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水管道内微生物膜监测探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686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水管道内微生物膜监测探头,属于金属材料表面微生物附着生长、微生物腐蚀监测以及腐蚀控制领域。该探头的金属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极为梳齿状,梳齿尖端为方形,第一电极末端焊接第一电极测试线,第二电极另一末端焊接测试线第二电极测试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焊接测试线的两个末端靠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梳齿交错排列。基于此探头搭建的微生物膜监测系统及方法不仅适用于输水管道室内微生物膜生长监测模拟研究,也可用于输送管道现场监检测,并根据监测结果优化防控措施。若有需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也可以在检测输水管道内微生物膜的同时实现管道基材的电化学腐蚀同步测试,以评价管道基材的微生物腐蚀。材的微生物腐蚀。材的微生物腐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水管道内微生物膜监测探头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输水管道内微生物膜监测探头,属于金属材料表面微生物附着生长、微生物腐蚀监测以及腐蚀与防护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微生物腐蚀是指微生物引起的腐蚀或受微生物影响的腐蚀,微生物腐蚀(MIC)在材料腐蚀失效中占重要比例。微生物通过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材料的腐蚀过程,硫酸盐还原菌(SRB)、铁细菌、腐生菌等均会引起金属腐蚀,其中以硫酸盐还原菌最为严重,并由此带来的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日益引发关注。
[0003]微生物膜是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方式,其对菌群形态、微生物腐蚀行为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环境中的无机离子的矿化作用以及有机大分子的吸附作用,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条件膜;如果环境条件适合生长,环境中存在的大量微生物就会在材料表面附着并开始繁殖,同时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微生物膜逐渐趋于成熟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生物膜稳定性降低,发生部分脱落。这是一个高度自发的动态过程,随着微生物的生长和消亡,微生物膜/材料表面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不断变化,从而诱发材料表面的局部腐蚀,对于金属材料,易发生点蚀、晶间腐蚀和缝隙腐蚀等。
[0004]输水管道内,SRB能在厌氧条件下大量繁殖,造成管道严重的局部腐蚀,微生物膜局部脱落后,加剧管道内腐蚀。对于管道内部而言,减少微生物膜可以减少自然微生物腐蚀发生的机会,减少微生物膜可以通过钢丝球冲刷管道内壁等物理方法和施加杀菌剂等化学方法。通过微生物膜监检测探头,实时了解管道内部微生物膜生长的情况,可以实现动态管理。
[0005]微生物腐蚀环境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微生物腐蚀电化学过程涉及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微生物膜与基体腐蚀产物间络合、螯合等复杂的化学作用,与基体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电化学交互作用,这些交互作用的具体过程和途径尚不清晰,腐蚀机理仍然存在一定争议。因此,微生物腐蚀检测及微生物膜成长过程监测一直未形成非常成熟的解决方案。
[0006]微生物腐蚀监检测的方法和装置比较少,现有微生物腐蚀监测装置大部分是通过金属腐蚀速率的变化来评价微生物腐蚀,也有通过极化电阻法监测微生物腐蚀。这些监测装置虽然可以来预测微生物附着或腐蚀发生的情况,但均仅能反映材料腐蚀状态,无法获得微生物膜形成过程等微生物信息,而这些信息才是研究微生物腐蚀的重点。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开发一种输水管道微生物膜监测探头和基于此探头的微生物膜测试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水管道内微生物膜监测探头,用于输水管道内微生物膜的监检测及微生物腐蚀测试及评价。
[000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输水管道内微生物膜监测探头,该探头包括金属电极、测试线、航空插头,金
