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轴结构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524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以适用于较大尺寸的绕线筒核心,而且可以在重新卷绕时对材料的张力进行适当调节,还可以在将空气泄漏的发生最小化的同时通过以圆环形态形成用于对垫部进行收容的圆柱槽部而向垫部均匀地传递压力并借此以较低压力的空气压力执行核心的卡紧作业,而且可以在完成核心的卡紧作业之后顺利地完成凸缘的复位动作,还可以通过对构成摩擦轴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优化而将部件数量最小化并借此节省制造成本,而且可以通过对用于抑制空气泄漏的部件以及结构进行改良而降低空气消耗量的结构得到改良的摩擦轴结构体。耗量的结构得到改良的摩擦轴结构体。耗量的结构得到改良的摩擦轴结构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擦轴结构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擦轴结构体,尤其涉及一种可以适用于较大尺寸的绕线筒核心,而且可以在重新卷绕时对材料的张力进行适当调节,还可以在将空气泄漏的发生最小化的同时通过以圆环形态形成用于对垫部进行收容的圆柱槽部而向垫部均匀地传递压力并借此以较低压力的空气压力执行核心的卡紧作业,而且可以在完成核心的卡紧作业之后顺利地完成凸缘的复位动作,还可以通过对构成摩擦轴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优化而将部件数量最小化并借此节省制造成本,而且可以通过对用于抑制空气泄漏的部件以及结构进行改良而降低空气消耗量的结构得到改良的摩擦轴结构体。

技术介绍

[0002]通常,纺织纸、薄膜纸、纸张等原材料会被卷取到圆筒形的纸管中。而在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将纺织纸、薄膜纸、纸张等原材料卷取到纸管中时或者展开使用卷取到纸管中的所述原材料时,所述纸管将被固定在摩擦轴上。
[0003]具体来讲,在将原材料卷取到纸管中时,为了将轴的旋转力传递到纸管中而将纸管固定到轴上,而在展开卷取到纸管中的原材料时,以纸管不会从轴脱落但可以进行空转(idling)的方式固定。摩擦核心(friction core)可以利用摩擦力将纸管固定到轴上。
[0004]此外,在如大韩民国注册技术第20

379171号所公开的现有的摩擦轴中,是通过从中央柱的气孔(air hole)吹出压缩空气而使得活塞发生移动,并通过由所述活塞向一侧推动摩擦核心而使得凸缘(lug)向放射方向凸出并与纸管发生摩擦。而且,在不再有压缩空气吹出时凸缘将重新收缩,从而解除与纸管的摩擦。
[0005]作为与现有的摩擦轴相关的先行技术,如韩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

1232728号“摩擦轴”(注册日期:2013.02.06)中公开的内容,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箱,环状形状,被嵌入到通过外周面的气孔(air hole)喷射高压空气的中央柱中;多个第一活塞,被插入到所述活塞箱中,在通过所述气孔喷射高压空气时向所述中央柱的长度延长的方向凸出;第一摩擦核心,被嵌入到所述中央柱中,向接近所述活塞箱的方向弹性偏置(bias),可向与所述活塞箱接近的第一位置以及因为所述第一活塞的凸出而与所述活塞箱相距一定间隔的第二位置移动;多个第一凸缘(lug),被在所述第一摩擦核心上形成的倾斜面支撑,在所述第一摩擦核心位于第一位置时向放射方向凸出,而在所述第一摩擦核心位于第二位置时向相反的方向凹入;以及,第一外科,对所述第一摩擦核心进行围绕,配备有可供所述第一凸缘凸出的多个第一凸缘开口。
[0006]作为与现有的摩擦轴相关的先行技术,如韩国注册专利公报第10

