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门子公司专利>正文

后壁插接件的屏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85512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后壁插接件的侧屏蔽片(7)呈封闭状,在其内侧有可与缆线插头的外壳(11)接触的导电簧片(8)。屏蔽片(7)的屏蔽效果由此得到改善。(*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框架部件后壁印刷线路扳插接件的屏蔽装置。该屏蔽装置有一沿着插件壳体侧壁垂直于后壁线路板的屏蔽片,该片与线路板上的屏蔽层相连接。这种屏蔽装置在德国技术9205780.2已有介绍。根据该技术,屏蔽片有一钉状突出部份压入线路板的孔中。在一般情况下,这个孔都作接点,与线路板接地点相接。这样,在屏蔽片和接地点之间有一窄的屏蔽接点。屏蔽片在插入方向上有一些可与对应接头的屏蔽罩相接的舌簧。这些舌簧由屏蔽片冲成并向插头壳体的侧壁呈弓形,在屏蔽片中形成断口,会影响屏蔽片的屏蔽作用。甚至在屏蔽片和屏蔽壳体的外壁之间产生缝隙,更进一步减低屏蔽作用。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改善后壁插接件的屏蔽可靠程度。这个任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1得到解决。接触簧片可使屏蔽片无断口。它有许多邻接的舌簧,形成许多彼此可脱开的接点,并在对应插头壳体和屏蔽片之间的缝隙中形成高频密封。接触簧片由于它的形状和结构,而具有最佳弹性和接触。簧片的刚性很高。对应插头用它的屏蔽壳体支插在屏蔽片上,从而提高了插接件接触的可靠程度。本专利技术其它结构的优点在权利要求2至8中详述。-->根据权利要求2,由于舌簧的双侧支撑,当材料很薄时,在插上的屏蔽壳体和舌簧之间接触力很大。此外,在接触簧片和屏蔽片之间接触点的数目增加了一倍。根据权利要求3和4的接触簧片的制作很方便而且舌簧侧方向上的稳定性很好。因此可以将接触簧片固定在与对应插头相对的屏蔽片另一侧上,在插入屏蔽壳体时舌簧的另一端没有损坏也没有弯曲。接触簧片和向着印刷线路板接地点一侧的屏蔽片之间经过焊接接触非常好。这样,最短距离上的干扰电流就可以从接地点导出。根据权利要求5的其它结构可以保证对应插头的(屏蔽)壳体不与接触簧片的上棱相碰,也不会损伤它。根据权利要求6的结构可以保证插头屏蔽壳体与舌簧的接触,并同时可将屏蔽壳体引向插头壳体的外壁。通过根据权利要求7的空位可在双弯曲范围内为推进工具提供一个适宜的接触面。根据权利要求8的屏蔽装置的优点是特别适于从后背插入缆线插头,并可防范外部的机械作用,且鉴于其接触及导向特性比插在正面的部件有更强的承重能力。根据权利要求9的横向屏蔽片可沿着插头外壳短短的正面壁安装。也可以将许多横向屏蔽片以很小的间距串联起来。然后可将许多短的对应插头串联式地插在插接件上。对内部的横片则在其两侧装上接触簧片。根据权利要求10的镀锡状的空位和互补的凸缘,在接触簧片上形成一斜角,可平稳地从屏蔽片引向屏蔽壳体,以防止接触簧片在-->插入对应插头时被屏蔽壳体卡住和受损伤。凸缘和空位相接,从而改善屏蔽片的屏蔽效应。根据权利要求11的结构,两接触簧片连成一个整体,并固定在屏蔽片上,例如可以减少焊点。下面以图中给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带屏蔽片的插接件和可抽拉的框架后壁印刷线路板图2沿图1的Ⅱ-Ⅱ线的剖面图3-6根据图1和2的单个屏蔽片的顶视图和侧视图根据图1和图2,插头1上的屏蔽壳体2位于后壁线路板3的外侧。插头1上有梢4,可穿过线路板,在内侧与可抽拉的插件5接触。沿着插头壳体2的侧壁6为屏蔽片7,它的销钉状突出部分13通过接头孔压入后壁线路板3。