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灾害生态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674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质灾害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坡体和种植框,所述坡体的斜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种植框的上表面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与安装槽的内底部相贯通的过盈孔,且种植框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用于种植不同生态修复植物的种植区;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固定设置在过盈孔的内部,所述密封套内侧靠近底部的位置滑动连接有一号固定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种植框通过一号固定钉和二号固定钉一起固定在坡体,对坡体进行双重防护,固定效果比传统的土钉固定好,使得植物与泥土之间的加固程度更深,上面生存能力较弱的坡身植物不容易随着洪涝或者暴雨的冲刷而死亡甚至离开植被发生偏移,能够有效起到长久生态保护的作用。作用。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质灾害生态修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修复
,具体为一种地质灾害生态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生态修复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的修复污染环境的方法。
[0003]目前,常见的生态修复方法是采用生态护坡结构,在护坡上通过植物与土体的相互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传统的护坡多采用岩石堆积或者用混凝土,现有的护坡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持护坡的稳定性,水土流失也能有所减缓,但是传统的护坡结构仅依靠土钉进行固定,一方面固定效果差,使得植物与泥土之间的加固程度不足,上面生存能力较弱的坡身植物容易随着洪涝或者暴雨的冲刷而死亡甚至离开植被发生偏移,无法有效起到长久生态保护的作用,另一方面对护坡进行维护时不太好拆卸土钉,很大程度降低了护坡维护的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地质灾害生态修复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固效果好且便于拆卸的地质灾害生态修复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质灾害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坡体和种植框,所述坡体的斜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种植框的上表面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与安装槽的内底部相贯通的过盈孔,且种植框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用于种植不同生态修复植物的种植区;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固定设置在过盈孔的内部,所述密封套内侧靠近底部的位置滑动连接有一号固定钉,所述一号固定钉的顶部固定有圆块,所述圆块的底部呈环形阵列固定有四个一号耳块,所述一号耳块上铰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一号耳块的一端铰接有二号耳块,所述二号耳块的底端固定有二号固定钉,所述二号固定钉远离二号耳块的一端与密封套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圆块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驱动一号固定钉滑动的驱动件。
[0006]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螺纹柱,所述圆块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柱螺纹连接在螺纹槽内,所述密封套的顶部卡接有轴承,所述螺纹柱套接在轴承的内圈中,所述螺纹柱的顶端固定有转动块,通过驱动件能够驱动一号固定钉和二号固定钉进行同时移动,将二者紧紧扎进坡体内。
[0007]优选的,所述转动块的外侧套设有防滑套,使得在进行旋转转动块时手部摩擦力更大。
[0008]优选的,所述种植区包括开设在种植框上表面的圆形种植腔和弧形种植腔,所述弧形种植腔的外侧且位于种植框的上表面开设有环形种植腔,所述圆形种植腔、弧形种植腔和环形种植腔的内底部均填有种植土壤,可以种植不同种类的生态修复植物,有效地减
少了水土流失,更好地进行生态修复。
[0009]优选的,所述弧形种植腔内种植有草本植物,所述环形种植腔内种植有滞尘类植物,通过三种不同种类的生态修复植物的共同作用,进一步保证坡体上土壤的不受水土流失的影响。
[0010]优选的,所述种植区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种植区呈矩形阵列分布,便于工作人员的施工,提高了生态修复的美观性。
[0011]优选的,所述坡体的斜面底部设置有挡水板,进一步起到加固和阻水的作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将种植框通过一号固定钉和二号固定钉一起固定在坡体,对坡体进行双重防护,固定效果比传统的土钉固定好,使得植物与泥土之间的加固程度更深,上面生存能力较弱的坡身植物不容易随着洪涝或者暴雨的冲刷而死亡甚至离开植被发生偏移,能够有效起到长久生态保护的作用。
[0014]2.本技术通过驱动件的驱动作用,能够带动一号固定钉和二号固定钉进行同时移动,将二者紧紧扎进坡体内,也便于对安装槽进行拆卸维护。
[0015]3.本技术通过在坡体上设置的种植区,种植区由三种不同形状组成,一方面能够种植不同种类的生态修复植物,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更好地进行生态修复,另一方面便于工作人员的施工,提高了生态修复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号固定钉和二号固定钉的连接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驱动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种植区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

坡体;2

安装槽;3

挡水板;4

种植框;5

种植区;6

过盈孔; 7

密封套;8

一号固定钉;9

圆块;10

二号固定钉;11

一号耳块;12

转动杆;13

二号耳块;14

螺纹槽;15

驱动件;16

螺纹柱;17

轴承;18

转动块;19

防滑套;20

圆形种植腔;21

弧形种植腔;22

环形种植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1
[0024]请参阅图1

3,图示中的一种地质灾害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坡体1和种植框4,所述坡体1的斜面上开设有安装槽2,所述种植框 4的上表面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与安装槽2的内底部相贯通的过盈孔6,且种植框4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用于种植不同生态修复植物的种植区5;密封套7,所述密封套7固定设置在过盈孔6的内部,所述密封套7
内侧靠近底部的位置滑动连接有一号固定钉8,所述一号固定钉8的顶部固定有圆块9,所述圆块9的底部呈环形阵列固定有四个一号耳块11,所述一号耳块11上铰接有转动杆12,所述转动杆12远离一号耳块11的一端铰接有二号耳块13,所述二号耳块13的底端固定有二号固定钉10,所述二号固定钉10远离二号耳块13 的一端与密封套7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圆块9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驱动一号固定钉8滑动的驱动件15。
[0025]其中,为了进一步起到加固和阻水的作用,所述坡体1的斜面底部设置有挡水板3。
[0026]将种植框4进行固定时:首先将种植框4放在坡体1上已经预留好的安装槽2内,然后通过驱动件15的驱动作用,一方面会带动一号固定钉8往底部土壤移动,让其逐渐深入到土壤中,进行固定,另一方面会带动四个转动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质灾害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坡体(1)和种植框(4),所述坡体(1)的斜面上开设有安装槽(2),所述种植框(4)的上表面四个边角处均开设有与安装槽(2)的内底部相贯通的过盈孔(6),且种植框(4)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用于种植不同生态修复植物的种植区(5);密封套(7),所述密封套(7)固定设置在过盈孔(6)的内部,所述密封套(7)内侧靠近底部的位置滑动连接有一号固定钉(8),所述一号固定钉(8)的顶部固定有圆块(9),所述圆块(9)的底部呈环形阵列固定有四个一号耳块(11),所述一号耳块(11)上铰接有转动杆(12),所述转动杆(12)远离一号耳块(11)的一端铰接有二号耳块(13),所述二号耳块(13)的底端固定有二号固定钉(10),所述二号固定钉(10)远离二号耳块(13)的一端与密封套(7)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圆块(9)的上方设置有用于驱动一号固定钉(8)滑动的驱动件(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5)包括螺纹柱(16),所述圆块(9)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14),所述螺纹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折向毅赵刘会李三虎常喜顺朱斌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有色勘测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