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车辙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活动车辙量测器,包括车辙和支脚,两个所述支脚的一侧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杆、第一活动支撑架和第二活动支撑架,所述第一活动支撑架的上表面开设有套接口,多个所述套接口的内壁均活动套接有量测杆,所述支脚的外表面呈圆柱状,两个所述支脚呈对称分布,所述支撑杆、第一活动支撑架和第二活动支撑架的外表面均呈长方体形状,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活动支撑架的上方。该活动车辙量测器,通过将量测杆下拨,使得位于车辙上方的量测杆下降,将车辙形貌引出到有可测量的平面上,实现对车辙尺寸的测量,可用于曲面变形检验,进而快速、直观的测量车辙的深度和形状。车辙的深度和形状。车辙的深度和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动车辙量测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辙测量
,尤其涉及一种活动车辙量测器。
技术介绍
[0002]路面车辙是路面周期性评价及路面养护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路面车辙深度直接反映了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及路面的安全性和使用期限;路面车辙深度的检测能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信息,使决策者能为路面的评价、维修、养护及翻修等作出优化决策;
[0003]目前的车辙测量主要是依托于传统的卷尺或者米尺,测得的数据精度较低,无法快速、直观测量车辙的深度和形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现有的车辙测量的数据精度以及测量速度较低,降低了对车辙测量的效率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活动车辙量测器。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活动车辙量测器,包括车辙和支脚,两个所述支脚的一侧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杆、第一活动支撑架和第二活动支撑架,所述第一活动支撑架的上表面开设有套接口,多个所述套接口的内壁均活动套接有量测杆。
[0006]优选地,所述支脚的外表面呈圆柱状,两个所述支脚呈对称分布;
[000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通过两个支脚对支撑杆、第一活动支撑架和第二活动支撑架进行安装的效果。
[0008]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第一活动支撑架和第二活动支撑架的外表面均呈长方体形状,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活动支撑架的上方,所述第一活动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二活动支撑架的上方;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通过设置支撑杆便于工作人员对量测器拿取,通过第一活动支撑架和第二活动支撑架对量测杆进行安装的效果。
[0010]优选地,所述套接口的下端贯穿所述第一活动支撑架的内壁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活动支撑架的下表面,多个所述套接口呈线性阵列均匀分布;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通过第一活动支撑架和第二活动支撑架上的套接口使得量测杆可以稳定的安装的效果。
[0012]优选地,所述量测杆的下端外表面呈圆锥形状,每两个相邻所述量测杆之间的距离均为5
㎝
,所述第一活动支撑架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刻度数;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通过间距5
㎝
的量测杆对车辙的宽度进行较高精度的测量,通过对刻度数的换算即可得到车辙的宽度数值。
[0014]本专利技术中的有益效果为:
[0015]通过将量测杆下拨,使得位于车辙上方的量测杆下降,将车辙形貌引出到有可测量的平面上,实现对车辙尺寸的测量,可用于曲面变形检验,进而快速、直观的测量车辙的深度和形状。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活动车辙量测器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活动车辙量测器的正视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活动车辙量测器的测量示意图。
[0019]图中:1、车辙;2、支脚;3、支撑杆;4、第一活动支撑架;5、第二活动支撑架;6、套接口;7、量测杆;8、刻度数。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参照图1
‑
3,一种活动车辙量测器,包括车辙1和支脚2,支脚2的外表面呈圆柱状,支脚2的高度为10
‑
20
㎝
,两个支脚2呈对称分布,达到了通过两个支脚2对支撑杆3、第一活动支撑架4和第二活动支撑架5进行安装的效果;
[0022]两个支脚2的一侧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第一活动支撑架4和第二活动支撑架5,支撑杆3、第一活动支撑架4和第二活动支撑架5的外表面均呈长方体形状,支撑杆3位于第一活动支撑架4的上方,第一活动支撑架4位于第二活动支撑架5的上方,达到了通过设置支撑杆3便于工作人员对量测器拿取,通过第一活动支撑架4和第二活动支撑架5对量测杆7进行安装的效果;
[0023]第一活动支撑架4的上表面开设有套接口6,套接口6的下端贯穿第一活动支撑架4的内壁并延伸至第二活动支撑架5的下表面,多个套接口6呈线性阵列均匀分布,达到了通过第一活动支撑架4和第二活动支撑架5上的套接口6使得量测杆7可以稳定的安装的效果;
[0024]多个套接口6的内壁均活动套接有量测杆7,量测杆7的下端外表面呈圆锥形状,每两个相邻量测杆7之间的距离均为5
㎝
,第一活动支撑架4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刻度数8,达到了通过间距5
㎝
的量测杆7对车辙1的宽度进行较高精度的测量,通过对刻度数的换算即可得到车辙1的宽度数值;
[0025]车辙量测器采用硬木或金属制作,量测杆7的长度不小于一个车道的宽度,量测杆7的最大弯度不超过1毫米。
[0026]通过将量测杆7下拨,使得位于车辙1上方的量测杆7下降,将车辙1形貌引出到有可测量的平面上,实现对车辙1尺寸的测量,可用于曲面变形检验,进而快速、直观的测量车辙的深度和形状。
[0027]工作原理:当需要对车辙1的形状、宽度和深度进行测量时,工作人员将车辙量测器放置在需要检测的车辙1上,两个支脚2放置在车辙1的两侧,将量测杆7下拨,使得位于车辙1上方的量测杆7下降,将车辙1形貌引出到有可测量的平面上,实现对车辙1尺寸的测量。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动车辙量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辙(1)和支脚(2),两个所述支脚(2)的一侧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第一活动支撑架(4)和第二活动支撑架(5),所述第一活动支撑架(4)的上表面开设有套接口(6),多个所述套接口(6)的内壁均活动套接有量测杆(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车辙量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2)的外表面呈圆柱状,两个所述支脚(2)呈对称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车辙量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第一活动支撑架(4)和第二活动支撑架(5)的外表面均呈长方体形状,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明,任焱晞,袁靖军,陈俊达,韩金华,闫际宇,王璇,王思昌,张洋,贺海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二一二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