2009447号“纵切机用摩擦轴”(注册日期:2019.08.05)中公开的内容,其特征在于:作为在外侧面安装有用于将通过对如各种纸张、布料或薄膜等原材料按照预先设定的间隔进行切割而形成的单位原材料以卷筒形态进行卷取的卷取管的纵切机用摩擦轴,包括通过驱动电机进行旋转并从空气供应部接收压缩空气的第一旋转轴,在第一旋转轴中沿着第一旋转轴的长度方向在内部较长形成移动通道,在外侧面的一侧形成与移动通道连接的用于接收压缩空气的第
一、第二供应孔,在外侧面的相反一侧相距预先设定的间隔并沿着第一旋转轴的圆周相距预先设定的间隔形成沿着第一旋转轴的长度方向与移动通道连接的移动孔,沿着第一旋转轴的长度方向在外侧面的相反一侧并沿着第一旋转轴的圆周相距预先设定的间隔在多个移动孔之间形成与移动孔相比相对较长的第一排出孔,在第一排出孔的开放的一侧末端凸出形成阻挡坎,在内部形成用于对移动通道以及第一排出孔进行连接的连接孔;包括安装在第一排出孔中并具有与连接孔连接的第三供应孔的管道;包括以与第一排出孔相邻的方式安装多个且在外侧面形成第一摩擦部的同时从第一摩擦部周边的外侧面凸出形成被阻挡坎阻挡的阻挡部的扭矩用制动盘;包括以可沿着移动通道进行移动的方式安装的第二旋转轴,在第二旋转轴中沿着第二旋转轴的长度方向在外侧面一侧较长形成圆形形态的用于将从第二供应孔供应的压缩空气移动到连接孔中的移动槽,在外侧面的相反一侧相距预先设定的间隔并沿着第二旋转轴的圆周相距一定的间隔形成沿着第二旋转轴的长度方向朝向移动孔的第一结合孔;包括通过结合到第一结合孔而从移动孔裸露的加压口;包括沿着第一旋转轴的长度方向在第一旋转轴的外侧面相邻安装多个且在外侧面安装有卷取管的第一旋转管,在第一旋转管中从内侧面凸出形成与第一摩擦部发生摩擦的第二摩擦部且在第二摩擦部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第二嵌入空间,在朝向第二嵌入空间的第二摩擦部的一侧面沿着第一旋转管的圆周相距预先设定的间隔形成嵌入孔,沿着第一旋转管的圆周相距预先设定的间隔在外侧面形成与第二嵌入空间连接的第二排出孔;包括以可移动的方式嵌入到第二嵌入空间的同时安装在第一旋转轴的外侧面的第二旋转管,在第二旋转管中沿着第二旋转管的圆周相距预先设定的间隔在外侧面形成朝向第二排出孔的阻挡孔,在阻挡孔中形成第一倾斜面,沿着第二旋转管的圆周相距预先设定的检测在外侧面形成朝向嵌入孔的嵌入孔,在从与嵌入孔相邻的内侧面的一侧凸出形成阻挡坎的同时在内侧面的相反一侧形成第三嵌入空间;包括以被第二摩擦部以及阻挡坎分别阻挡的方式分别嵌入到第一、第三嵌入空间并安装在第一旋转轴的外侧面的第一、第二轴承;包括嵌入到嵌入孔中的第一弹性部件;包括安装在第二排出孔中且在外侧面的一侧形成被第一倾斜面导向的第二倾斜面,在外侧面的相反一侧形成阻挡孔,在阻挡孔的周边外侧面形成第二结合孔的导向口;包括同时嵌入到多个导向口的阻挡孔中的第二弹性部件;包括安装在第二排出孔并具有通过结合部件结合到第二结合孔中的第三结合孔的夹紧用凸缘;在压缩空气通过第一供应孔供应到移动通道中时,在压缩空气的压力作用下第二旋转轴将沿着移动通道进行移动并借此使得加压口沿着移动孔进行移动,而进行移动的加压口将依次对第二轴承以及第二旋转管进行加压并利用第一倾斜面对第二倾斜面进行导向,从而使得夹紧用凸缘从第二排出孔排出且所排出的夹紧用凸缘被贴紧到卷取管的内侧面,而在压缩空气依次经过第二供应孔和移动槽以及连接孔被供应到管道的第三供应孔时管道将发生膨胀,从而使得扭矩用制动盘的第一摩擦部从第一排出孔排出并贴紧到第一旋转管的第二摩擦部中。
[0007]现有的纵切机用摩擦轴难以在各个绕线筒中稳定地维持各自的张力,而因为只有在各个绕线筒中均等地维持各自的张力以及夹紧力才可以稳定地维持被纵切的布料以及薄膜的卷曲厚度,因此可能会因为用于对各个绕线筒进行卡紧的空气压力而在摩擦面部位形成较大的负载并经常发生摩擦部位部件受损的问题,还可能会因此导致空气泄漏的问题。
[0008]但是,现有的摩擦轴为了执行核心卡紧作业而需要最少2kgf/cm2的压力,为了对
张力进行控制而需要更大的空气压力(大约为2.5~5kgf/cm2),而且即使是将所述的空气压力上升至5kgf/cm2,在直径较大的情况下仍然难以维持适当的张力。