这是一块多层板,外侧的接地与接点孔相连。向着插头1的屏蔽片7的内侧有接触簧片8,它有一个由横槽9向侧壁6的突出部份。在横槽9之间的舌簧10,伸向文中未详细介绍的对应插头插入的方向,该对应插头的用斜线表示的屏蔽壳体11直接位于侧壁6上。屏蔽壳体11与对应插头一起可依箭头所指方向在侧壁6上移动,从而与舌簧10的突起部份接触,并支撑在屏蔽片7的两端。舌簧10在其向着后壁线路板3的一侧支在桥形接片15上,桥形接片15通过焊接固定在屏蔽片7上。在舌簧10另一侧通过窄窄的横桥形接片12彼此连接,可抽动地支撑在屏蔽片7上。突起的高度是:外壁6和舌簧10之间的距离小于屏蔽壳体11的厚度,这样-->才能保证接触可靠。在过接触簧片8的横桥形接片12的地方,屏蔽片7呈双弯曲形14,将接触簧片8的外沿以折弯的形式盖住,以使接触簧片的上方纵边不会被屏蔽壳体11夹住。屏蔽片7在接触簧片8的范围内呈闭锁状。舌簧10彼此排列得很紧,致使在屏蔽片7和屏蔽壳体11之间形成的缝隙呈高频密闭。图3至6中,屏蔽片7、18在一背对伸出部份13的一侧有一镀锡的空位23,接触簧片19、20的闭锁着的、互补的镀锡的凸缘24伸入其上。凸缘沿着接触簧片19、20弓形面的弯曲方向斜入空位23,凸缘24的上沿位于屏蔽片(7、18)的遮盖范围内,不会被要插入的缆线插头外壳夹住。内部的、位于插接件正面中间的屏蔽片17两侧为接触簧片,以整体的形式围绕着面向伸出部份13的屏蔽片17的下沿呈弓形。其伸入空位23的凸缘24,将其宽度分成两半,交替地从一侧或另一侧伸入空位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框架部件后壁印刷线路板(3)的插接件(1)的屏蔽装置,有一沿着屏蔽壳体(2)的侧壁(6)的垂直于后壁印刷线路板(3)的屏蔽片(7、18),它们可与后壁印刷线路板(3)的接地点相连接,上有许多依插接方向伸出的舌簧(10),可与对应插头的屏蔽壳体(11)接触,其特征为:屏蔽片(7、18)与对应插头的屏蔽壳体(11)形成一个连续的封闭面,舌簧(10)至少是一个位于屏蔽片内壁并与之接触的接触簧片(8、20)的组成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EP 1992-10-29 92118540.11、框架部件后壁印刷线路板(3)的插接件(1)的屏蔽装置,有一沿着屏蔽壳体(2)的侧壁(6)的垂直于后壁印刷线路板(3)的屏蔽片(7、18),它们可与后壁印刷线路板(3)的接地点相连接,上有许多依插接方向伸出的舌簧(10),可与对应插头的屏蔽壳体(11)接触,其特征为:屏蔽片(7、18)与对应插头的屏蔽壳体(11)形成一个连续的封闭面,舌簧(10)至少是一个位于屏蔽片内壁并与之接触的接触簧片(8、20)的组成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的屏蔽装置,其特征为:舌簧(10)为弓形,对应插出的外壳(11)与舌簧(10)中间的隆起部份接触,当对应插头插入时舌簧(10)支在屏蔽片(7、18)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的屏蔽装置,其特征为:弯曲的接触簧片(8、20)由于窄横槽(9)而形成为桥形接片(15)的舌簧(10),舌簧(10)的另一端成组地通过横杆(12)彼此相连;带有横杆(12)及桥形接片(15)的接触簧片(8)贴紧屏蔽片(7、18)。4、根据权利要求3的屏蔽装置,其特征为:桥形接片(15)位于舌簧(10)的向着印刷线路板的一侧上并通过焊接固定在屏蔽片(7、18)上。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屏蔽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利士塔哈默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