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底板钢筋架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644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2 1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底板钢筋架立结构,涉及到钢筋混凝土结构领域,包括底座,底座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辅助套筒,辅助套筒的中部贯穿连接有承重中轴,承重中轴的底端设置为弧形面,承重中轴的外侧套接有多个呈竖直分布的承托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承重中轴上设置有承托件,转动承托件能够调节承托钩的高度,能够更准确控制钢筋标高,确保钢筋竖向净距,当垫层或基底出现不均匀沉降时,通过旋转承重中轴可实现顶升钢筋,补偿沉降带来的不利影响,集垫块与马凳筋作用于一体,施工更为简洁,提高施工质量及功效,减小现场施工及整改工作量,承托件上的承托钩能够根据需要调节角度,适用不同角度、不同标高的交叉钢筋,施工更加便捷灵活。便捷灵活。便捷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底板钢筋架立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钢筋混凝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室底板钢筋架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人类向上向下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地下结构几乎成为中大型住宅、商业及公共基础设施等的标配。
[0003]目前,地下室底板施工一般工序为基底土方平整、垫层施工、底板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对于基底土体为较软弱土层且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加固处理不到位的情况下,在钢筋绑扎过程中,随着荷载不断施加,垫层出现不均匀沉陷,致使钢筋绑扎完成验收时,钢筋大面高低起伏,质量及观感较差,且整改难度和返工量极大。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地下室底板钢筋架立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底板钢筋架立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室底板钢筋架立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辅助套筒,所述辅助套筒的中部贯穿连接有承重中轴,所述承重中轴的底端设置为弧形面,所述承重中轴的外侧套接有多个呈竖直分布的承托件,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承重中轴的底端与凹槽贴合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辅助套筒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辅助套筒与承重中轴的下端外侧紧密壁贴合。
[0007]优选的,所述承托件包括调节套,所述调节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承托钩,所述承托钩水平放置。
[0008]优选的,所述调节套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内螺纹,所述承重中轴的上端外侧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相适配。
[0009]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0](1)通过在承重中轴上设置有承托件,转动承托件能够调节承托钩的高度,能够更准确控制钢筋标高,确保钢筋竖向净距;
[0011](2)同时集垫块与马凳筋作用于一体,施工更为简洁,提高施工质量及功效,同时减小现场施工及整改工作量,承托件上的承托钩能够根据需要调节角度,适用不同角度、不同标高的交叉钢筋,施工更加便捷灵活;
[0012](3)通过切割高出完成面标高多余部分中轴,以多点控面准确控制混凝土板完成大面标高及平直度;
[0013](4)本实用可同时支撑多层钢筋,不仅可灵活应对多层钢筋间距、标高变化,同时通过旋转承重中轴,可补偿垫层不均匀沉降带来的不利影响,可精准控制钢筋骨架标高及板面混凝土完成面标高,确保底板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辅助套筒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承托件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7]图4为施工现场局部剖面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承重中轴结构旋转后与底座结构连接示意图。
[0019]图中:1、底座;2、辅助套筒;3、承重中轴;4、承托件;5、凹槽;6、通孔;7、外螺纹;8、调节套;9、内螺纹;10、承托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5所示的一种地下室底板钢筋架立结构,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辅助套筒2,辅助套筒2的中部贯穿连接有承重中轴3,辅助套筒2的中部开设有通孔6,辅助套筒2与承重中轴3的下端外侧壁紧密贴合,通孔6为光滑面,便于承重中轴3在辅助套筒2中相对滑动,承重中轴3的外侧套接有多个呈竖直分布的承托件4,底座1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凹槽5,承重中轴3的底端与凹槽5的槽底贴合连接,底座1能够随垫层沉降旋转,此时辅助套筒2与底座1不再紧密结合,但承重中轴3的底端仍位于凹槽5内。
[0022]具体的,承托件4包括调节套8,调节套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承托钩10,承托钩10水平放置,调节套8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内螺纹9,承重中轴3的上端外侧开设有外螺纹7,外螺纹7与内螺纹9相适配,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承托件能够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承托钩10上下移动。
[0023]本技术的施工过程:
[0024]1、根据板厚,确保承重中轴3长度足够;(建议大于板厚30

50cm,视具体情况而定);
[0025]2、以合理的间距铺设底座1,根据图纸所示混凝土板保护层厚度及上下层钢筋,调整钢筋所用承托钩10在承重中轴3上的位置,确保各层钢筋间净距准确;
[0026]3、铺设各层钢筋并进行绑扎;
[0027]4、进行标高测量,对沉降区域支座进行调整,通过旋转承重中轴3带动承托件4上的承托钩10上下移动,调整钢筋骨架标高,补偿垫层沉降,此时辅助套筒2与底座1不再紧密结合,承托钩与所承托钢筋互相约束旋转受到限制,此时对钢筋方向无影响;
[0028]5、根据表层钢筋保护层厚度,对承重中轴进行切割或加长;
[0029]6、混凝土浇筑施工。
[00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
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底板钢筋架立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辅助套筒(2),所述辅助套筒(2)的中部贯穿连接有承重中轴(3),所述承重中轴(3)的底端设置为弧形面,所述承重中轴(3)的外侧套接有多个呈竖直分布的承托件(4),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凹槽(5),所述承重中轴(3)的底端与凹槽(5)贴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底板钢筋架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套筒(2)的中部开设有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勇李宏描范银忠蔡奇霖李旭春王凯李明泽李贵刚孙彦涛梁春庆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十字门中央商务区建设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