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剑桦专利>正文

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及其插头、插座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6365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及其插头、插座,至少一插头,具有一插接栓,其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导电连接的第一金属触点;至少一插座,具有一适配该插接栓插拔的插接栓孔,及分别设置在插接栓孔的孔壁上的插入导向槽、拔出导向槽和至少两个用于导电连接的第二金属触点,且插入导向槽与拔出导向槽沿孔径方向偏移第一预定角度,插入导向槽对应一插入位置,拔出导向槽对应一导电位置;插接栓沿插入导向槽插入至插入位置,并从插入位置按所述第一预定角度旋转至导电位置使第一金属触点与第二金属触点摩擦接触,在导电位置上所述插接栓沿拔出导向槽直接拔出所述插接栓孔使第一金属触点与第二金属触点分离断电。(*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及其插头、插座,特别是涉及一种旋转接触并可直接拔出断电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及其插座,不仅适用于电器插头及普通插座、接线板、暗盒插座、专用活动插座等弱电用电装置,尤其适用于强电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电连接方法和装置均是直接插入式,插入即连通,拔出即断开,是将用电器的插头直接插入带有电源的插座的插孔里以达到用电接续的目的。这种传统的电连接方法和装置,虽然用起来比较简便,但由于它是靠金属触点自身的回弹性以及导电性来完成电连接。这样的金属触点必须同时具备导电和卡紧双重功能,容易造成松动或虚接,不能确保电连接的可靠性。并且,传统的插头由于外露的金属部分太长、太多,不仅浪费原材料而且在插接和拔出时如与插座配合不好或方法不对容易触电。金属部分太长,在运输中或使用中容易折弯而影响使用。另外,这种传统的电连接方法和装置,不能保证同步插入,在插拔插头时经常会起弧,不仅浪费电能,严重者还会发生用电事故。为了克服现有的直接插拔的电连接方法和装置不安全、危险性大、浪费电能、可靠性差等缺点,现有技术揭露了一种旋转回弹式电连接方法及装置,该装置包括带有导向凹槽以及触点A的旋转回弹式插头和带有安全防护凸台以及触点B的旋转回弹式插座,通过导向凹槽和凸台配合,将插头旋转并回弹至触点A和B啮合来完成电连接;反之,反向旋转后可断电,并可从原路拔出。但是,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人们往往希望能直接拔出插头从而快速断电,然而上述的电连接装置由于自身结构上的限制,其必须反向旋转后才可断电并从原路拔出插头,因此,断电速度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现有技术还揭露了一种同轴心型旋转式电连接方法及装置,该装置也是通过同轴心旋转插头,在插头和插座的侧面接触导电,并反向旋转断电拔出的方-->法来实现电连接的。但是,这种结构的装置,也同样存在断电速度慢、容易起弧等缺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现有技术中,由于电连接装置的插头上的触点完全处于同一个平面,导致其触点的分布距离较近,因此,在接触导电过程中容易起弧,严重时会产生电火花,从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强电应用中更是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另外,上述现有的电连接方法和装置的危险性较大,人们(特别是小孩)常常会因不小心将手或导电物插入插孔而造成触电或短路,从而造成人员的伤亡事故与短路事故,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并不能令人满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旋转接触并可直接拔出断电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及其插头、插座,克服了普通常用的旋转接触式插座在紧急情况下无法直接拔出插头并快速断电的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一插头,具有一插接栓,在所述插接栓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导电连接的第一金属触点;至少一插座,具有一适配所述插接栓插拔的插接栓孔,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插接栓孔的孔壁上的插入导向槽、拔出导向槽和至少两个用于导电连接的第二金属触点,所述插入导向槽与所述拔出导向槽沿孔径方向偏移第一预定角度,所述插入导向槽对应一插入位置,所述拔出导向槽对应一导电位置;所述插接栓沿所述插入导向槽插入至所述插入位置,所述插接栓从所述插入位置按所述第一预定角度旋转至所述导电位置使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摩擦接触,在所述导电位置上所述插接栓沿所述拔出导向槽直接拔出所述插接栓孔使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分离断电。