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青霓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双泵增压反渗透净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7502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双泵增压反渗透净水装置,包括第一增压组件、第二增压组件、驱动组件、后处理组件、第一能量回收组件和第二能量回收组件;所述后处理组件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增压组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增压组件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后处理组件的第二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能量回收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能量回收组件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能量回收组件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增压组件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能量回收组件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增压组件的第二输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反渗透净水装置,解决了野外或户外饮用水不安全的问题,并达到了节省人力的技术效果,且双泵结构显著提高了纯净水产出量。结构显著提高了纯净水产出量。结构显著提高了纯净水产出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双泵增压反渗透净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环保净水设备
,具体为一种便携双泵增压反渗透净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野外旅行或户外工作时一般自行携带饮用水和生活用水,携带的水量不够时,要需要就近选择水源,而野外或户外的水源又达不到人类或动物饮用水的标准。尤其是中小渔船远海作业时,需要携带大量的饮用水和淡水,由于空间有限,安装传统的海水淡化设备又需电力驱动才能制备纯净水或淡水,设备体积大、噪音高、成本居高不下等缺陷不能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双泵增压反渗透净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双泵增压反渗透净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双泵增压反渗透净水装置,包括:
[0005]增压组件、驱动组件、后处理组件、第一能量回收组件和第二能量回收组件;
[0006]所述增压组件包括第一增压组件和第二增压组件;
[0007]所述第一增压组件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增压组件的第一输入端分别用于向所述第一增压组件、所述第二增压组件内输入流体;
[0008]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增压组件、所述第二增压组件、所述第一能量回收组件、所述第二能量回收组件内的流体,使流体增压;
[0009]所述后处理组件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增压组件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增压组件的输出端连通,用于对增压后的流体进行再处理;
[0010]所述后处理组件的第一输出端用于输出处理完成的流体,所述后处理组件的第二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能量回收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能量回收组件的输入端,用于将产生的废弃流体输入所述第一能量回收组件与所述第二能量回收组件内;
[0011]所述第一能量回收组件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增压组件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能量回收组件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增压组件的第二输入端,利用废弃流体的压力辅助所述驱动组件对所述第一增压组件和所述第二增压组件内的流体进行驱动作用。
[0012]优选的,还包括:前处理组件,所述前处理组件的输入端连通流体来源,所述前处理组件的输出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增压组件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增压组件的第一输入端,用于对流体进行初步过滤。
[0013]优选的,所述前处理组件包括PP棉过滤组件和活性炭过滤组件,所述PP棉过滤组件上开设有输入端,用于向所述PP棉过滤组件内输入流体,所述PP棉过滤组件的输出端连
通活性炭过滤组件的输入端,所述活性炭过滤组件的输出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增压组件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增压组件的第一输入端。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增压组件包括由中空壳体形成的第一增压泵腔和置于所述第一增压泵腔内的第一增压柱塞,所述第一增压柱塞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增压泵腔外,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增压组件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增压组件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增压柱塞的两侧;
[0015]所述第二增压组件包括由中空壳体形成的第二增压泵腔和置于所述第二增压泵腔内的第二增压柱塞,所述第二增压柱塞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增压泵腔外,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所述第二增压组件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增压组件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增压柱塞的两侧。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能量回收组件包括由中空壳体形成的第一能量回收泵腔和置于所述第一能量回收泵腔内的第一能量回收柱塞,所述第一能量回收柱塞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能量回收泵腔外,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
[0017]所述第二能量回收组件包括由中空壳体形成的第二能量回收泵腔和置于所述第二能量回收泵腔内的第二能量回收柱塞,所述第二能量回收柱塞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能量回收泵腔外,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
[0018]优选的,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座;以及一端与所述固定座铰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能量回收柱塞、所述第二能量回收柱塞铰接的第一联动柱;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联动柱铰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增压柱塞、所述第二增压柱塞铰接的第二联动柱;以及与所述第二联动柱连接的把手。
[0019]优选的,所述后处理组件包括反渗透膜组件和载银活性炭消毒组件;
