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线连接端子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7451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排线连接端子结构改良,包括有一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是插置在电脑排线接头中央;该连接端子是由一板体以中心线为轴对折形成;该板体周围的二长侧边交互设置有接脚;而该板体在二长侧边与中心线之间位置设置有具较大弯弧的凸肋,该凸肋在该板体对折后位在形成的连接端子两侧端面,并使该凸肋的脚位延伸到该连接端子对面的接头壁面上,让该凸肋得于连接端子装置完成后顺利与对应的独立端子接触,形成导通电路。(*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排线连接端子结构改良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排线连接端子结构改良,特别是关于一种有效提高连接端子的产能、降低平均生产成本;且能更稳定的将该连接端子结合在排线接头内,强化讯号的导通,以提升产品品质、增加使用寿命的排线连接端子结构。按,排线连接端子是一种设置在电脑排线的两端接头内,用来导通电脑排线两端电路的装置。如图1所示为电脑排线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有一排线1,该排线1的两端各装置有一接头2,该接头2的前端设置有适量的插孔21,是藉由该插孔21将接头2分别连接到电脑主机与周边装置上,如硬碟机、软碟机...,等(图未示出),藉以连系主机与各周边设备。而图2所示为习知的排线接头结构示意图,其中,该接头2的后端在二长侧边设置有插槽组22、24以及中间的长插槽23,该二插槽组22、24各插置有适量的独立端子3,各独立端子3的后端设置有接脚31,该接脚31是用来连接排线1,并使该二插槽组22、24的独立端子3的接脚31互呈交错排列,以顺利插置在该排线1上;而各独立端子3的前端设置有夹持部32,该夹持部32是延伸到接头2的插孔21处,用来连接前述的主机或周边设备;各独立端子3更在其一边设有一凸点33,用来加强各独立端子3植装的稳定性;而习用的连接端子4是插置在中央插槽23内,其仅于后端设置有一排接脚41,主要作为接地的用途,使排线1的电路得经由各独立端子3与该连接端子4配合形成通路,以发挥排线的功能。请参阅图3、图4所示为习用的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该连接端子4是由一板状材料制成,其后端具有一排接脚41,是用来连接电脑排线1,而该连接端子4的端面上分别向两侧冲压形成有肋部42,该肋部42是用来接触其所对应的独立端子3,以形成特定的接地回路,-->使该排线1得以发挥其功能者。唯该习用的连接端子4仍存有如下缺失,而极待加以改良:1.该习用连接端子4无法稳定地插置在该插槽23内,而会与该插槽23产生缝隙,造成该连接端子4在插槽23内的摇动,如此将造成该连接端子4与排线1接触的误差,使其接触品质降低、不良率大增。2.习用连接端子4的肋部42受其弹性与支持力的限制,而难与对应的独立端子3顺利接触,且该独立端子3仅于一边具有凸点33的设置,故本身亦有歪斜现象,导至该肋部42更难与相对的独立端子3相接触,如此即令该排线1的讯号无法有效传递,造成排线1成品的品质降低。3.习用连接端子4的接脚密度过高,因一件连接端子4的接脚41数相等于两端独立端子3的接脚31相加总合,故其密度相当惊人,增加生产上的不便;且更甚者,当排线1压到连接端子4上时,各接脚41会将其插置处两旁的排线1向外略为排挤,很容易造成部分接脚41无法正确对应到排线1的插置定位上,致使产品无法使用。若由此可见,上述习用物品仍有诸多缺失,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者,而亟待加以改良。本技术创作人鉴于上述习用连接端子结构改良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排线连接端子结构改良。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排线连接端子结构改良,该连接端子是以一板体对折形成,其具有双层板体的厚度,故益增该连接端子插置在接头内的稳定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排线连接端子结构改良,该连接端子是以二排接脚搭配完成,故各排接脚的相对密度可减轻一半,可彻底解决该排线压到连接端子时,各接脚对排线所产生的排挤缺失,使各接脚能顺利插置到对应的排线位置上,有助于提升产品的生产良率。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排线连接端子结构改良,该连接端子具有直接形成大弯弧状的凸肋结构,藉由该凸肋的弹性与支持力,而能发挥最佳的导通品质,以提高电脑排线产品的生产品质。