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蚌类吊养的地桩制备工具及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609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蚌类吊养的地桩制备工具,地桩制备工具包括套筒和套筒杆,套筒一端套设在地桩上,套筒另一端连接套筒杆,通过敲击套筒杆顶端将地桩打入地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蚌类吊养的地桩制备工具,采用钢管制作,牢固耐用,一次打桩可长期使用,打桩工具可重复利用,地桩隐藏在地下不会影响日常池塘检查和船只通行,降低台风天气的影响,本方法操作简单,满足不同水深打桩需求。深打桩需求。深打桩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蚌类吊养的地桩制备工具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淡水贝类养殖
,尤其是池塘或湖泊等大水体贝类吊养的地桩制备工具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产量逐年增加,大量含有残饵和粪便的养殖尾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造成水域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渔业健康生产,违背了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的概念;池塘尾水处理也收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尾水性质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去除水中杂质;其中生物方法利用水中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等来吸收、分解水中有机质,具有安全、环保、低廉等优点。对于内陆省份来说湖泊、水库等水域资源是渔业生产的主要场所,大水面渔业缓解了内陆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在大水面渔业已经从传统经济、数量效益型向环境友好型和质量效益型转变,充分发挥渔业的净水、保水、生态修复等功能;蚌类因为具有高效的清滤能力,可以有效清除水中有机碎屑和藻类,广泛应用于池塘尾水处理和大水面净水渔业;使用传统方法打桩不仅木棍容易腐烂,还会妨碍日常池塘检查和船只通行,不能抵御台风天气,影响美观等一系列问题。
[0003]我国淡水珍珠养殖业一直面临着产量高、质量低等问题,养殖效益不断下降;为规避单一养殖珍珠蚌养殖的风险,越来越多的养殖户选择鱼蚌混养模式,这种养殖模式可以立体利用水体的养殖空间、合理利用饵料、节省养殖成本、避免环境污染、大幅度提升水体养殖效益等优点,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鱼蚌混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珍珠蚌一般在插珠核后需要养2

3年才能收获,而鱼基本上每年至少可以捕捞一次,这就会导致捕捞鱼时需要清走池塘中的蚌,因此养蚌用的地桩也需要拆除,而鱼捕完后也需要重新打地桩,在池塘或湖泊大面积养殖中会增加很多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蚌类吊养的地桩制备工具,解决现有池塘尾水处理、大水面净水渔业以及池塘、湖泊鱼蚌混养中传统地桩妨碍池塘和大水面日常检查、行船和频繁装卸、工作量大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地桩制备工具不需经常更换、不妨碍水中正常拉网、行船等作业并且可以满足不同水深打桩需求的地桩工具及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蚌类吊养的地桩制备工具,其中:所述地桩制备工具包括套筒和套筒杆,所述套筒一端套设在地桩上,所述套筒另一端连接套筒杆,通过敲击套筒杆顶端将地桩打入地下。
[0005]优选的是,所述的蚌类吊养的地桩制备工具,其中:所述套筒包括套筒段、过渡段和连接段,所述中间段的一端连接套筒段,所述中间段的另一端连接连接段,所述套筒段的长度为39~40cm,所述套筒段的内径为2.6~2.8cm,所述连接段的长度为30~32cm,所述连接段的内径为1.9~2.1cm,所述连接段远离过渡段的一端设置外螺纹。
[0006]优选的是,所述的蚌类吊养的地桩制备工具,其中:所述套筒杆为套筒短杆或套筒长杆。
[0007]优选的是,所述的蚌类吊养的地桩制备工具,其中:所述套筒短杆或套筒长杆通过第一螺帽和连接段连接。
[0008]优选的是,所述的蚌类吊养的地桩制备工具,其中:所述地桩制备工具还包括加长杆,所述加长杆两端均设置外螺纹,所述加长杆一端通过第二螺帽和连接段连接,所述加长杆另一端通过第一螺帽和套筒短杆或套筒长杆连接。
[0009]优选的是,所述的蚌类吊养的地桩制备工具,其中:所述套筒短杆的长度为8~10cm,所述套筒长杆的长度为100~120cm,所述套筒短杆和套筒长杆靠近连接段的一端均设置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的长度为1.5~1.8cm,所述套筒短杆和套筒长杆远离连接段的一端均为实心结构。
[0010]优选的是,所述的蚌类吊养的地桩制备工具,其中:所述地桩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尖端部,所述地桩长度为40~50cm,外径为1~3cm。