[0020]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输入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增压组件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增压组件的输出端,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第一输出端连通所述载银活性炭消毒组件的输入端,所述反渗透膜组件的第二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能量回收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能量回收组件的输入端,用于将产生的废弃流体输入所述第一能量回收组件与所述第二能量回收组件内;所述载银活性炭消毒组件上设置有输出端,用于输出处理完成的流体。
[0021]优选的,所述第一能量回收组件的输出端包括一号横孔、一号竖孔和一号壁孔;所述一号横孔位于所述第一能量回收柱塞内,所述一号竖孔位于所述第一能量回收柱塞侧壁上,所述一号壁孔位于所述第一能量回收泵腔侧壁上;所述一号横孔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第一能量回收泵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一号竖孔连通,所述一号竖孔一端延伸至第一能量回收柱塞外壁,所述一号壁孔将所述第一能量回收泵腔的内外连通,所述一号壁孔连通所述第一增压泵腔的第二输入端;
[0022]所述第二能量回收组件的输出端包括二号横孔、二号竖孔和二号壁孔;所述二号横孔位于所述第二能量回收柱塞内,所述二号竖孔位于所述第二能量回收柱塞侧壁上,所述二号壁孔位于所述第二能量回收泵腔侧壁上;所述二号横孔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第二能量回收泵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二号竖孔连通,所述二号竖孔一端延伸至第二能量回收柱塞外壁,所述二号壁孔将所述第二能量回收泵腔的内外连通,所述二号壁孔连通所述第二增压泵腔的第二输入端。
[0023]优选的,所述第一增压组件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增压组件的第一输入端处均
设置有单向阀。
[0024]优选的,所述第一能量回收泵腔和所述第二能量回收泵腔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二输出端和泄压阀。
[0025]优选的,所述增压组件还包括若干第N增压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N增压组件,所述后处理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第N增压组件的输出端连通。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27]1、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便携双泵增压反渗透净水装置,无需电力驱动就可制备纯净水,装置模块化、体积小,携带方便,操作简单;
[0028]2、能量回收增压省力显著,双泵结构显著提高产水量,适用于中小规模净化水处理,为户外和野外人员提供干净的饮用水,尤其渔船远海作业时无需携带大量的饮用水,延长出海作业时间,提高经济效益;
[0029]3、更换适用于不同水质状态的膜元件,例如海水淡化或苦咸水膜元件,可实现一机多用,拓展本装置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003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双泵增压反渗透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组件、驱动组件(3)、后处理组件(5)、第一能量回收组件(6)和第二能量回收组件(7);所述增压组件包括第一增压组件(1)和第二增压组件(2);所述第一增压组件(1)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增压组件(2)的第一输入端分别用于向所述第一增压组件(1)、所述第二增压组件(2)内输入流体;所述驱动组件(3)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增压组件(1)、所述第二增压组件(2)、所述第一能量回收组件(6)、所述第二能量回收组件(7)内的流体,使流体增压;所述后处理组件(5)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增压组件(1)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增压组件(2)的输出端连通,用于对增压后的流体进行再处理;所述后处理组件(5)的第一输出端用于输出处理完成的流体,所述后处理组件(5)的第二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能量回收组件(6)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能量回收组件(7)的输入端,用于将产生的废弃流体输入所述第一能量回收组件(6)与所述第二能量回收组件(7)内;所述第一能量回收组件(6)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增压组件(1)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能量回收组件(7)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增压组件(2)的第二输入端,利用废弃流体的压力辅助所述驱动组件(3)对所述第一增压组件(1)和所述第二增压组件(2)内的流体进行驱动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双泵增压反渗透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处理组件(4),所述前处理组件(4)的输入端连通流体来源;所述前处理组件(4)的输出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增压组件(1)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增压组件(2)的第一输入端,用于对流体进行初步过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双泵增压反渗透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压组件(1)包括由中空壳体形成的第一增压泵腔(11)和置于所述第一增压泵腔(11)内的第一增压柱塞(12),所述第一增压柱塞(12)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增压泵腔(11)外,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3);所述第一增压组件(1)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增压组件(1)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增压柱塞(12)的两侧;所述第二增压组件(2)包括由中空壳体形成的第二增压泵腔(21)和置于所述第二增压泵腔(21)内的第二增压柱塞(22),所述第二增压柱塞(22)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增压泵腔(21)外,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3);所述第二增压组件(2)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增压组件(2)的第二输入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增压柱塞(22)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双泵增压反渗透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能量回收组件(6)包括由中空壳体形成的第一能量回收泵腔(61)和置于所述第一能量回收泵腔(61)内的第一能量回收柱塞(62),所述第一能量回收柱塞(62)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能量回收泵腔(61)外,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3);所述第二能量回收组件(7)包括由中空壳体形成的第二能量回收泵腔(71)和置于所述第二能量回收泵腔(71)内的第二能量回收柱塞(72),所述第二能量回收柱塞(72)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能量回收泵腔(71)外,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青霓赵成坚郭树升
申请(专利权)人:余青霓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