-->本技术的再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排线连接端子结构改良,该连接端子是由一板状材料直接制成,故可有效提升产品的功效。具有上述优点的本件排线连接端子结构改良,包括有一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是由一板状材料上所切割的一块板体对折所形成,其具有较厚的结构,可增加其插置在插槽内的稳定性;该板体周围的二长侧边各设置有接脚,且二长侧边的接脚是呈交互错开的设置,当该板体对折形成连接端子时,该二长侧边的接脚即交互形成一密度较高的接脚端;而在该二长侧边与中心线之间位置弯弧设置有凸肋,该凸肋是由板体表面直接冲压形成,其具有较大的弧度,且该凸肋的脚位得延伸到所成型的连接端子对侧表面,使该连接端子在插置时,该凸肋的脚位得抵靠在该插槽的壁面上稳定支持,并配合其较大的弯弧而能顺利接触所对应的独立端子,使该排线的讯号得顺利导通。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及其附图,将可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其目的功效;有关该实施例的附图为:图1为电脑排线的结构示意视图;图2为习用排线接头的结构示意视图;图3为习用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现图;图4为该习用连接端子的结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连接端子结构展开视图;图6为该连接端子的结构完成视图;图7为该连接端子的结构侧视图;图8为该连接端子的应用例视图;图9为该连接端子的结构变化例视图;以及图10为该连接端子的结构变化例侧视图。请参阅图5、图6、图7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排线连接端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有一连接端子5,该连接端子5是由一板体51以中心线为轴对折形成,该中心线位置可增设有缺口,以方便对折工作的进行,其中,该板体51是由一板状材料上直接制成,不必增加其它生产步骤;该板体51周围的二长侧边各设置有成排的接-->脚52,各排接脚52是呈交互错开设置,使该板体51在对折形成连接端子5时,二排接脚52得合为一密度较高的接脚52数,当该连接端子5进行插置时,二排接脚52不致插置到该排线1的同一排位置上,故可避免习知产品对排线1所产生的排挤缺失;而在该二长侧边与中心线之间位置直接冲压形成有数量不等的凸肋53,该凸肋53具有大的弯弧度,当该板体51对折形成连接端子5时,上述的凸肋53分别散置在该连接端子5的两侧端面上,且该凸肋53的脚位是延伸并抵靠在该连接端子5的对面接头壁面上,以强化该凸肋53的接触稳定。请参阅图8为本技术的使用例图,当该连接端子5生产成型后,是插置到排线接头6内得到功能,该接头6同样具有二道设置在长侧边的插槽组61、63与一中间的插槽62;其中,该二插槽组61、63是用来装置独立端子7,而本技术的连接端子5则插置在中央的插槽62内,因本技术具有双层板体51的厚度,故能增加其装置在插槽62内的稳定性,使该连接端子5平稳的停放在插槽62的中央,而能更准确地与排线1相连接;并配合该凸肋53的弯弧设置,该凸肋53的脚位得抵靠在该插槽62的对向壁面上增加支持力,使该凸肋53的较大弯折顺利地接触到所对应的独立端子7,以达成更完善的导通功能;而各独立端子7均设置有二个凸点71,藉由该二个凸点71平衡独立端子7的稳定性,使各独立端子7不致产生歪斜,而更增导通的优良。请参阅图9、图10为本技术的变化例图,本技术所设置的凸肋53亦可应用在单层板体51结构上,藉由冲制具有大弯弧的凸肋53,使该凸肋53得藉由脚位产生支持,并以该凸肋53的大弯弧而与对应的独立端子7接触,发挥最佳的导通功能;同时该凸肋53因具有强大的支持力,亦可辅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线连接端子结构改良,是插置在电脑排线接头中央,配合各接头二长侧边的独立端子设置形成讯号通道,藉以导通排线两端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连接端子,是由一板体以中心线为轴对折形成,该板体周围的二长侧边各设置有成排的接脚,并在该二长 侧边与中心线之间设置有凸肋,该凸肋是直接冲弯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排线连接端子结构改良,是插置在电脑排线接头中央,配合各接头二长侧边的独立端子设置形成讯号通道,藉以导通排线两端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连接端子,是由一板体以中心线为轴对折形成,该板体周围的二长侧边各设置有成排的接脚,并在该二长侧边与中心线之间设置有凸肋,该凸肋是直接冲弯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乐尧
申请(专利权)人:台端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