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健争专利>正文

具有开关功能的电源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5539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开关功能的电源插头,可在用电器上,特别是在没有电源开关或电源开关只控制部分电路的用电器上应用。这种电源插头由两部分组成,两部分之间构成开关结构,所有连在插头上的导线均可被通断。应用这种电源插头,可以不必反复插拔插头,而使电器与供电线路完全脱离。(*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用电器与电源间电连接的电源插头,更具体地讲是一种具有开关功能的电源插头,也可称为开关型电源插头。目前的电源插头多为单相电用二芯式或三芯式(其中一个接地)插头。它们的作用仅仅是用以插入安装在供电线路末端的插销座内以实现用电器与供电线路之间的电连接。一般插头后连有一段柔性绝缘导线连向用电器内的电路系统。这种插头在使用中常常有不尽人意之处。以家用电器为例,现在家用电器日益增多,一般家庭在使用多个电器时,多用一个多插孔的插座同时插接多个用电器。其中一些电器自身备有电源开关,一般情况下,是用这些开关通断电源以控制用电时间。但有些带开关的用电器其开关控制的只是用电器内的部分电路,因此,只要电源插头插在插座内,用电器机内就仍有局部电路处于通电状态,例如一些可摇控的用电器就是如此。要想使这类用电器完全脱离电源,目前的办法是拔下电源插头。虽然有的多孔插座上设有一个总的电源开关,但由于各种用电器用电时间上的不同,这个总开关并不能保证那些在不使用时希望与电源脱离的用电器总能完全脱离。特别是有些用电器不安装电源开关(例如电炉)或虽装有开关但使用时希望该开关总保持在某一固定位置上(这种-->情况是指用电器上用的是多档位开关,例如电冰箱),因此在使用这类用电器时就往往需要在用时插上电源插头,用毕再拔下插头,除此之外,一般用电器上的开关只控制电源线中的一根线,因此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仍有另一根线连接在用电器的电路上,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由于电路结构或电器漏电而潜藏着触电危险。上述种种都给使用者带来不方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开关功能的电源插头,这样在使用电器时就不必反复地插拔电源插头,而且可同时切断用电器与供电线路之间的所有连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插座的且具有的开关功能的电源插头,可以使目前使用的电源插头利用本专利技术电源插头的开关功能。本专利技术具有开关功能的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至少由第一和第二绝缘体相互动配合连接而成的绝缘体部分,设在所述第二绝缘体上的复数个插头杆,及设在所述第一绝缘体上与所述插头杆一一对应的导电体,在所述第一、第二绝缘体之间所述各插头杆的一端和与之对应的导电体的一端构成可“通”“断”的电接触点。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体相互动配合连接可以是枢轴连接,其中枢轴可以是带轴套的螺栓。动配合连接也可以是导向轴或导槽连接等。所述导电体与插头杆的可通断电接触点中至少一方可为弹性电接触点。-->所述第一、第二绝缘体上设有限定所述接触点“通”“断”位置的限位机构。所述第一绝缘体上的导电体的另一端可以和导线相连,也可以与第一绝缘体的相对应处共同构成带插孔的至少一个插座。所述第一绝缘体、所述导电体及导线可以形成为一体化的。所述第一绝缘体可以是手动控制所述电接触点“通”“断”的操作部分。本专利技术具有开关功能的电源插头可以有多种结构。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几个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说明。所举实施例均以目前广泛使用的二芯式电源插头为例,但其原理及其基本结构同样可以很方便地应用到两芯以上的其它插头(例如带接地端的三芯插头及工业用三相四线电源插头等)上。这一点请特别加以注意。下面叙述中所涉及的附图有:图1为旋转开关型电源插头的外形立体视图;图2为旋转开关型电源插头的外形侧视图;图3为旋转开关型电源插头的结构分解立体剖视图;图4为搬动开关型电源插头的外型正视图;图5为搬动开关型电源插头的外型侧视图;图6为搬动开关型电源插头的结构分解立体剖视图;图7为平动开关型电源插头的外型正视图;图8为平动开关型电源插头的外型侧视图;图9为平动开关型电源插头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0为按压开关型电源插头的外型立体视图;图11为按压开关型电源插头的结构分解立体剖视图;图12为搬键开关型电源插头的外形立体视图;图13为搬键开关型电源插头的结构分解立体视图;图14为按压开关型电源插头中通断位置控制机构的示意图;图15为定电接触点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开关型电源插头接续器示意图。