[0009]此外,在需要解除通过如上所述的空气压力供应而完成的卡紧作业时,可能会出现凸缘的复位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擦轴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轴主体(100),嵌入到核心(10)的内部,形成有从内部向外部供应的气体的供应流路(110);固定框架(150),分别固定结合到所述轴主体(100)的两侧;多个加压外壳(200),介于所述轴主体(100)与核心(10)之间并相距一定间隔配置,为了接收所述供应流路(110)内部的空气而形成与所述供应流路(110)连通的气孔(205),以围绕所述轴主体(100)的外周的方式结合,在一侧内部形成圆形的与所述气孔(205)连通的圆柱槽部(210);垫部(300),在所述圆柱槽(210)内部借助于所述空气压力向侧方向进行移动,并以在向侧方向移动时配备于一侧面的加压垫(330)与凸缘部件(520)发生接触并传递加压力的方式结合;凸缘外壳(400),借助于所述加压垫(330)向朝向支撑框架(600)的侧方向进行移动且在外周周围形成有多个第一倾斜面(410);卡紧器具(500),为了安置在所述凸缘外壳(400)的第一倾斜面(410)上而形成第二倾斜面(522),且配备有在所述凸缘外壳(400)进行移动时贴紧到外侧的核心(10)内周面并执行卡紧动作的多个凸缘部件(520);复原弹簧(710),配置在所述凸缘外壳(400)与支撑框架(600)之间,在完成所述凸缘部件(520)的卡紧动作并停止通过所述气孔(205)的空气压力的供应之后为所述凸缘外壳(400)的复位动作提供支持;连结弹簧(720),用于在完成所述各个凸缘部件(520)的卡紧动作之后将所述多个凸缘部件(520)复位到原始位置;以及,支撑框架(600),贴紧固定到所述凸缘外壳(400)并在侧方向上对所述各个凸缘部件(520)进行支撑。所述垫部(300),包括:垫主体(310),收容于所述圆柱槽部(210)内部且一侧可供多个所述加压垫(330)以与所述加压外壳(200)的一侧相距一定间隔的压入方式结合;固定销(350),在所述垫主体(310)的另一侧为了防止发生旋转而与所述加压外壳(200)销结合;以及,密封部件(340),嵌入结合到所述垫主体(310)并与所述圆柱槽部(210)内部的内周面接触。2.一种摩擦轴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轴主体(100),嵌入到核心(10)的内部,形成有从内部向外部供应的气体的供应流路(110);固定框架(150),分别固定结合到所述轴主体(100)的两侧;多个加压外壳(200),介于所述轴主体(100)与核心(10)之间并相距一定间隔配置,为了接收所述供应流路(110)内部的空气而形成与所述供应流路(110)连通的气孔(205),以围绕所述轴主体(100)的外周的方式结合,在一侧内部形成圆形的与所述气孔(205)连通的圆柱槽部(210);垫部(300),在所述圆柱槽(210)内部借助于所述空气压力向侧方向进行移动,并以在向侧方向移动时配备于一侧面的加压垫(330)与凸缘部件(520)发生接触并传递加压力的方式结合;
凸缘外壳(400),借助于所述加压垫(330)向朝向支撑框架(600)的侧方向进行移动且在外周周围形成有多个第一倾斜面(410);卡紧器具(500),为了安置在所述凸缘外壳(400)的第一倾斜面(410)上而形成第二倾斜面(522),且配备有在所述凸缘外壳(400)进行移动时贴紧到外侧的核心(10)内周面并执行卡紧动作的多个凸缘部件(520);复原弹簧(710),配置在所述凸缘外壳(400)与支撑框架(600)之间,在完成所述凸缘部件(520)的卡紧动作并停止通过所述气孔(205)的空气压力的供应之后为所述凸缘外壳(400)的复位动作提供支持;连结弹簧(720),用于在完成所述各个凸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栽永朱映泰
申请(专利权)人:日星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