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站立式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610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40
本申请涉及代步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站立式轮椅,包括车轮支架和座椅支架,所述座椅支架与车轮支架之间设置有气弹簧,所述座椅支架包括腿部支架与臀部支架,所述气弹簧的活塞杆端部转动连接在车轮支架靠近腿部支架的一端,所述腿部支架一端与车轮支架靠近腿部支架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气弹簧的底座转动连接,初始状态下,所述气弹簧底座的高度大于活塞杆端部的高度,所述车轮支架与座椅支架之间还设置有用于使用者手动转动座椅支架后并将臀部支架固定呈大于八十度且小于九十度状态的锁合组件,通过上述方案,残肢人员也不需要人为帮扶便可实现站立,便于残肢人员进行恢复,保障了残肢人员的身体健康。保障了残肢人员的身体健康。保障了残肢人员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站立式轮椅


[0001]本申请涉及代步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站立式轮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残疾人越来越多的使用上了康复轮椅,轮椅由此成了下肢残障人士及年老体弱的人们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而且省却了照顾人员的辛苦。
[0003]目前市场上的普通轮椅由轮椅架、车轮、刹车装置及靠背四部分组成,使病员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
[0004]但是目前市面上的轮椅大多只能提供坐姿,使用者只能一直坐在轮椅上,单一坐姿体位导致使用者臀部长时间处于压迫状态,容易产生褥疮甚至导致腿部肌肉萎缩。从而严重影响肢残人士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保障肢残人士的身体健康,本申请提供一种站立式轮椅。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站立式轮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站立式轮椅,包括车轮支架和座椅支架,所述座椅支架与车轮支架之间设置有气弹簧,所述座椅支架包括腿部支架与臀部支架,所述气弹簧的活塞杆端部转动连接在车轮支架靠近腿部支架的一端,所述腿部支架一端与车轮支架靠近腿部支架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气弹簧的底座转动连接,初始状态下,所述气弹簧底座的高度大于活塞杆端部的高度,所述车轮支架与座椅支架之间还设置有用于使用者手动转动座椅支架后并将臀部支架固定呈大于八十度且小于九十度状态的锁合组件。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需要站立时,扳动臀部支架,气弹簧的活塞杆伸出助力,使得整个车轮支架与座椅支架相对转动,直至整个臀部支架转动至八十五度左右时,此时臀部支架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十度,此时残肢人员处于倾斜站立,在锁合组件的作用下,从而整个轮椅结构处于稳定状态,在无外力的作用下,残肢人员也不需要人为帮扶便可实现站立,便于残肢人员进行恢复,保障了残肢人员的身体健康。
[0008]可选的,所述锁合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臀部支架上的第一弧形杆、转动连接第一弧形杆远离臀部支架的扶手、转动连接在扶手远离第一弧形杆一端的第二弧形杆与第三弧形杆,所述第二弧形杆远离扶手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臀部支架上,所述第三弧形杆远离扶手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车轮支架上,初始状态下所述扶手与第二弧形杆的转动点位于臀部支架的上方,且所述扶手与第一弧形杆的转动点位于第三弧形杆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二弧形杆与臀部支架的转动点位于第一弧形杆与腿部支架之间且位于第三弧形杆的两端之间。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残肢人员需要站立时,转动扶手,使得第一弧形杆、第二弧形杆、第三弧形杆与第四弧形杆同步转动,同时气弹簧的活塞杆伸出,使得整个臀部支架绕自身与车轮支架之间的转轴转动,直至臀部支架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十度时,
此时扶手、臀部支架、车轮支架以及第三弧形杆形成不稳定的平行四边形结构,此时继续转动扶手,使得扶手与第三弧形杆之间的转动点脱离形成的平行四边形区域内,从而破坏平行四边形结构,使得整个轮椅结构变得稳定。
[0010]可选的,所述第二弧形杆远离扶手的一端固定有锁杆,所述臀部支架的侧壁上固定有锁扣,当使用者呈站立状态时,所述锁杆卡接在锁扣上。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残肢人员需要站立时,拨动扶手,使得整个臀部支架与竖直方向呈接近九十度的状态,此时锁杆卡接在锁扣上,在无外力的作用下提升了臀部支架呈竖直状态时的稳定性。
[0012]可选的,所述腿部支架与车轮支架之间设置有第四弧形杆,所述第四弧形杆一端转动连接在腿部支架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车轮支架上,所述腿部支架远离车轮支架的一端固定有脚座。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弧形杆使得腿部支架可调节,通过设置脚座增大了腿部支架与地面接触的面积,残肢人员站立的过程中脚座支撑在地面上便于残肢人员站立,从而提升了腿部支架支撑的稳定性,以及轮椅站立状态时的稳定性。
