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波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512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30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起波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组合梁包括混凝土体、工字钢、多个梯形连接座、多个梯形固定座及多个梯形型波,工字钢部分地收容在所述混凝土体中,所述梯形连接座、所述梯形固定座及所述梯形型波均分别收容在所述混凝土体中;所述工字钢包括上翼缘板、腹板及下翼缘板,所述腹板相背的端分别与所述上翼缘板及所述下翼缘板相互插接;所述腹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梯形固定座;所述上翼缘板及所述下翼缘板相对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两组梯形型波,两组所述梯形型波交错设置;所述上翼缘板及所述下翼缘板远离所述腹板的表面分别设置有多组梯形连接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连接固定性,确保了组合梁的正常使用和承载力。正常使用和承载力。正常使用和承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波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相关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起波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技术介绍

[0002]钢混凝土组合梁属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一种,是指由工字钢或者H 型钢及填充在两侧翼缘的混凝土构成的钢混凝土组合梁,这种组合方式能够充分发挥钢与混凝土的材料性能,有效地提高了组合梁的承载力、延性和抗震性能,因此钢混凝土组合梁被广泛地应用于大跨度结构、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中。
[0003]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已经做了一些研究,如专利CN107023114A公开了一种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连接件及其构成的组合梁,包括底板和钢筋定位机构,钢筋定位机构包括腹板、翼缘板及钢筋支撑块,底板水平设置,腹板竖直设置且其下端固定于底板上端面,翼缘板设于底板上方且与底板平行,翼缘板一端固定连接于腹板侧壁上,翼缘板的底部构成有定位缺口,钢筋支撑块嵌入定位缺口内且其一端与翼缘板固定连接,钢筋支撑块另一端与定位缺口的侧壁之间形成钢筋嵌入口,钢筋支撑块与底板之间的区域为第一钢筋搁置区域,钢筋支撑块上方的定位缺口内区域为第二钢筋搁置区域,此专利还公开了上述连接件构成的组合梁,但是组合梁中的工字钢腹板与混凝土之间容易发生分离,尤其是工字钢的翼缘板部分,还承担整个钢-混凝土组合梁在重力环境下的纵向剪力,更易与混凝土之间发生分离,从而造成组合梁断裂或是裂缝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起波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所述组合梁通过上翼缘板、下翼缘板加设梯形连接座与梯形型波及腹板上加设梯形固定座的形式以增加四个界面的粘结,多个界面的连接使得混凝土与工字钢粘接更加的牢固,从而降低了混凝土与工字钢之间受横向应力分离的可能,保证了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确保组合梁的正常使用和承载力。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起波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所述组合梁包括混凝土体、工字钢、多个梯形连接座、多个梯形固定座及多个梯形型波,所述工字钢部分地收容在所述混凝土体中,所述梯形连接座、所述梯形固定座及所述梯形型波均分别收容在所述混凝土体中;
[0006]所述工字钢包括上翼缘板、腹板及下翼缘板,所述腹板相背的端分别与所述上翼缘板及所述下翼缘板相互插接;所述腹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梯形固定座;所述上翼缘板及所述下翼缘板相对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两组梯形型波,两组所述梯形型波交错设置;所述上翼缘板及所述下翼缘板远离所述腹板的表面分别设置有多组梯形连接座。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下翼缘板的的中部形成有T型凸起,所述上翼缘板的中部也形成有T型凸起;所述腹板相背的两端分别开设有T型槽;所述T 型凸起插接在所述T型槽内,以使得所述上翼缘板及所述下翼缘板分别与所述腹板相背的两端分别插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T型凸起的竖直段相背的两侧还分别形成有弧形应力凸起;所述T型槽的竖直段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弧形应力槽,所述弧形应力凸起插接在所述弧形应力槽内。
[0009]进一步地,所述梯形型波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梯形固定座之间;所述梯形型波、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梯形固定座及所述腹板之间形成有凹槽。
[0010]进一步地,所述梯形型波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横截面为梯形,其包括两个侧面及位于两个所述侧面之间且连接两个所述侧面的顶面;所述顶面还开设有弧形槽。
[0011]进一步地,所述梯形型波还包括与所述顶面相对的底面,所述梯形型波开设有贯通的填充腔,所述填充腔贯穿所述底面,且其内填充有聚氨酯泡沫材料或者酚醛泡沫材料。
[0012]进一步地,每组梯形连接座内的梯形连接座垂直于所述腹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位于所述上翼缘板上的多组梯形连接座沿所述上翼缘板的长度间隔设置;位于所述下翼缘板上的梯形连接座沿所述下翼缘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梯形连接座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梯形连接座远离所述腹板的表面开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及所述第二安装槽均是用于同供钢筋穿过。