优选的,本技术中,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为两个第一电源电极,相对设置在该插头的外侧壁上;一个第一接地电极,沿该插接栓的旋转方向与该两个第一电源电极之间的连线偏移所述第一预定角度设置在该插头的外侧壁上;以及所述第二金属触点为有两个第二电源电极,相对设置在该插接栓孔的孔壁上,可在该导电位置上与该第一电源电极电连接;一个第二接地电极,沿该插-->接栓的旋转方向与该两第二电源电极之间的连线偏移所述第一预定角度设置在该插接栓孔的孔壁上,可在该导电位置上与该第一接地电极电连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旋转式电连接插座,与一插头配合,该插座具有一插接栓孔,具有一适配所述插头的插接栓插拔的插接栓孔,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插接栓孔的孔壁上的插入导向槽、拔出导向槽和至少两个用于与所述插接栓上的第一金属触点导电连接的第二金属触点,所述插入导向槽与所述拔出导向槽沿孔径方向偏移第一预定角度,所述插入导向槽对应一插入位置,所述拔出导向槽对应一导电位置;其中,所述插入导向槽用于引导所述插接栓插入至所述插入位置,并从所述插入位置按所述第一预定角度旋转至所述导电位置使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摩擦接触,在所述导电位置上所述插接栓沿所述拔出导向槽直接拔出所述插接栓孔使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分离断电。优选的,本技术中,该插座中还设置一锁定机构,在锁定位置上限制插头被拔出,保证电连接;在断开位置上暴露插接栓孔,以便直接拔出插头断电。优选的,本技术中,该插座中的第二金属触点与插接栓孔的孔壁之间设置有弹簧,用以保证第二金属触点与插头上的第一金属触点紧密接触。优选的,本技术中,该插座还设置有防尘的防护门装置,并通过分级式的弹性机构安装,从而缩小插座的厚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旋转式电连接插头,与一具有至少两个用于导电连接的第二金属触点的插座配合,在所述插座内部具有一插入位置和一导电位置,其中,该插头具有一用于插入所述插座的插接栓,该插接栓的外侧壁预定位置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导电连接的第一金属触点;所述插接栓从所述插入位置按一第一预定角度旋转至所述导电位置使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摩擦接触导电,且在所述导电位置上所述插接栓直接拔出所述插接栓使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分离断电。优选的,所述插接栓为沿插入方向由大到小的台阶状柱体,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金属触点分设在不同台阶外壁的预定位置上;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为:两个第一电源电极,相对设置在该插接栓的外侧壁上;一个第一接地电极,沿该插接栓的旋转方向与该两个第一电源电极之间的连线偏移所述第一预定角度设-->置在该插接栓插头的外侧壁上。优选的,该两个第一电源电极与该第一接地电极之间的垂直间距为3~10mm。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本技术的电连接装置通过在导向槽上同时设置连通的插入导向槽和拔出导向槽,保证插头在旋转接触导电后,可自拔出导向槽直接拔出断电,保证了用电安全。与传统的旋转接触式电连接装置相比,打破了传统的旋转接触、反向旋转断电并拔出的电连接方法,克服了传统的电连接装置在紧急情况下无法直接拔出断电的缺陷,安全性能更高。并且,通过在不同水平面内设置接地电极和电源电极,这样,在同样大小的电连接装置中,本技术的这种电极设置方法可使得它们之间的距离拉大,大大减少了电连接过程中容易起弧或电火花的几率,从而保证了用电安全,尤其是保证了强电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本技术通过设置锁定机构,可以导电时将插头锁定在锁定位置,即限制在插座中,在需要断电时暴露出插座的插接栓孔,可直接将插头自插座中拔出。并且,通过在插座的第二金属触点与插接栓孔的孔壁之间设置弹簧,以确保第二金属触点与第一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插头,具有一插接栓,在所述插接栓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导电连接的第一金属触点;    至少一插座,具有一适配所述插接栓插拔的插接栓孔,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插接栓孔的孔壁上的插入导向槽、拔出导向槽和至少两个用于导电连接的第二金属触点,所述插入导向槽与所述拔出导向槽沿孔径方向偏移第一预定角度,所述插入导向槽对应一插入位置,所述拔出导向槽对应一导电位置;    