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插头的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6401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扁平插头的构造,是在扁平插头的本体中设置一顶起杆,该顶起杆的中间以轴设置于插头的本体中,由顶起杆的头部推起,使顶起杆的杆尾抵掣于插座,使插头向脱离插座的方向运动,而使插头成为易于被拔起的状态。(*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扁平插头的构造本技术是有关一种电气用品的插头,尤指一种表面扁平的插头,该插头具有易于由插座上拔起的结构。习知的电气插头(electrical plugs)大都是电线(cord)与插脚(prongs)在同一方向;这种插头在插置于插座(outlet)上时,常易受外物碰撞,同时,易被摇动而产生松脱等现象。目前有若干种克服上述问题的插头,例如国内专利公告306687号,美国专利4857013、5567181、5679014号等,它们共通的特征是电线与插脚(端子)是处在相互成约90°角的方向,并且,将插头制成扁平状,于插头的主体外表上设置一拉环,藉对拉环的实施拉力,使插头可脱离插座。上述构成已具有不易受外物碰撞及拉扯而产生脱离插座的现象。但,它们的问题是:由于必需考虑插置于多孔插座等上,其所能使用的空间小,因而其体积小,插头不易被施力拔离插座,乃另设置一拉环,又为减小体积,拉环变得细小,因而易受损,若采用金属材质,则产生了生产不易,制作成本增高的现象。本技术是在提供一种扁平插头,是采以不同的拔起结构,使本案既在插置于插座上时不易受外物力干扰,且在自插座上拔起时轻易;并且,既能不增大扁平插头的体积,也能保持拔起结构的构造结实。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扁平插头的构造,其是在设置一种结构于扁平插头上,使该插头易于由插座上拔起。本技术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扁平插头的构造,其是在提供一种体积小的扁平插头,其不因设置帮助由插座上拔起插头的结构而增大扁平插头的体积。本技术一种扁平插头的构造,其是由一上壳体、一下壳体和一电线固定部及端子组成,电线固定部结合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于电线固定部-->内设有电源线,穿过固定部的电源线固定于导电端子上,该二端子插掣于端子孔;其特征在于,其中:上壳体为一半壳体,设一开口,于开口方向向内设一凹槽;下壳体为相对于上壳体的半壳体,设一开口,于开口方向向内设置一凹槽,设二端子孔;一顶起杆:为一杆状体,中间两侧设置轴,杆状体的一端为杆头,另一端为杆尾,杆头设置于上壳体的开口处;其中下壳体的前方有一缺口;其中下壳体部具有三个端子孔。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和所能达成的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一);    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图(二);图3是本技术的分解图;图4是图3中的上壳体的另一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一);图6是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二)。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一上壳体10、一下壳体20、一顶起杆30及一电线固定部40及端子50等。上壳体10为一中空半壳体,其前方设一开口11,由开口11方向向内设置一凹槽12,于上壳体10的一侧缘设置一缺口13。下壳体20为一相对于上壳体10的中空半壳体,设有一凹口21及一凹槽22,凹槽22的两侧各设一端子孔23、23’,于端子孔23、23’的外侧设置护墙24、24’,于凹槽22上设置一对凹口25,于下壳体20的一侧缘设置一缺口26。顶起杆30为设置于上壳体10的凹槽12与下壳体20的凹槽22间的一结构体,该结构体包括一对轴31、一杆头32及一杆尾33;轴31供设置于凹口25上;杆头32稍大,以利施力;杆尾33呈圆弧形。电线固定部40为一固定电源线41于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的缺口13、26上的结构体,其结合方式与习知方式相同,藉卡合结构与插头结合成一体;穿过固定部40的电源线41固接于端子50、50’的上方固定板51、51’上。-->如图4所示为上壳体10反转180°的立体图,上壳体10内部凹槽12的两侧各设置一凸块14、14’,凹槽12上设置一对突块15。上述构成的端子50、50’由端子23、23’插掣于下壳体20,固定板51、51’卡掣于护墙24、24’间,固定板51、51’的上方由上壳体10上的凸块14、14’押掣,使端子50、50’形成一稳固状态。顶起杆30的一对轴31设置于凹口25上,上方由上壳体10上的突块15压掣,使轴31在一固定位置上转动。上壳体10、下壳体20、电线固定部40等可以黏固、微波固定等方式结合成一体,形成如图1、图2所示状态。如图1所示,顶起杆30是在一可供插掣于插座的状态,而图2所示则为将顶起杆30由杆头32推起的状态图。如图5、图6所示为本技术结构插掣于插座60及脱离插座60的状态示意图。如图5所示,顶起杆30的杆头32位于开口11处,顶起杆30的下侧不突出于下壳体20的底部,使本技术结构能平贴于插座60上。当将顶起杆30的杆头向上推起时,顶起杆30以轴31为中心。使杆尾33向插座60的方向推动,使本技术结构呈由插座60上拔起的状态(如图6所示)。由上述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本技术的特征在装设一顶起杆30于插头的中间位置,并为使推动顶起杆30的杆头32的力易于施行,于杆头32下方的下壳体20上设置凹口21,使推起顶起杆的30的动作具有较大的空间。上述构成中,得于凹槽22的尾方设置一端子孔,供接地线的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扁平插头的结构,其是由一上壳体、一下壳体和一电线固定部及端子组成,电线固定部结合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于电线固定部内设有电源线,穿过固定部的电源线固定于导电端子上,该二端子插掣于端子孔;其特征在于,其中:上壳体为一半壳体,设一开口,于开 口方向向内设一凹槽;下壳体为相对于上壳体的半壳体,设一开口,于开口方向向内设置一凹槽,设二端子孔;一顶起杆:为一杆状体,中间两侧设置轴,杆状体的一端为杆头,另一端为杆尾,杆头设置于上壳体的开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扁平插头的结构,其是由一上壳体、一下壳体和一电线固定部及端子组成,电线固定部结合于上壳体与下壳体,于电线固定部内设有电源线,穿过固定部的电源线固定于导电端子上,该二端子插掣于端子孔;其特征在于,其中:上壳体为一半壳体,设一开口,于开口方向向内设一凹槽;    下壳体为相对于上壳体的半壳体,设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亚伯
申请(专利权)人:戊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