[0014]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槽交错设置。
[0015]进一步地,位于所述梯形连接座一侧的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圆弧底边与所述梯形连接座另一侧的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圆弧顶边在同一条相切线上。
[0016]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起波型钢混凝土组合梁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所述组合梁通过上翼缘板、下翼缘板加设梯形连接座与梯形型波及腹板上加设梯形固定座的形式以增加四个界面的粘结,多个界面的连接使得混凝土与工字钢粘接更加的牢固,从而降低了混凝土与工字钢之间受横向应力分离的可能,保证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确保组合梁的正常使用和承载能力。
[0018]2.梯形连接座上的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将钢筋固定在不同的高度上,一方面便于钢筋之间的叠加,另一方面也便于钢筋的固定,从而加强了组合梁的抗震性能,同时混凝土被部分包裹工字钢,处于多向受力状态,具有一定的约束效应,可以有效抑制其局部屈曲或者整体失稳的发生,提高了组合梁的抗震性能。
[0019]3.上翼缘板上的梯形型波与下翼缘板上的梯形型波交错设置,且上翼缘板上的梯形型波位于下翼缘板上相邻两个梯形型波之间,这样能够使得上翼缘板与下翼缘板之间形成U型波状突起,此U形波状突起可在受载荷拉直的过程中发生大变形,减弱了组合梁在重力环境下的纵向剪力,极大地增加了组合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能力,同时也降低了混凝土、上翼缘板及下翼缘板之间发生分离的可能。
[0020]4.组合梁通过T型凸起和T型槽配合安装,能够便于上翼缘板与下翼缘板和腹板之间的安装固定,提高了安装的稳定性,T型凸起上的弧形应力凸起与T型槽上的弧形应力槽配合安装,这样能够提高T型凸起与T型槽之间的应力变形程度,从而降低了上翼缘板与下翼缘板和腹板之间的连接处断裂的可能,继而大大增强了组合梁在大震下的抗震能力,同时填充腔中填充有聚氨酯泡沫材料或者酚醛泡沫材料,使得填充腔在被拉直过程中不会对混凝土产生挤压作用,进一步增加了组合梁在震动状态下的变形能力。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起波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去除混凝土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的起波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平面示意图;
[0023]图3是图1中的起波型钢混土组合梁去除混凝土体、上翼缘板及部分梯形连接座的示意图;
[0024]图4是图1中的起波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梯形连接座的局部示意图;
[0025]图5是图1中的起波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梯形型波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图2中的起波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7]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 1-混凝土体,2-工字钢,21-上翼缘板,22-腹板,23-下翼缘板,3-梯形连接座,31-第二安装槽,32-第一安装槽,4-梯形固定座,5-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波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梁包括混凝土体、工字钢、多个梯形连接座、多个梯形固定座及多个梯形型波,所述工字钢部分地收容在所述混凝土体中,所述梯形连接座、所述梯形固定座及所述梯形型波均分别收容在所述混凝土体中;所述工字钢包括上翼缘板、腹板及下翼缘板,所述腹板相背的端分别与所述上翼缘板及所述下翼缘板相互插接;所述腹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梯形固定座;所述上翼缘板及所述下翼缘板相对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两组梯形型波,两组所述梯形型波交错设置;所述上翼缘板及所述下翼缘板远离所述腹板的表面分别设置有多组梯形连接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波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翼缘板的的中部形成有T型凸起,所述上翼缘板的中部也形成有T型凸起;所述腹板相背的两端分别开设有T型槽;所述T型凸起插接在所述T型槽内,以使得所述上翼缘板及所述下翼缘板分别与所述腹板相背的两端分别插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波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凸起的竖直段相背的两侧还分别形成有弧形应力凸起;所述T型槽的竖直段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弧形应力槽,所述弧形应力凸起插接在所述弧形应力槽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波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型波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梯形固定座之间;所述梯形型波、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梯形固定座及所述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远王晓明朱宏平张明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