[0011]优选的是,所述的蚌类吊养的地桩制备工具,其中:所述加长杆的外螺纹长度为1.5~1.8cm,所述加长杆长度为100~120cm。
[0012]套筒、套筒杆、加长杆和地桩均为空心结构,套筒、套筒杆、加长杆和地桩的材质均为钢材。
[0013]一种蚌类吊养的地桩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S1.将地桩上系上绳子,地桩放入套筒一端内,套筒另一端通过第一螺帽与套筒杆相连;S2.将连接好的装置垂直放入水中,用锤子敲击套筒杆顶端,打入地下约35~45cm,将套筒杆和套筒一起拔出,地桩留在底部,在绳子露出水面的地方系1个浮子。
[0014]一种蚌类吊养的地桩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S1.将地桩上系上绳子,地桩放入套筒一端内,套筒另一端通过第二螺帽与加长杆一端相连,加长杆另一端通过第一螺帽和套筒杆相连;S2.将连接好的装置垂直放入水中,用锤子敲击套筒杆顶端,打入地下约35~45cm,将套筒杆和套筒一起拔出,地桩留在底部,在绳子露出水面的地方系1个浮子。
[001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蚌类吊养的地桩制备工具,采用钢管制作,牢固耐用,一次打桩可长期使用,打桩工具可重复利用,地桩隐藏在地下不会影响日常池塘检查和船只通行,降低台风天气的影响,本方法操作简单,满足不同水深打桩需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蚌类吊养的地桩制备工具,其中:所述地桩制备工具包括套筒2和套筒杆,所述套筒2一端套设在地桩1上,所述套筒2另一端连接套筒短杆3,通过敲击套筒短杆3顶端将地桩1打入地下。
[0021]套筒2包括套筒段21、过渡段22和连接段23,所述中间段21的一端连接套筒段21,所述中间段22的另一端连接连接段23,所述套筒段21的长度为39~40cm,所述套筒段21的内径为2.6~2.8cm,所述连接段23的长度为30~32cm,所述连接段23的内径为1.9~2.1cm,所述连接段23远离过渡段22的一端设置外螺纹;套筒短杆3通过第一螺帽5和连接段23连接。
[0022]套筒短杆3的长度为8~10cm,所述套筒短杆3靠近连接段23的一端均设置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的长度为1.5~1.8cm,所述套筒短杆3远离连接段23的一端为实心结构;地桩1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尖端部11,所述地桩1的长度为40~50cm,外径为1~3cm。
[0023]地桩1中间打两孔方便系绳,套筒2的套筒段21下端和连接段23上端各打两孔,方便拆卸;套筒短杆3靠近下方螺纹处打两孔方便拆卸。
[0024]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蚌类吊养的地桩制备工具,其中:所述地桩制备工具包括套筒2和套筒长杆4,所述套筒2一端套设在地桩1上,所述套筒2另一端连接套筒长杆4,通过敲击套筒杆顶端将地桩1打入地下。
[0025]套筒2包括套筒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蚌类吊养的地桩制备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桩制备工具包括套筒(2)和套筒杆,所述套筒(2)一端套设在地桩(1)上,所述套筒(2)另一端连接套筒杆,通过敲击套筒杆顶端将地桩(1)打入地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蚌类吊养的地桩制备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包括套筒段(21)、过渡段(22)和连接段(23),所述中间段(22)的一端连接套筒段(21),所述中间段(22)的另一端连接连接段(23),所述套筒段(21)的长度为39~40cm,所述套筒段(21)的内径为2.6~2.8cm,所述连接段(23)的长度为30~32cm,所述连接段(23)的内径为1.9~2.1cm,所述连接段(23)远离过渡段(22)的一端设置外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蚌类吊养的地桩制备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杆为套筒短杆(3)或套筒长杆(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蚌类吊养的地桩制备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短杆(3)或套筒长杆(4)通过第一螺帽(5)和连接段(23)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蚌类吊养的地桩制备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桩制备工具还包括加长杆(6),所述加长杆(6)两端均设置外螺纹,所述加长杆(6)一端通过第二螺帽(7)和连接段(23)连接,所述加长杆(6)另一端通过第一螺帽(5)和套筒短杆(3)或套筒长杆(4)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蚌类吊养的地桩制备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短杆(3)的长度为8~10cm,所述套筒长杆(4)的长度为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闻海波吕国华马学艳金武徐跑东新旭王林郑冰清张呈祥丁图强顾若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