图1、图2和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具有开关功能的电源插头的第一个实施例。图1和图2是外形图,图3是结构分解图。从图3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开关型电源插头包括由第一、第二绝缘体组成的两部分。上半部为第一绝缘体(101)内封装有与电源软导线(103)分别连接的两个金属(最好为铜制)杆或片(106)。绝缘体(101)为便于使用中的可手持形状,其下底面为园形,四周有伸出的外缘。在底面中心位置有一管状轴芯(108),其内孔有螺纹。轴芯的根部(图中与底面相连的部位)在与两个金属杆或片(106)连线中垂线方向上有两个方形凸棱(109)(图中只画出一个)。设在绝缘体内的与软导线(103)连接的金属杆或片(106)的一端露出绝缘体(101)的下底面,做为开关的可动电接触点(106)(以下称动电触点)。金属杆或片(106)的另一端及与软导线(103)的接点被封在绝缘体内。下半部为第二绝缘体内封装有两个金属(最好为铜制)插头杆或片(104)。第二绝缘体为园柱形底座(102)。底座(102)的中心有一个-->贯穿的装配孔(114)。两个插头杆或片(104)设在装配孔(114)的两侧,其下端从底座的下底面伸出,用于插入插座,其上端装在底座(102)上形成固定电接触点(以下称定电接触点)。在本例中定电接触点是用弹性金属簧片制成,因其在底座(102)上端面以下,故图中未完全示出,其结构参见图15a。底座上端面在与定电触点(105)相应的位置处有两个弧形的滑动槽(107),用以使动电触点(106)沿此槽滑动,并限定滑动距离。两个插头杆或片(104)连同定电触点(105)就分别封装在两个槽内的相应位置处,本例为在各槽的一端,两个定电触点(105)的簧片露于槽中。螺栓(113)与园柱形轴套(110)用于将上下两部分组装在一起。轴套(110)可用质硬、光滑的材料如塑料制成,其一端侧壁上有两个方形的凹槽(111),另一端为凸缘(112)。凸缘(112)的外径大于底座(102)中心的装配孔(114)的直径,最好也大于螺栓(113)上螺帽的直径。轴套的内径大于绝缘体(101)底面上轴芯(108)的外径,其外径小于底座(102)中心的装配孔(114)的直径。这里采用轴套(110)是为了使上下两部分的组合更稳妥,且在使用中不易发生轴松动。组装时,先将轴套穿过装配孔(114),套入轴芯(108)并使其凹槽(111)卡入方形凸棱(109),然后将螺栓(113)旋入轴芯(108)的内孔,这样将上下两部分组装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开关型电源插头。开关采用旋转方式,使用时旋动上半部使动电触点(106)与定电触点(105)相接触和相分离即可实现接通或断开电源的功能。图中上部绝缘体(101)上设置的两组凹点(115)(每组-->两个)和下部绝缘体底座(102)上设置的两个凸点(116)相互配合用以确定开关的位置,且可使开与关两个位置相对稳定。它们与滑动槽(107)一起构成限定“通”“断”位置的机构。其中凸点(115)可采用滚球结构。图4、图5和图6是本专利技术具有开关功能的电源插头的第二个实施例。图4和图5分别为外形的正视图与侧视图,图6为立体的结构分解图,其中下半部为局部剖面图。从图6可以看出,上半部封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至少由第一和第二绝缘体相互动配合连接而成的绝缘体部分,第一和第二绝缘体之间做相对运动时,第一和第二绝缘体保持连接;设在所述第二绝缘体上的至少两个金属插头杆;及设在所述第一绝缘体上与所述插头杆一一相对应的导电体,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体之间,所述各插头杆的一端和与之对应的所述导电体的一端构成可“通”“断”的电接触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至少由第一和第二绝缘体相互动配合连接而成的绝缘体部分,第一和第二绝缘体之间做相对运动时,第一和第二绝缘体保持连接;设在所述第二绝缘体上的至少两个金属插头杆;及设在所述第一绝缘体上与所述插头杆一一相对应的导电体,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体之间,所述各插头杆的一端和与之对应的所述导电体的一端构成可“通”“断”的电接触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绝缘体相互动配合连接为枢轴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包括由螺栓固定的轴套。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的一端周边上至少形成有一个豁口或突起,另一端有外凸缘。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头,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健争杜日新
申请(专利权)人:胡健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