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及粘接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667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1:52
一种由式(1)表示的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及粘接剂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颖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及粘接剂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2]含有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粘接剂组合物,由于主成分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具有的特异的阴离子聚合性,从而能够通过附着在被粘接体表面上的少量水分等的微弱的阴离子来引发聚合,在短时间内将各种材料牢固地接合。因此,已作为所谓的瞬间粘接剂,在工业用、医疗用、家庭用等广泛的领域中使用。
[0003]关于以往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或其制造方法、或是含有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粘接剂组合物的技术,其例子可举出例如专利文献1~5中所记载的技术。专利文献1及2中记载一种以往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一种由下述结构式表示的新颖的2

氰基丙烯酸酯。CH2=C(CN)COOR1OR2其中,式中R1为低级亚烷基,R2为卤代低级烷基。
[0004]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一种已改良固化后的水溶解性的氰基丙烯酸酯粘接剂组合物,其是在氰基丙烯酸酯中配合水溶性聚氧亚烷基二醇类溶剂和水溶性表面活性剂而成的。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一种速固化性粘接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α

氰基丙烯酸酯单体,含有0.1~10重量份的分子中具有平均5~30个的环氧乙烷残基及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及0.05~5重量份的碳数5以下的一元醇。
技术介绍
文献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135184号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7

51479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

283225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0

73015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8

1887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新颖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此外,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其它问题是提供一种粘接剂组合物,其含有上述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07]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手段包含下述方式。<1>一种由下述式(1)表示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0008][0009]式(1)中,R1表示碳数1~20的二价连结基,R2及R3分别独立地表示碳数2~4的亚烷基,R4表示碳数1~20的烷基。
[0010]<2>如<1>所述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其中,R1为碳数1~20的亚烷基。<3>如<1>或<2>所述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其中,R1为碳数1~8的亚烷基。<4>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其中,R2及R3分别独立地为亚乙基、1,2

亚丙基、或1,3

亚丙基。<5>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其中,R4为碳数1~6的烷基。<6>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其中,R4为碳数1~4的烷基。<7>一种粘接剂组合物,其含有<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技术效果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新颖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粘接剂组合物,其含有上述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附图说明
[0012]图1示出实施例1中所得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1H

NMR光谱。图2示出实施例1中所得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
13
C

NMR光谱。图3示出实施例2中所得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1H

NMR光谱。图4示出实施例2中所得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
13
C

NMR光谱。图5示出实施例3中所得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1H

NMR光谱。图6示出实施例3中所得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
13
C

NMR光谱。图7示出实施例4中所得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1H

NMR光谱。图8示出实施例4中所得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
13
C

NMR光谱。图9示出实施例5中所得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1H

NMR光谱。图10示出实施例5中所得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
13
C

NMR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记载的构成要件的说明,有时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代表性的实施方式来进行,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受这样的实施方式所限定。此外,本专利技术说明书中,所谓“~”,使用包含于其前后所记载的数值来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意义。在本说明书中分阶段记载的数值范围中,一个数值范围中所记载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置换为其它分阶段记载的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数值范围中,该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置换为实施例中揭示的值。
在本专利技术中,“质量%”与“重量%”的意义相同,“质量份”与“重量份”的意义相同。此外,本专利技术中,2个以上的优选方式的组合为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
[0014](由式(1)表示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本专利技术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为由下述式(1)表示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0015][0016]式(1)中,R1表示碳数1~20的二价连结基,R2及R3分别独立地表示碳数2~4的亚烷基,R4表示碳数1~20的烷基。
[0017]上述由式(1)表示的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由下述式(1)表示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式(1)中,R1表示碳数1~20的二价连结基,R2及R3分别独立地表示碳数2~4的亚烷基,R4表示碳数1~20的烷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其中,R1为碳数1~20的亚烷基。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2

氰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其中,R1为碳数1~8的亚烷基。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2

氰基丙烯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圭一色绘利香石崎谦一岡崎荣一
申请(专利权)人:东亚合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