(1)和横向梁(2)为木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斜拉带的榫卯节点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拉带(3)为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带斜拉带的榫卯节点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框架的两条对角线的连接组合件之间连接有前后交错布置的两条斜拉带(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卫国刘宜丰欧加加周典鲁纹帆李秋稷王欢宋谦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