所述插接栓沿所述插入导向槽插入至所述插入位置,所述插接栓从所述插入位置按所述第一预定角度旋转至所述导电位置使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摩擦接触,在所述导电位置上所述插接栓沿所述拔出导向槽直接拔出所述插接栓孔使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分离断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插头,具有一插接栓,在所述插接栓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导电连接的第一金属触点;至少一插座,具有一适配所述插接栓插拔的插接栓孔,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插接栓孔的孔壁上的插入导向槽、拔出导向槽和至少两个用于导电连接的第二金属触点,所述插入导向槽与所述拔出导向槽沿孔径方向偏移第一预定角度,所述插入导向槽对应一插入位置,所述拔出导向槽对应一导电位置;所述插接栓沿所述插入导向槽插入至所述插入位置,所述插接栓从所述插入位置按所述第一预定角度旋转至所述导电位置使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摩擦接触,在所述导电位置上所述插接栓沿所述拔出导向槽直接拔出所述插接栓孔使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分离断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栓为沿插入方向由大到小的台阶状柱体,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金属触点分别设置在所述台阶状柱体的不同台阶外壁的预定位置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为:两个第一电源电极,相对设置在所述插接栓的外侧壁上;以及一个第一接地电极,沿所述插接栓的旋转方向与该两个第一电源电极之间的连线偏移所述第一预定角度设置在所述插接栓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金属触点为:两个第二电源电极,相对设置在所述插接栓孔的孔壁上;以及一个第二接地电极,沿所述插接栓的旋转方向与该两第二电源电极之间的连线偏移所述第一预定角度设置在该插接栓孔的孔壁上;在所述导电位置上,所述第一接地电极与所述第二接地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源电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栓尾部的台阶外壁上设置有一用于引导插接栓插入的凸台,且所述第一接地电极设置在该凸台上,所述两个第一电源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插接栓头部的台-->阶外壁上。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栓孔包括:设置在一外壳上的外壳开孔、设置在一电源基座上的电源基座栓孔和设置在一接地基座上的接地基座栓孔;所述外壳开孔、电源基座栓孔和接地基座栓孔依次对应连接;所述外壳与一插座基体连接,并封闭所述电源基座和接地基座于所述外壳和所述插座基体中,在所述外壳开孔的边沿处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插入导向槽和拔出导向槽相对应的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电源基座,固定在所述插座基体上,且所述电源基座栓孔的孔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二金属触点中的一个;所述接地基座,固定在所述电源基座上,且所述接地基座栓孔的孔壁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金属触点中的另一个,以及所述的插入导向槽和拔出导向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导向槽,自该接地基座预定位置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与所述第一缺口共同形成一入口通道;所述拔出导向槽,自该接地基座预定位置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与所述第二缺口共同形成一出口通道;以及所述插入导向槽和拔出导向槽在靠近该接地基座下表面的位置沿该接地基座栓孔的孔壁通过连通导向槽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拔出导向槽内有所述第二接地电极。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地电极对应于该拔出导向槽位置的导电接触面的顶部边沿进一步形成有用于控制所述插接栓的插拔力大小的插拔部,其具有朝向插接栓孔内并向上倾斜第二预定角度设置的插拔斜面;所述第二预定角度为0~90度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导电位置上对应于该拔出导向槽的出口处还设置有一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可在一锁定位置与一断开位置之间转换,且该锁定机构在该锁定位置上遮挡该出口,限制该插接栓锁定在该插接栓孔中;在该断开位置上暴露该出口,供该插接-->栓从该插接栓孔拔出。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锁定机构包括一挡板,通过一旋转连接机构可旋转地连接在该外壳背面,该挡板在该锁定位置上遮挡该出口,在该断开位置上暴露该出口。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锁定机构进一步包括:一定位板,该定位板一端通过该旋转连接机构可旋转地连接在该外壳背面,另一端设置有一突起,与设置在所述外壳背面预定位置上的多个凹陷配合定位。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接地基座上表面还设置有一与所述挡板适配的凹陷台阶。