[0014]可选的,所述腿部支架上可拆卸设置有脚踏板,所述腿部支架远离车轮支架的一侧可拆卸设置有腿部支撑套。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脚踏板便于肢残人员支撑腿部,同时设置柔性的腿部支撑套,辅助残肢人员站立,便于残肢人员的腿部伸直,同时也使得肢残人员难以掉离整个轮椅,不仅保障了轮椅的舒适性,同时保障了肢残人员使用轮椅的安全性。
[0016]可选的,所述第二弧形杆靠近臀部支架的一侧固定有限位杆,所述臀部支架的侧壁滑移设置有挡片,当限制所述第二弧形杆转动时,滑动挡片并使得挡片与限位杆贴合并抵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制整个臀部支架在车轮支架上转动的过程中,将挡片朝向远离腿部支架的方向滑动,使得挡片的上表面与限位杆上开设的平面相贴合,从而使得挡片与限位杆之间难以发生转动,限制整个臀部支架的转动。
[0018]可选的,所述车轮支架的侧壁上设置有两组坡面支撑轮,所述车轮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坡面支撑轮与车轮支架之间间距的伸缩件。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轮椅上坡的过程中,坡面支撑轮提升了轮椅移动的稳定性,防止轮椅意外后翻,通过伸缩件可调节坡面支撑轮与地面之间的间距,从而确保稳定性。
[0020]可选的,所述伸缩件包括固定在车轮支架上的第一连接管、滑移设置在第一连接管外侧的第二连接管,所述坡面支撑轮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管上,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通过螺栓相对固定。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轮椅的人员在推动轮椅的过程中,可根据实地的坡面倾斜程度调节第二连接管的伸缩长度,调节完成后通过螺栓将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相互锁紧。
[0022]可选的,所述第三弧形杆远离扶手的一端与车轮支架可拆卸连接。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三弧形杆远离扶手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大滚轮转轴远离腿部支架一侧时,此时整个轮椅为成人使用模式,整个轮椅可承受一百二十斤至三百斤
以内的成人重量,此时所使用的第三弧形杆的长度为最长状态,当需要整个轮椅小型化、使用者矮小时,此时将第三弧形杆更换为较短的,使得第三弧形杆一端转动连接在扶手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大滚轮与腿部支架之间的位置,从而不同重量的使用者使用时可选择不同承载力的气弹簧以及相应长度的第三弧形杆,从而确保使用者使用时更加省力便捷。
[00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 整个轮椅结构处于稳定状态,在无外力的作用下,残肢人员也不需要人为帮扶便可实现站立,便于残肢人员进行恢复,保障了残肢人员的身体健康。
[0025]2. 设置柔性的腿部支撑套,使得肢残人员难以掉离整个轮椅,不仅保障了轮椅的舒适性,同时保障了肢残人员使用轮椅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轴测图。
[0027]图2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伸缩件。
[0028]图3是本实施例中车轮支架以及座椅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实施例中座椅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锁合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站立式轮椅,包括车轮支架(1)和座椅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支架(2)与车轮支架(1)之间设置有气弹簧(3),所述座椅支架(2)包括腿部支架(4)与臀部支架(5),所述气弹簧(3)的活塞杆端部转动连接在车轮支架(1)靠近腿部支架(4)的一端,所述腿部支架(4)一端与车轮支架(1)靠近腿部支架(4)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气弹簧(3)的底座转动连接,初始状态下,所述气弹簧(3)底座的高度大于活塞杆端部的高度,所述车轮支架(1)与座椅支架(2)之间还设置有用于使用者手动转动座椅支架(2)后并将臀部支架(5)固定呈大于八十度且小于九十度状态的锁合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站立式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合组件(6)包括转动连接在臀部支架(5)上的第一弧形杆(7)、转动连接第一弧形杆(7)远离臀部支架(5)的扶手(8)、转动连接在扶手(8)远离第一弧形杆(7)一端的第二弧形杆(9)与第三弧形杆(10),所述第二弧形杆(9)远离扶手(8)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臀部支架(5)上,所述第三弧形杆(10)远离扶手(8)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车轮支架(1)上,初始状态下所述扶手(8)与第二弧形杆(9)的转动点位于臀部支架(5)的上方,且所述扶手(8)与第一弧形杆(7)的转动点位于第三弧形杆(10)的两端之间,所述第二弧形杆(9)与臀部支架(5)的转动点位于第一弧形杆(7)与腿部支架(4)之间且位于第三弧形杆(10)的两端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站立式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杆(9)远离扶手(8)的一端固定有锁杆(11),所述臀部支架(5)的侧壁上固定有锁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恩强潘震涛胡安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威之群机电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