属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极为梳齿状,梳齿尖端为方形,第一电极末端焊接第一电极测试线,第二电极另一末端焊接测试线第二电极测试线,第一电极测试线和第二电极测试线与两芯防水航空插头连接,第一电极测试线和第二电极测试线通过两芯防水航空插头插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焊接测试线的两个末端靠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梳齿交错排列。
[0010]所述的输水管道内微生物膜监测探头,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绝缘封装物进行封装固定,由绝缘封装物封装成长方体,电极工作面裸露于所述长方体的一个表面。
[0011]所述的输水管道内微生物膜监测探头,两个电极形状、尺寸、材质一致,两个电极各部位间距保持一致,每个电极上邻近两个梳齿间距离为梳齿宽度的3倍,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梳齿交错排列使各相邻梳齿间距保持一致,且均为梳齿宽度。
[0012]所述的输水管道内微生物膜监测探头,第一电极测试线和第二电极测试线为航空线缆。
[0013]所述的输水管道内微生物膜监测探头的测试方法,实验室内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进行室内模拟输水管道内微生物膜监测,采用两电极体系,工作电极测试线连接第一电极,参比电极与辅助电极测试线相连再连接第二电极,微生物膜监检测探头放置在装有模拟管道输送介质的试验容器内;对微生物膜监测探头两个电极施加周期性恒电位,施加恒电位极化的同时采集传感器两极间的极化电流。
[0014]所述的输水管道内微生物膜监测探头的测试方法,具体测试过程如下:
[0015](1)试验过程所用的溶液和器具紫外灭菌后,将微生物膜监检测探头安装在试验容器内,安装时航空插头在试验容器外;
[0016](2)向试验容器内注菌;
[0017](3)电化学工作站工作电极测试线连接第一电极,参比电极与辅助电极测试线相连再连接第二电极;
[0018](4)采用水浴或沙浴方式提供微生物生长温度;
[0019](5)电化学监测每天分为四个周期,每个周期6个小时,每周期初始0.5小时施加恒电位极化,选择电化学工作站的恒电位极化模式对微生物膜监测探头两个电极施加周期性恒电位极化,施加恒电位极化的同时采集传感器两极间的极化电流;每周期最后0.5小时是电偶电流测试模式,测试两电极间的电偶电流;
[0020](6)通过分析两电极间极化电流和电偶电流曲线,获得测试环境中电极表面微生物膜生长规律;
[0021](7)试验结束后,取出微生物膜监检测探头,可以进行电极表面微生物膜形貌观察表征。
[0022]所述的输水管道内微生物膜监测探头的测试方法,为了去极化影响,每周期最后0.5小时调整电化学工作站至电偶电流测试模式,测试两个电极间的电偶电流,极化电流和电偶电流的变化曲线反映了微生物膜的形成过程;若需要同步进行电极金属基材的微生物腐蚀评价测试,在安装微生物膜监检测探头的同时加入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需要时切换电化学工作站至极化曲线或交流阻抗测试模式进行金属基材的微生物腐蚀下的电化学曲线,从而评估金属腐蚀性能。
[0023]所述的输水管道内微生物膜监测探头的测试方法,在输水管道服役现场使用,通
过恒压直流源施加极化电位,继电器控制极化电流和电偶电流的测试通断实现对微生物膜的监检测;微生物膜监检测探头放置在管道内,恒压直流源与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组成串联回路,数字万用表、微生物膜监检测探头与第二继电器并联,恒压直流源提供极化电位,恒压直流源的正极接第一电极,恒压直流源的负极连接第一继电器,数字万用表与第二电极连接后再与第一继电器串联,构成极化电位施加与极化电流测试回路,数字万用表与第二电极连接后与第二继电器并联构成电偶电流测试回路。
[0024]所述的输水管道内微生物膜监测探头的测试方法,以每6小时为1个周期,第一继电器设定为0.5h通5.5h断,第二继电器设定为5.5h通0.5h断,确保每个周期以0.5h恒电位极化开始,同时测试极化电流;以0.5h电偶电流测试结束,中间5个小时为断路状态;全过程极化电流和电偶电流均采用数字万用表电流测试。
[0025]本技术的设计思想是:
[0026]微生物膜具有电活性特征,金属表面生长微生物膜后界面电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水管道内微生物膜监测探头,其特征在于,该探头包括金属电极、测试线、航空插头,金属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极为梳齿状,梳齿尖端为方形,第一电极末端焊接第一电极测试线,第二电极另一末端焊接测试线第二电极测试线,第一电极测试线和第二电极测试线与两芯防水航空插头连接,第一电极测试线和第二电极测试线通过两芯防水航空插头插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焊接测试线的两个末端靠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梳齿交错排列。2.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茂成范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