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接地电极的插拔部的插拔斜面进一步向上延伸一预定高度后向外弯折,形成突出于该凹陷台阶表面并用于与所述挡板配合锁定的锁定部。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还包括一锁定机构,包括:一挡板,位于该接地基座与外壳之间,并通过一旋转连接机构可旋转地连接在该外壳背面,该挡板可在一锁定位置与一断开位置之间转换;以及一锁定口,对应于该挡板设置于该插接栓尾部的外侧壁预定位置上;其中,该挡板与该锁定口配合,在该锁定位置上该挡板插入该锁定口内,限制该插接栓锁定在该插座中;在该断开位置上则完全暴露该插接栓孔,供该插接栓从该插接栓孔拔出。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挡板与该导向出口槽相对设置,该锁定口设置在与该第一接地电极相对的一侧。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源基座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电极固定部,每个电极固定部上设置有一电源电极安装槽和一弹簧安装槽,该电源电极安装槽内安装有所述第二电源电极,该弹簧安装槽内安装有一弹簧,该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电极固定部和所述第二电源电极的导电接触面的背面相接触,在导电接触时可弹性作用于该第二电源电-->极,使其导电接触面与该第一电源电极的导电接触面弹性接触并导电。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电极基座和接地基座之间还固定有一中间隔板,该中间隔板具有与所述插接栓孔对应的隔板栓孔。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隔板背面对应于所述弹簧安装槽的位置,还分别设置有一弹簧固定座,该弹簧固定座可插入该弹簧安装槽内,并通过与所述弹簧外轮廓适配的内轮廓固定该弹簧。1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进一步包括:一防护门装置,通过一分级式弹性机构滑动安装在该插接栓孔中,该防护门装置包括一安装座和一滑动安装在该安装座上方的防护盖;所述分级式弹性机构,包括一塔形弹簧,安装在该安装座下方,可将该安装座连同防护盖向上回弹一预定行程;一第一弹簧,套装于该塔形弹簧中,并在该安装座下方与该插座弹性连接;一第二弹簧,在该安装座上方与该防护盖弹性连接。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具有一通孔,其内通过一隔板分隔成上通孔和下通孔,分别安装所述第二弹簧和第一弹簧于其中。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外侧边沿形成至少一侧面滑柱,该侧面滑柱末端向内形成一卡钩;且该安装座外侧壁上设置有滑槽,与所述防护盖的侧面滑柱适配安装,且该滑槽上端进一步设置有与所述卡钩配合的卡边。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安装座底部的外侧壁边沿进一步形成有一凸沿,与底部的插接栓孔的边沿卡接。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防护盖外边沿和安装座外侧壁进一步设置有彼此相对的导柱,与对应设置在该插接栓孔孔壁上的导槽相配合。-->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弹簧通过设置在该隔板正面上的第一弹簧固定座和设置在该防护盖背面的第二弹簧固定座固定,该第二弹簧被限制在该第一弹簧固定座外围和第二弹簧固定座内侧之间,且该第二弹簧固定座可插入该第二弹簧外侧和该上通孔内壁之间的空隙内。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弹簧为塔形弹簧。2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座基体进一步形成有一插座基体栓孔,与所述插接栓孔对应设置,且该电源基座下表面沿该电源基座栓孔孔壁进一步向外延伸形成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板,该两个第一弧形板沿该插座基体栓孔孔壁插入安装在该插座基体上;在该两个第一弧形板的圆周外侧,该电源基座下表面进一步延伸形成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由该插接栓孔边沿对应位置上形成的接合台阶支撑安装。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座基体上还设置有一插接柱,位于该插接基体栓孔中心处,且其顶端延伸至靠近该外壳开孔,并与对应设置在该插接栓头部端面上的柱孔配合,该插头以该插接柱为轴旋转。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预定角度为90度。29.一种旋转式电连接插座,与一插头配合,其特征在于,该插座具有一插接栓孔,具有一适配所述插头的插接栓插拔的插接栓孔,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插接栓孔的孔壁上的插入导向槽、拔出导向槽和至少两个用于与所述插接栓上的第一金属触点导电连接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剑桦李玖
申请(专利权)人:韩剑桦李玖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